曲宏
針對當今社會各種非法集資經濟犯罪高發的情況,警方提醒廣大市民提高認識,保護自身經濟安全。
現在社會上的非法集資共有6種典型手法。最常見的是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的心理,打著“養老”的旗號,對老年人進行詐騙。一是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人群“加盟投資”;二是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游、發放小禮品等方式,引誘老年人群投入資金。日前在陜西省咸陽市造成35人死亡的大客車墜崖事故就是以旅游為名,實際上是向老人們推銷保健品,它就屬于這種非法集資形式。
以高價回購收藏品為名非法集資,也是一種常見形式。此外非法集資還以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旗號,假冒或者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并在網上發布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開發高新技術等信息,虛構股權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許諾高額預期回報,誘騙群眾向指定的個人賬戶匯入資金,這是第三種花招。
另外三種花招是:假冒民營銀行的名義,借國家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機構的政策,謊稱已經獲得或者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的牌照,以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非融資性擔保企業以開展擔保業務為名非法集資,發售虛假的理財產品或虛構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擔保名義非法吸收資金;假借P2P名義非法集資,即套用互聯網金融創新概念,設立所謂P2P網絡借貸平臺,以高利為誘餌,采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存款。
鏈接:如何識別非法集資
知道了以上的幾種典型形式,如何識別非法集資?沈陽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舉報中心主任趙海說,一看融資合法性:看融資單位有無合法資質非常關鍵;二看宣傳方式:如果是親戚、朋友、同事轉告的信息就要小心了;三看經營模式:投資回報有哪些?有沒有實體項目?集資款用在實體經營項目還是投向不明?獲取利潤的途徑是什么?這些一定要問清;四看參與集資主體:是不是誰都可以參與,對不特定對象來者不拒,如果這樣,也要小心了。
識別的關鍵就是要求對方拿出工商局的審批文件,一定詳細核對,有沒有融資許可;再就是在投資前向相應的政府主管部門去核實項目的真實性。現在非法集資常在繁華街道、小區、商超入口等處擺攤設點,或以群發短信、電話推銷、散發傳單推介所謂的“掙錢項目”。市民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其耀眼的招牌、誘人的“回報”所迷惑。一般許以高出銀行的利息,高息利誘都存在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