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霞
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與深入,對學生能力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才能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與鍛煉呢?本文就職業院校中《汽車電子線路》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做了簡要的分析。
《汽車電子線路》是汽車維修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聯系較強的學科。這門課為后面的汽車電氣設備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就一定要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方面的關系。課堂上如果教師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學方式一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的聽,這種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把剛開始的學習興趣變成了厭煩、逃避,有的在思想上甚至和老師對立,結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越來越差,在學完了相關的理論課程后,實踐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時仍然什么都不會。
明確目標,樹立信心
職業院校的學生普遍理論基礎差,學習興趣淡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習動機的培養放在首位,不能只是一味的講解知識點,而是要注重激發學習興趣。專業課一般知識點較多,內容枯燥,在專業課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了解專業課的產生、前景、發展、當前在生產、科研應用等方面,同時告訴學生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并且明確學習專業技術的必要性,然后再學習專業課內容。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參與技能培訓并考取技能證書,結合課程的特點也可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修理電子產品,組裝電子產品,組織多種模擬實踐等。通過實踐,學生掌握了技術,反過來會鼓勵他們把理論知識掌握的更熟練。
改革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黑板加粉筆,是培養不出技能人才的。”職業教育的最大特點與根本優勢就在于培養學生有比較豐富的實踐經歷,比較過硬的動手操作能力。單單靠理論教學,是無法形成職業院校學生有利的就業能力的。
因此在電子線路教學改革中,實踐教學如何與理論教學銜接配合,實踐教學內容如何創新,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方面尤為重要。
加強實驗室師資建設。目前我校的實驗室狀況是:實驗管理人員只負責實驗器材準備工作,而真正帶學生實驗實訓的都是一線教師。每位老師自身的教學任務每周都將近20學時,還有其他工作。有限的時間與個人精力,教師根本無法對課程的實驗內容精益求精。同時實驗室設備陳舊,缺乏合理配置。
各班級學生人數大約在30人左右,每次實驗時的工作量較大,加上實驗元器件易受環境濕度、溫度等外界因素影響導致元件實驗時需要現場調試,有限的時間內很難得到理想的實驗結果,老師在實驗課上往往是忙于為學生解決調試問題,而無法全面顧及實驗要考核的內容。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讓實驗室管理人員適當參與實驗內容的設計、實驗課的管理與指導等實踐教學任務,這樣做既可以提高實驗室管理人員技術業務水平,也可以讓一線任課老師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專研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完善實驗內容,增強實驗效果。實驗的目的是聯系理論,鞏固理論,實驗內容要緊扣理論教學內容,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情況不同,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順序安排各個實驗項目。例如在進行《單管放大器》實驗前,可以先安排一次關于示波器的使用的實驗,這樣可以使后續實驗更順利地進行。為培養學生自主實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也可以設計一些符合自己學生基礎的實驗實訓內容,實驗課之前先簡要講解實驗原理、注意事項等,可以有助于學生自己順利地開展實驗。
將汽車電子線路的實際問題引入教學之中
提出實際存在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給學生講解書本上的知識,教師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學生在試驗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歸納出在日常生活中汽車的電子線路會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其進行歸納總結,再由學生進行思考討論。
在實際生活中汽車電子線路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元件擊穿。擊穿的原因可能是過電壓擊穿或過流、過熱引起的。擊穿的表現形式有時為短路形式,有時為斷路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擊穿都可以恢復,由于電路故障引起的過壓、過流擊穿就是不可恢復的。元件老化或性能退化。很多方面可以引起老化或退化,電容器的電容量變小、絕緣阻值下降、晶體管漏電流增大、電阻的阻值變化、可變電阻器的阻值不能連續變化、繼電器觸點燒蝕等都可以導致性能退化或老化。像繼電器這類元件,往往還存在其他方面的故障,例如絕緣老化、線圈燒斷、匝間短路、觸點抖動,甚至無法調整初始動作電流等。線路故障。這類故障通常是接線松脫、接觸不良、潮濕、腐蝕等導致的絕緣不良、短路、旁路等。這類故障通常與元器件本身沒有太大的關系。
以上問題的提出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課程的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問題。
教師引導解決問題。實際上這樣的教學是對實際問題的討論,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由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每一個小組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對汽車電子線路故障進行探究并提出解決的對策,教師最后再進行總結并補充學生所遺漏的方式。
現在我們可以針對上面的問題來提出科學的檢修方法和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先分析電路原理,搞清楚總體電路及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如果遇到的事不熟悉的車型的線路,就要自己動手分析電路。排除故障按照先內后外的順序進行,最后確定其技術狀況。汽車上許多電子電路,有的時候會由于性能原因,采用的是不可拆卸封裝,如厚膜封裝調節器、固封點火電路等。注意元件替換的可行性。在一些進口汽車的電路中,一些元件雖然可以拆卸,可是會缺少同型號分立元件代替,只能設法以國產或其它進口元件替代。這就要考慮一下替換的元件是不是可行。不允許采用“試火”的辦法判明故障部位與原因。在檢修方法上,傳統汽車電器故障,判明故障部位與原因可以采用“試火”的辦法逐一測試。“試火”這種方法并不是絕對的安全可靠,對蓄電池也有一定的危害,在傳統檢修方法上看還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在裝有電子線路的進口汽車上,考慮到測試時的危害則不允許使用這種方法。防止電流過載。檢測小功率晶體管時注意不要使用歐姆表及萬用表的Rx100以下低阻歐姆檔,以免使晶體管電流過載而損壞。當心三極管破靜電擊穿。替換三極管時,要注意各個電極的接入順序,更換時應首先接入基極;拆卸時,則應最后拆卸基極。對于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管,則應當心靜電擊穿。焊接時,為了防止烙鐵燙壞元件,要從電源上拔下烙鐵插頭。在切斷電源的前提下再拆卸和安裝元件。如無特殊說明,元件引腳距焊點應控制在10mm以上,以免烙鐵燙壞元件,應使用恒溫或功率較小的電烙鐵。
相信以這樣的方式開展的教學工作會更好地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同時使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的效率與效果都能得到提高。
應用能力、操作能力是對職業院校學生的能力培養的重點,課程內容也要突出實用性、技能性和應用性,汽車電子線路教學改革正是在這一思路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我校汽車電子線路教學中進行實踐,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獲得了較好的反饋,學生對汽車電子線路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有了一定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