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設計符號理論在學術界與企業界都受到熱捧。符號學特有的開放性和復雜性使之可運用于各學科領域。本文主要研究中國傳統紋飾這種具有特殊生命力的符號元素,對其引入現代藝術設計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分析。找尋中國傳統藝術符號元素走入國際,走向世界藝術設計領域的可行性應用方法,以及可產生的效果和意義。
中國傳統紋飾與符號學
蘇珊.朗格符號學理論體系認為:藝術是人類創造的一種特殊的符號形式,是人類情感的表現,藝術與情感的關系亦如河床與河流之間一樣互為影響,互相作用。文章以人的情感涵義為出發點,研究傳統紋飾這種符號為現代設計之用可行的理論實現方法。
1.傳統紋飾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幾千年以來文明的碩果。紋樣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一種符號,一直貫穿于中華文明發展的始末,并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而變化著,她體現著各個時期人們的情感和心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我國的傳統紋樣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有簡單的紋身、巖畫等。到了奴隸社會,手工業開始出現,出現了簡潔、粗曠的青銅器紋飾。再到封建社會,手工藝發展起來,出現了更為精美,繁復的各種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吉祥圖案等。
我國傳統紋樣發展非常有時代特色,各種文化涵義厚重的紋樣往往都體現某個特定時期。原始社會時期紋樣素材一般取材于自然,常見代表紋樣有幾何紋樣、植物紋樣、人面紋、魚紋、蛙紋、鳥紋、網紋、水紋、日月星晨紋等。
夏商周時期人們崇尚武力,紋飾多為夸張的人面紋,表現為比較寫實的人面形象,或有人面和動物的組合紋樣,亦是早期動物崇拜的一種真實寫照。這個時期的紋樣簡潔凝練,莊嚴肅穆,具有強烈的神話色彩;周代紋樣繼承夏商的傳統,周人偏愛雷紋,比夏商時期更為注重紋飾的美感。夏商時期常見的紋樣有夔龍紋、夔鳳紋、饕餮紋、狻猊紋、動物紋、人面紋、雷紋、方格紋,云紋、乳丁紋、漩渦紋及象形文字等。
春秋戰國時期紋樣造型在幾何化、抽象化的處理上運用的更為靈動,富于對比和變化,多以四方連續為主,常見紋樣有蟠螭紋、幾何紋、狩獵紋、龍紋、鳥獸紋、蟠虺紋、動物紋等。
秦漢時期政商高度統一,動物紋和人物紋較為流行。
魏晉時期常有戰亂,社會動蕩,佛教文化開始新盛起來,佛教紋樣空前盛行,出現了有人物飛天紋、寶相花紋、忍冬紋、八寶紋、蓮花紋等。
大唐盛世為傳統紋樣的發展開創了新時代,中外文化交融,各式紋樣產生并廣泛運用,最流行的紋樣有卷草紋和寶相花紋。
兩宋時期花鳥紋盛行。
遼金時期紋樣體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豪放,質樸,以花草紋為主,多大花大葉。常見紋樣有雙龍紋、雙鳳紋、鴛鴦紋、碟戀花紋、花卉紋等。
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社會時期最后的王朝,是中國傳統紋樣發展的高峰。這個時期的題材多。應用范圍空前廣泛,最大特點是吉祥紋樣大面積運用,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圖案、吉祥風俗、吉祥俗語廣為流傳,對后世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常見的紋樣有動物紋、花鳥紋、吉祥紋、宗教紋、人物紋、博古紋等。
2.符號學與現代美術符號學
符號是一門研究符號結構和生命的科學,是有關研究符號、符號現象和符號體系的一般理論,它以符號為研究對象,研究符號的性質,符號的發展變化規律,符號的意義,研究符號與符號、符號與人類活動、符號與思維反映、符號與客體之間的關系。
“符號學”在人類思想史發展過程中始終擔任重要角色,作為跨學科方法論,正在成為當代社會人文科學論和方法論探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影響涉及一切社會人文科學,作為普通語義學或文化邏輯學,正成為文化理論和比較文化理論的基本方法論之一,其影響直接關系到東方文明傳統現代化的問題。
符號學理論體系從出現到至今已經廣泛運用到 、戲劇、語言、 、廣告傳播、產品設計等學科領域。那么具體而言,什么是可理解的符號的涵義?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遇見一些用一種事物指代另一種事物的做法,如:交通信號等中紅燈表示“停”,綠燈表示“行”通常我們以前者的表象理解后者的涵義,由此得出前者為后者的符號,后者為前者的意義。由此可見,符號是“指示”和“指示物”的一種象征。
符號的本質在于意義,現代美術學符號研究就是研究認識和應用社會環境中人為事物的象征內涵,并關注意義如何融入藝術生活環境。羅蘭.巴特認為符號的構成是能指和所指的統一體,并從功能性和實用性的意義上闡發了“能指”,“所指”和“意指”:能指是指一種物質性的單純相關物;所指是事物的心理體現,是通過符號所指的某事物;意指是一個將所指與能指結合成一體的過程,過程的產物即是符號。
藝術設計領域中文字與圖像、形態與空間、材質與色彩、光與影等符號能指要素的物理屬性,這些是人們對設計作品感知的第一印象,也是對設計作品的最基本感性認識,是設計作品意義得以存在的物質媒介和表現基礎。
從藝術符號的內涵意義上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常見的設計作品一般包含三層意義:第一層意義是真實可見的現實;第二層意義是直接意指;第三層意義一般為作品的比喻,隱喻。包裝設計中,其造型、結構、圖像、文字、色彩、材質都需要反映出商品特質。如:飲料廣告首先可直觀觀察到是塑料瓶,之后我們感受到塑料是適合飲料的包裝材料,然后再衍生出它便攜和利于儲藏的第三層意義。
喬治.奈爾森說:“器物是文化遺留在它專屬時空中的痕跡。”產品所體現的不僅僅是其具有的使用價值,還包括社會科技的體現,創造者和使用者共同使用使其成為歷史沉淀,文化源流,地域特征等歷史脈絡的“象征”。比如原始社會時期的彩陶:符號的使用不僅僅是表現自然物象,它超越了表象成為具有復雜觀念和想象的語言形式。彩陶上的紋飾除圖像之外更體現了一定共同體的標志,如:民族圖騰或崇拜標記。彩陶文化給我們展示的不單單是一件粗陋的工具,這些器物的造型和紋飾,蘊含其中的意義有:當時的生產生活方式,人們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理解,是時代歷史縮影。在當時,水和食物是生活的中心,簡單的一件陶器蘊含著豐富的意義。
到了封建社會時期,統治者將青銅器上的饕餮紋幻化成一種威嚴和猙獰的符號,饕餮紋之所以具有威嚇的神秘力量,不在于紋樣本身表現的造型怪異的動物,而在于其指示的權威神力。
傳統紋飾在民族文化的意義上,通過文化層次的符號意義為感悟,召喚出特定的文化感覺,社會意義,歷史意義或者信仰,儀式,風俗等深層涵義,表現出一種自然歷史文化的記憶脈絡。
中國傳統紋飾符號應用形式
中國傳統紋飾蘊含中華民族最原本的創造和審美精神,使中國的設計作品在國際視野中更富民族特色。由于傳統紋飾的有效合理運用,這些特定的意義符號,越來越讓世人認識及了解,也讓更多的中國現代設計師得到認可。從傳統中探尋民族特色設計,不是簡單的直線繼承,而是一種發展中的取舍,是在民族傳統中融入現代意識的新的創造。在充分理解傳統紋飾符號的文化內涵之上,取其“形”,延其“意”,傳其“神”將傳統紋飾深厚的寓意形式,智慧和精神融入到現代藝術設計之中。
1.傳統紋飾符號的直接取用
現代藝術設計并不等同于拋棄一切傳統的東西,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不可能摒棄遺忘傳統,而且在任何歷史發展時期,傳統都是存在且不斷發展變化的。現代設計中合理運用傳統符號更可以體現出創意和時代感。我們國家的傳統紋飾符號體系資源非常豐富,運用最多最突出的以吉祥符號為首,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經典最有代表性的內容。如“龍鳳、麒麟、云紋、回紋水紋、太極八卦、中國結、佛教圖案等設計者經常把他們與現代設計結合起來融為一體。中國傳統紋飾符號有些在裝飾和技巧上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有些藝術性強的,有高超的處理手法和裝飾形式的可直接取用,應用到現代藝術設計之中。但是這種直接取用也不是盲目的,要講究方法和技巧,首先得注意取用量需適度,取用手法的合理性,需要有條理,盡量別把多種不同時期符號元素同時取用,要講究文化脈絡。然后還得注意現代設計題材的吻合,要考慮其暗含的文化寓意是否切合主題。
2.傳統符號的提取和重組
中國傳統圖案種類多樣,在現代藝術設計中需對訴求的主題特征,用途和受眾的審美習慣做好研究,以此做為參考依據再進行作品設計。設計者運用各種設計規律,文化內涵將傳統紋飾加以提煉整合再融入到現代設計之中。在設計過程中,遵循現代藝術創作法則,將部分傳統裝飾紋樣進行抽象變形,使之具有現代形式感。如:鳳凰衛視中文臺的臺標,以中國吉祥紋飾中的“鳳鳥”為原型,以八卦喜相逢形式安排結構造型,兩只鳳凰抽象變形,環繞盤旋,形式優美大方,結構飽滿。設計者還可以在已有傳統紋樣中挑選可被現代設計吸收的圖案元素,將其重新構成。如:中國聯通標志,取用中國佛教吉祥圖案之中的盤長,取其部分結構重新構成,結合寓意“吉祥通達”與形式上達成和諧統一的整體,其也是視覺設計中傳統符號運用的一個經典案例。
這些將傳統藝術符號進行創新設計的方法于我們而言是大有裨益的,有很強的適應性,可運用范圍廣。注意使用方法不能簡單羅列拼接,需在了解對象和底蘊的前提之下進行有機的結合,在充分理解原紋飾的造型形式和特點之后,保證所提取元素具代表性,理性的將傳統紋飾符號提煉出最符合現代審美觀念的設計元素。
中國傳統紋飾符號應用
1. 中國傳統紋飾符號與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是以信息傳達為過程的,可以說平面設計的這個過程本質上講就是利用平面媒介傳達信息,在二維空間對視覺對象進行設計和籌劃,這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符號定義的表達方式,它以符號的方式和原理為依據和手法。對于符號的運用是否準確合理,以“指示物”可以準確表達“指示”的信息,成為了平面設計作品成功最為關鍵的一步。
平面設計也稱為視覺傳達設計,是以視覺和心理為機能,以圖形符號和色彩為主要視覺元素,以各媒介為載體的視覺化設計。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史,造就各種藝術形式的形成:國畫、書法、剪紙、泥塑、年畫等,中國傳統的美學觀念都能為現代藝術設計者提供營養和思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均衡和內在的節律,這既符合科學規律也與藝術形式美法則原理相呼應。
中國傳統紋飾經過中華民族文化的漫長歷史歷練,形成了各具內涵的圖形和紋樣。將這些有強烈民族特征的符號形象合理運用到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完成學術理論到實際操作運用的過程,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我們國家的設計作品既有特色創意,又能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推向國際。
在市場上多見包裝設計運用傳統紋樣中的龍鳳、喜鵲、云紋、如意紋、太極八卦、百壽紋等,既滿足了消費者審美意象也體現了東方文化藝術特色,表達了從古至今人民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標志設計中,藝術設計大師靳埭強的作品多處可見傳統元素符號,靳埭強設計有限公司的標志是方勝圖案造型,體現了民族和現代感的完美結合。方勝是中國特有吉祥文化圖形符號,涵義有同心雙合,彼此相通的美好意愿。這個案例是中國傳統紋飾和現代審美的完美結合;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志“中國印——舞動的北京”運用中國傳統藝術中書法特有的寫意手法,以“中國結”和“太極拳”的傳統意象符號做了巧妙的重組,再加上五環標志完美體現了中國特色與奧林匹克精神的結合。奧運會徽也相應將中國傳統印章形式與運動人形相結合,造型簡練,動感飄逸,充滿張力。人形造型間也透出了北京的“京”字造型,體現舉辦地的氣勢,表達了中國精神和神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亦不奢贊言此設計是:“奧林匹克精神和中國傳統文化意境的完美之作。”
2. 中國傳統紋飾符號與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近十幾年以來產生了符號語意學研究熱潮,他們認為設計一種產品也就是設計語言。對產品的詮釋不能脫離它的社會文化脈絡,產品的意義不僅表現在外表,還與其環境生活實際和使用功能等密切相關。
在人類文明空前發展的高度,產品設計這種有文化屬性的產物與文化的傳承和結合的趨勢愈加明顯,現代設計亦需要傳統符號來表現設計思維和設計理念,也可以說產品設計是文化層次上的傳統藝術語言。人類文明得以傳承發展,是因為其自身的傳承性,經過歷史的沖刷,大部分優秀的作品得以流傳下來,新的創造在舊有的基礎上萌生。人類的文明幾千年以來就以這樣的方式繼續著發展。這樣看來,可以說設計本質就是文化的傳承和超越。因為我們國家的傳統民族積淀足夠深厚,傳統文化才具有足夠底蘊來承載產品設計。
20世紀初法國設計師埃米爾. 加勒生產了帶有“心靈意境”的家具,被稱為“會說話的家具”,這種家具的外型經常使用一些自然材料,如:樹枝、樹葉或精美的木材將植物的“心靈”藝術性的轉接到家具之中。我們觀察一件物品的同時,他們說出自己的產生、使用技術、來自的文化源流同時也告訴我們一些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價值觀等信息。這就要求作為設計師首先得了解這些語言,然后才能賦予器物們說話的能力。2008年奧運會火炬造型是模擬紙卷的形態,因為紙不僅是中國四大發明更是人類文明傳遞的使者,再者使用的云紋和紅色是我國傳統紋樣和古漆器常用色,為奧運精神傳遞著寬容豁達,天地人和的東方精神。
設計是時代特色的反映,同時也是時代精神的體現,設計將人們的精神風貌體現在造物之中,造物則實現人們的物質生活,而貫穿始終人們的生活方式則是文化的載體。時代特色和美學隨時代發展而變化,設計肩負著藝術表現和創造力是的雙重使命。我們把傳統常用的符號結構重組,以達到引人注目,發人深省的信息傳達目的,這種手法的運用將我國一些傳統的紋飾符號重新構成到新的載體之上,使之既新穎又有歷史的印記.中國傳統藝術美學觀念對現代設計的影響是深刻巨大的,它突破了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片面性,這是經過高度提煉產生的精華,積淀了形式美規律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如此,它極富生命力。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唐麗雅(1981-),女,湖南邵陽人,湖北工業大學工程碩士,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民間藝術,藝術設計。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4G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