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的傳統裝飾文化藝術中,由于蝙蝠的“蝠”與幸福的“福”諧音,所以蝙蝠通常被人們認為是幸福的指示物,自古以來以其為創作原型的裝飾物及作品層出不窮。本文試圖歸納總結各類蝙蝠圖案的所代表的寓意及視覺形式,探討其廣泛的應用領域,使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蝙蝠紋,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打下基礎。
蝙蝠紋樣的歷史淵源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隨著歲月的積累以及歷史不斷地發展,祖先們不只是留下了富有想象力的文學作品,同時也創造出了象征吉祥、幸福的圖案。這些吉祥圖案大部分都是根據人類的主觀想象創造出來的,表現特征一般以諧音為主。雖然蝙蝠形象丑陋且嚇人,但是由于蝙蝠諧音于“遍福”、“遍富”等,表達了人們追求幸福、快樂、富有生活的期待。因此蝙蝠的很多形象就被人們充分的美化和變形,自古以來以蝙蝠為創作原型的吉祥圖案及作品層出不窮,蝙蝠的各類裝飾紋樣也在民間盛行起來并流傳至今。
蝙蝠紋樣的寓意及視覺形式
蝙蝠紋具有極多的變化,有單獨的或其與其他事物組合而成的圖案,單獨的蝙蝠紋(如圖1所示)有倒立的蝙蝠、張開翅膀準備飛翔的蝙蝠、在空中飛舞的蝙蝠等,這些紋樣經常用做雕花形式運用在中國古典家具和建筑裝飾中等領域。
而蝙蝠與其他事物組合的圖案,寓意更加豐富了。人們經常將蝙蝠與“如意”、“祥云”、“壽桃”、“古錢”、“盒子”、“童子”、“桂花”等組合,表達出蝙蝠紋的應用領域
由于蝙蝠紋的寓意深刻,而且都為幸福美好之意,所以從古至今,蝙蝠紋的應用都非常的廣泛,在器具、織物、建筑和家具等事物上面都隨處可見與蝙蝠相關的吉祥圖案。
蝙蝠紋在古建筑的應用上,恭王府應該可以稱得上是“萬福之地”,其建筑在“福”文化的運用上堪稱典范。另外,陳家祠也使用了較多的蝙蝠設計,其建筑和文物中可以看到很多蝙蝠紋,在房檐上、過道中都可以看到了許許多多畫有蝙蝠舞動的圖案;在古典家具上,蝙蝠紋的使用更是層出不窮,書柜、椅子靠背上,各式各樣紋飾樸實而典雅,讓人陶醉。
結語
蝙蝠紋樣自明清以來就開始流行,反映人們對幸福美好事物的向往的吉祥圖案不僅給人以視覺的享受,其美好的寓意還可以讓人得到身心的慰藉,也正是這樣,它才能被很好的傳承下來并不斷的被人們重新創作。對我國傳統吉祥圖案蝙蝠紋的歷史淵源、寓意、視覺形式及應用的領域進行探索,使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蝙蝠紋,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打下基礎。
注釋:
①本篇論文的圖片均為作者重新手繪而成,原圖分別來自鄭銀河,鄭荔冰《吉祥系列紋樣-吉祥獸》、班昆《中國傳統圖案大觀(三)》、沈龍光《中國古典藝術設計畫典》、王瑛《中國吉祥圖案實用大全》劉秋,劉建《中華吉祥物大圖典》劉秋霖《中華吉祥畫與傳說》和網絡文章《蝙蝠的象征意義》《“祿”吉祥圖案》。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
作者簡介:婁曉夢,女,漢族,河南新鄉人,本科畢業于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系,西南民族大學城市規劃與建筑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區城鎮規劃與管理、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