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慶衛 宋少華 渠慎春
豐縣位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為2 462小時,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0.2℃,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7.3℃,年平均降水量約630.4毫米,無霜期200天左右。四季分明,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塑料大棚桃生產的主要季節在冬季和春季,光照充足。豐縣大棚桃目前種植主要分布在宋樓鎮的狀元集、祝樓、王平樓、劉王樓、孫洼、田樓、前王莊等村,面積約5 000畝,大沙河鎮、趙莊鎮、范樓鎮、王溝鎮約3 000畝,常店鎮、梁寨鎮也有零星發展。栽培大棚桃效益較好,群眾發展大棚桃的積極性很高。
1 效益分析
豐縣大棚桃種植采用1米×1.5米高密度主干形栽培模式,一般第1年栽植第2年即可畝產2 500千克優質果,產值一般在每畝25 000元左右。生產成本:棚體折舊1 000元/年,苗木200元/年,塑料布折舊1 000元/年,草氈700元/年,壓膜線150元/年,肥料1 500元/年,農藥200元/年,卷簾機折舊500元/年,人工費4 000元/年,合計9 550元,凈收入每畝在15 000元左右。
2 栽培密度及樹形選擇
2.1 主干形的樹體結構及栽培密度
該樹形屬小冠樹形,是骨干枝最少,結果枝最多的樹形之一。適于密植栽培,一般株行距1~1.2米,行距1.5~1.8米,畝栽400株左右。其優點是修剪量輕,生長緩和,易于早果豐產,整形修剪技術簡單,便于學習和操作。其樹體結構:干高40 厘米,樹高2 米左右,冠徑1~1.5米。在中央領導干上,四面八方均勻分布20~30個側生分枝,分枝角度均為80°~90°,與此同時在主干的下部需2~3個骨干枝。這有助于控制樹冠上強和穩定樹勢。豐縣地區主要采用該樹形進行栽培,在安排株行距時,依據棚寬來設計株行距。設計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有支架的棚先順支架為行,其余空間再作安排,以利噴藥、吊桃、采摘、小型機械施肥等棚內作業。另一種是生長勢強健的品種株行距稍大一點,生長勢中庸或偏弱的品種株行距則小一點。
2.2 一邊倒樹形的樹體結構及栽培密度
一邊倒樹形全樹只有一個主干,在主干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組,主干與地面的夾角為60°~70°,從而保證全樹在一天的上午和下午都能受到陽光照射。一邊倒樹形注重的是群體而不是個體,遵循的是下垂果實大而端正的結果習性,充分利用的是一邊倒樹形,主枝背后的優良光照,具備了早果、高產、優質、易管理的樹形結構基礎。大棚一邊倒樹形栽植的密度是株距0.8~1米,行距1.8~2米,株距成埂,不要過寬,行距成畦,每畝大棚一般定植333~463株。南北行向西倒,東西行向南倒。一邊倒樹形與地面的夾角以45°~55°為宜,如果角度太大,將導致頂端優勢太強,會造成上強下弱,前強后弱,主枝基部易光禿而影響產量,而且樹體太高不便于管理。如果角度太小,一是主枝背上易發生直立旺枝,修剪量大而影響產量;二是主枝背后光照不足,影響果品品質;三是樹下空間小,不便于生產管理;四是樹體支撐力弱,容易歪倒。
3 栽培管理
3.1 生長發育調控
3.1.1 肥水管理 桃樹定植定干后,樹盤下覆上黑色地膜,以增溫、保墑、防草害。待新梢長到20厘米左右時,開始追施速效肥料,土壤追肥和葉面噴肥相互結合,土壤追肥通常每株施尿素40~50克,每隔15~20天追1次,連續3次,追肥時結合澆水;葉面噴肥可用0.3%(w)的尿素和0.4%~0.5%(w)磷酸二氫鉀,10~15天噴1次。7月開始停止施用氮肥,施磷鉀肥。
3.1.2 整形修剪 以主干形為例,4月底待新梢長至20厘米左右時,中央領導干延長枝不短截(如最上邊新梢長勢弱,即全部剪掉,留第2條強旺枝不剪),其余各枝留5~6厘米短截。5月20日前后對第1次夏剪后長出的新枝進行摘心,過強旺的進行短截。同時扶直中干,當主干生長至1米左右時需要用竹竿扶直主干,隨著主干的生長發育,一般要綁干2~3次。施用多效唑,是桃樹控長促花的關鍵措施。一般來講,從7月上、中旬開始噴布1次15%(w)的多效唑150~200倍,相隔15天左右視生長情況再噴1次多效唑,濃度視新梢的生長情況而定,能有效地抑制新梢生長,促進花芽分化。
3.1.3 冬季修剪 大棚桃樹冬剪可在落葉后至扣棚前或升溫后至萌芽前進行。修剪原則以調節樹勢,打開光路,提高坐果率為目標。修剪方法為只疏除,不短截,實行長枝修剪,結果枝長放。在修剪中注意做到以下幾點:疏除無花芽枝;疏除病蟲枝;疏除上部過粗、過旺枝條;疏除重疊枝、過密枝條;疏除下部細弱枝。另外,疏枝時上部枝要多疏,下部枝少疏。樹體高度不夠時,要選一個較為直立的枝作為中心干,對于樹體已達到高度的,剪至枝勢較穩定的平斜枝上。
3.2 扣棚的時間
什么時間扣棚增溫取決于栽培品種的自然休眠是否已經完成,一般需冷量低的品種扣棚早,反之,則扣棚晚,在豐縣一般扣棚時間從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為宜,扣棚越早,成熟會越早。也可采用扣棚初期降溫,人工促進完成休眠,在12月初白天覆蓋草簾,晚上掀開草簾蓄冷,持續15~20天,然后轉入升溫,白天逐步加大揭簾面積,使桃樹慢慢適應進入正常升溫階段。扣棚時間確定的另一個依據是果實上市的時間,預期上市晚則扣棚晚,分期扣棚可避免集中上市。
3.3 棚內管理
3.3.1 溫濕度控制 桃樹的根系在地溫5℃的條件下,即開始活動生長,17~18℃時生長最為適宜,為了使根系早于地上部生長,在12月初澆1次水,并覆蓋地膜提高地溫,這樣覆膜扣棚后,地下部和地上部才能協調生長。從扣棚開始經過7~10天的升溫期,棚內溫度逐步升到15~20℃,地溫升至14~18℃,空氣相對濕度在60%~70%。花期棚內溫度以20℃左右為宜,最高不要超過25℃,夜間溫度不能低于5℃。果實膨大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5℃左右,不超過28℃,夜間不低于10℃。溫度和濕度高時,打開通風口通風換氣。
3.3.2 光照控制 光照對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桃樹又是喜光作物,所以棚內的光照對于正常生長結果是非常重要的,光照太弱時要人工輔助光照,保證正常生長。
3.3.3 花果管理 由于大棚內空氣濕度大,不利于花粉傳播。因此要進行人工授粉,如用雞毛撣撣粉、人工點粉、花期放蜂、花期噴硼等來提高坐果率。為了提高果品品質,坐果后要進行人工疏果,以疏除小果、畸形果、病蟲果、雙果為主。疏果一般在落花后二周進行,一般長果枝留3~4個,中果枝留2~3個,短果枝留1個。
3.3.4 樹體管理 樹體管理的原則是:既要保證足夠的營養面積,又要控制過多的營養生長,促進果實生長發育,要及時去除萌芽,對強旺的新梢進行摘心,扭梢控制旺長,對下垂的果實要進行吊枝,改善光照條件,促進果實著色。
3.3.5 肥水管理 秋施基肥增施有機肥,萌芽前追肥,以氮肥為主,果實膨大期以高鉀含量的復合肥為主,每株施200克。用量視樹體長勢和產量適當增減。結合追肥澆水,其他時間視墑情澆水,忌大水漫灌。成熟期嚴禁澆水。落花后至采收前,葉面噴肥3~4次,或隨噴藥一起進行。前期噴布硼、鈣、鐵微肥加0.3%(w)尿素,后期噴布硼、鈣、鐵微肥加0.3%(w)磷酸二氫鉀。
3.4 病蟲害防治
大棚桃樹的主要病蟲害有:細菌性穿孔病、流膠病、灰霉病、蚜蟲、紅蜘蛛、梨小食心蟲等。防治細菌性穿孔病的藥劑有農用鏈霉菌、20%噻唑鋅、代森鋅等藥劑;防治流膠病用多菌靈等藥劑;防治灰霉病可用80%(w)的速克靈800倍或百菌清等藥劑。防治蚜蟲突出一個“早”字,萌芽期開始直至6月初,防治可噴布吡蟲啉或吡蚜酮等藥劑,一旦危害嚴重,葉片卷曲則很難防治。防治紅蜘蛛可用噠螨靈、三唑錫等藥劑。防治梨小食心蟲重點要適期防治,可以在田間查找發現有個別折梢時立即防治,可用氯氟氰菊酯加滅幼脲噴藥防治。豐縣地區桃的缺素癥主要是缺鐵癥。豐縣地區土壤偏堿,栽培桃樹容易產生黃化現象。應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雖為解決葉生黃化的根本方法,但需用時間長,解決黃化現象立竿見影的辦法是使用西班牙嘉爾公司生產的綠美滋,一般按1 500倍配比每棵樹用10~15千克水澆灌,效果十分明顯。
4 適時采收
保護地栽培的果實貴在一個早字,上市越早價格越高,因此,果實成熟時要及時采收,但是果實采收要適時,過早采收果實風味欠佳,過晚采收果實不耐運輸,一般以八、九成熟為宜,不同部位的果實成熟不一致,要分批采收,采收后及時出售。
采收揭膜后的管理:
(1)果實采收揭膜后,要對樹體進行1次重修剪,是控制樹冠,調整樹體結構,更新結果枝的主要技術手段。具體做法,一般下部留2~3個大枝,剪留50厘米左右,以上部分各枝留1~2芽進行極重短截,螺旋上升,依次排列。下部骨干枝以上的部分均采用單枝結果。這次修剪量大,會導致地上生長與地下生長的不平衡,所以修剪時,一般先從下部開始修剪,上部留占枝條總量40%左右的枝條不剪,待下部長出新芽后再行修剪,一方面控制了上強,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地上與地下生長的矛盾。
(2)桃樹回剪后視新梢生長情況在6月底7月初開始噴布1次150~200倍15%(w)的多效唑控制新梢生長,促進花芽分化。
(3)秋季施足基肥,畝施優質腐熟的有機肥6 000千克以上,餅肥100~200千克,100千克的復合肥,施肥后澆透水。
5 技術特點及要點
5.1 品種選擇
要選擇適宜大棚栽培的品種,如中油9號、中油4號、芽變品種早4號、12~33、中油16等。
5.2 溫度、濕度管理
(1)根據不同品種的需冷量,不同的年份確定扣棚升溫的時間。一般年份,豐縣地區升溫時間最早不能早于12月20日。天氣冷得早的年份,可適應提前升溫3~5天,天氣冷得較晚的年份,可適當推遲3~5天。
(2)催芽期的管理。從扣棚升溫至開花,棚內最高溫度不超過28℃,最低溫度不低于3℃,并且升溫循序漸進,確保催芽期在40天左右,一般就能保證雌雄蕊的正常發育。空氣濕度保持70%~80%。
(3)花期和幼果期的溫度、濕度管理極為關鍵,萬不可大意。此期一般品種棚內嚴禁超過22℃,最低不能低于5℃,個別品種如中油9號,棚內溫度嚴禁超過20℃,此期空氣濕度為50%左右。如果放風降溫達不到要求,則要根據情況下放草簾。
(4)幼果期過后至果實膨大期也應十分重視棚內溫度的管理,此間白天氣溫過高,會造成高溫傷害,新梢徒長,引起嚴重的生理落果。此期適宜的溫度為23~25℃。
(5)果實膨大期白天最適宜溫度為25~28℃,夜間12~17℃。空氣濕度60%~70%,果實成熟期白天最適宜溫度為25~30℃,夜間16~18℃,空氣濕度60%左右。
(6)一般于清明節前后撤去草氈,此期雨水較少,草氈易于保管,同時改善了棚內光照。
5.3 授粉措施
因棚內無自然風,濕度大,必須進行輔助授粉。通常放蜜蜂和人工授粉。放蜜蜂每畝大棚用一箱蜜蜂即可。人工授粉可用雞毛撣子快速撣蘸每一個開花的枝條,每天一遍,3~5天即可。
5.4 綜合調控樹勢、防止和減輕生理落果
(1)謝花后至硬核期,控制灌水量。
(2)新梢長至20厘米左右時,如過于強旺,除摘心外,可噴布150倍的多效唑。
5.5 疏果
1米×1.5米密度的桃樹,單果質量在150克左右的品種,每株留果在50個左右。一般畝產控制在2 000~2 500千克,產量過大,果實大小不一致,品質下降,成熟期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