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俗歌曲的“中國風”現象,近年來在我國已經形成一股熱潮,對我國乃至世界音樂文化發展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對中國風通俗歌曲的內涵進行了分析,同時也研究了中國風通俗歌曲在詞曲創作、樂器運用等方面的突出特征,以此來幫助我們共同探討中國風通俗歌曲的存在及發展意義。
【關鍵詞】中國風;通俗歌曲;創作特征
中國風通俗歌是近年來普遍流行的一種音樂形式,中國風通俗歌曲的大面積流行,不僅是人們審美要求不斷提升的產物,也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與發展的必然。一直以來中國傳統文化都是世界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國傳統文化也向世界開放了懷抱,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正在實現有機的交融與相互的影響。在這種形勢下,音樂作為文化與藝術傳承的重要載體,其多元化的發展局面也全面盛開。而中國傳統音樂與民族民間音樂,因為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審美特色,正在被世界樂壇所關注。也正是由于這種環境因素,為中國風通俗歌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流行歌曲,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風通俗歌曲也被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追捧。
一、中國風通俗歌曲的內涵
所謂中國風音樂,就是指普遍流行的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音樂形式,也就是某種流行的音樂曲風或音樂形態。在中國通俗音樂樂壇上,中國風歌曲由來已久,只是存在狹義上的些許差別。從中國風通俗音樂開始流行的時候,通俗音樂的受眾們就對中國風歌曲有了模糊的定義。我國著名的音樂制作人黃曉亮,曾經對中國風通俗歌曲進行了理論上的定義,即“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結合的中國獨特樂種。[1]而著名的詞作者方文山也對中國風歌曲進行了定義,即曲風為中國上調或以傳統五聲音階進行創作的,或編曲中加入中國傳統樂器的,或歌詞中融入古典元素的等等,只要加入了以上元素,且無論多少,都可視為中國風歌曲。總之,從一些音樂家或學者對中國風的定義來看,其核心的思想,就是在歌曲創作過程中,運用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元素成份,從而形成了一種具有獨特文化色彩和音樂風格的歌曲。
二、中國風通俗歌曲的創作特征
(一)歌詞的創作特征
在歌詞創作方面中國風通俗歌曲的創作特征十分突出。在中國風通俗歌曲創作時,往往會用到大量的修辭手法,以此來提升歌詞的意境和布局性。給人以強烈的畫面感和藝術享受。具體的創作特征如下:
1.對歷史典故的引用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其中不乏大量典型的歷史故事與風云人物,這些都為通俗歌曲創作提供了極好的素材。在中國風通俗歌曲歌詞當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其中包含的一些傳奇人物、神話故事或歷史典故。[2]比如由屠洪剛演唱的《精忠報國》的歌詞“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就講述了南宋名將岳飛鎮守邊疆、抗擊金軍、精忠報國的故事。歌詞中不僅表達了對岳飛報國精神的崇尚,也讓聽者產生了熱烈的思想共鳴,激起人們對國家的熱愛,和對外敵的同仇敵愾。
2.對古典詩詞的引用
將我國古代的詩詞歌賦引入到通俗歌曲創作當中,也是中國風通俗歌曲創作的一大特點。我國古代的詩詞大多意境深遠、文化色彩濃厚,而且其本身還帶有一定的韻律感。將這些詩詞作品引入到通俗歌曲的歌詞創作當中,不僅能夠提升歌曲的審美意境,也能夠提升歌曲的文化內涵。比如王菲的一首《明月幾時有》就是全曲引用了蘇軾那首家喻戶曉的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在王菲極具特點音色的演唱下,淡淡的流露出一種無奈的哀婉與凄涼,讓人每次聽到這首歌曲都能夠引起無限的思鄉與思念之情。而且歌詞所呈現的畫面感也極強,能夠讓人瞬間產生對“瓊樓玉宇、月圓月缺”的聯想。
3.對武術文化的引用
武術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武術文化不僅崇尚武術功夫的強身作用,也崇尚武俠人物的俠義精神。將武術文化引用于中國風通俗歌曲的創作當中,既能夠給人帶來強勁與動感的節奏體驗,又能使我國傳統武術文化得到進一步傳承與推廣。從而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武術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功夫的震撼。在眾多帶有武術色彩的中國風通俗歌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就是周杰倫的《雙節棍》《霍元甲》等。
(二)樂曲的編排特征
1.民族樂器的運用
編曲對于通俗歌曲來說非常重要,它甚至決定著歌曲的風格特征。在中國風通俗歌曲中,對于民族樂器的使用,不僅能夠充分體現中國傳統樂器的獨特韻味,而且旋律與樂器的有機契合,也能夠讓聽眾產生親切感。比如對于二胡、笛子、琵琶以及古箏等傳統民族樂器的使用。[3]以二胡為例,其音色非常善于表現那種悲涼的意境和憂傷的情緒,歌曲《東風破》中就大膽的運用了二胡來創造那種獨特與寂寞的意境。當悠揚的二胡聲響起時,伴隨著歌曲中“一盞離愁、一壺漂泊”的深情演繹,將中國風的古典意境充分的詮釋了出來。民族樂器的在中國風通俗歌曲中的運用,讓這些歌曲在現代流行音樂的襯托下,散發著優雅的中國風韻。傳統樂器不僅可以營造歌曲的氛圍,也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歌曲的旋律性更加突出。
2.民族調式的運用
在音樂作品中,音樂所采用的調式結構可以直接反映音樂的風格特征。目前我國的通俗歌曲,大都采用的是五聲民族調式,這種調式結構是我國傳統審美情趣的集中表現。比如周杰倫的歌曲《青花瓷》就采用了這種傳統的五聲調式。其中的各音符,根據節奏需要進行著長短的變化組合,使旋律既抑揚頓挫,又韻味十足。
(三)唱腔的創作特征
1.戲曲唱腔的運用
在中國風通俗歌曲創作過程中,不乏對中國傳統民族民間戲曲的運用。這種引用常常能讓人耳目一新,也容易讓人產生共鳴。我們比較熟悉的帶有戲曲唱腔的通俗歌曲有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王力宏的《花田錯》以及信樂團的《One night in 北京》等等。以王力宏的《花田錯》為例,歌曲不僅采用了二胡、單皮鼓、大鑼、小鑼等民族樂器,也整合了京劇唱腔,其中還運用了說唱,這種中西合璧的表現形式,不單單的像其它中國風歌曲一樣,只加了些中國樂器作曲,這首歌將歌唱技巧也進行中國特色的展示,比如假音、轉音、高音以及長音等京劇唱腔技巧的完美運用。
2.與說唱的結合運用
說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R&B,是近幾年流行于世界樂壇的一種演唱形式。說唱的特點是演唱時的口語化或呼喊式唱法。帶有說唱的歌曲可以根據演唱者的聲音特點來靈活運用,比如周杰倫會刻意的進行模糊化的咬字,并且以念詞的律動來配合節奏的律動,使漢字的鏗鏘有力特點得以弱化,形成一種含糊不清的唱腔風格。可見,中國風歌曲與說唱的結合運用,也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演唱風格。
3.方言口音的運用
除了對戲曲及說唱的運用以外,一些中國風通俗歌曲還會去引用和模仿一些中國的地方方言。比如周杰倫在《我的地盤》中對北京地區“兒化音”的運用。再比如歌手馬飛的《長安縣》,對陜西方言的運用。這些地方方言和口音的運用,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熟悉和親切的感覺,帶有濃濃的中國風意味。
三、中國風意境的運用
中國風通谷歌曲還有一個突出的特征,就是注重對意境的運用和刻畫。中國風通俗歌曲不僅是唱詞、唱腔中對中國元素、民族元素的融入,其音樂精神更是對中國風的詮釋。一首具有中國風意境的歌曲,可以不出現主旋律、不出現國樂,但是它可以帶給聽眾一種中國特色的情感體驗,一種具有東方色彩的審美體驗。在這方面做了杰出貢獻的,就是被稱為華語樂壇音樂教父的陶喆。陶喆不僅對中國通俗音樂風向標具有極深的影響力,在中國風通俗歌曲創作方面,也彰顯了與眾不同的才華與個性。其創作的《孫子兵法》《討厭紅樓夢》《susan說》等歌曲,都帶有濃濃的中國風意境之美。在《孫子兵法》中,硬板搖滾旋律的運用、電子樂的穿插、同時古箏與二胡的融入,不僅將歌曲的氣勢極致的表達出來,也營造出了古戰場的蕭涼意境。將中國風通俗歌曲,推向了更具內涵的“意境”層面。
四、結論
中國風通俗歌曲不但反映了我國社會文化的現狀,也能夠真實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地位。可以說中國風通俗歌曲作為中國流行樂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中國本土文化和音樂文化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其創作特征,進行持續性的探索與研究。
參考文獻
[1]周美彤.淺談中國流行樂壇的“中國風”現象及意義[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1,35(3):173~175.
[2]熊飛.通俗音樂民族化情緒的趨向分析[J].作家雜志,2012(12):
199~120.
[3]鮑鐨.通俗音樂中戲曲元素的應用和發展[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29(5):96~97.
[4]丁艷.中國當代流行歌曲之“中國風”現象解析[J].大眾文藝,
2009,11:34~36.
作者簡介:陳玥,長江師范學院2012級音樂學4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