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艷
【摘要】在教學改革指引下,學生渴望獲得知識的前提下教師看到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在初中教學中教師積極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對此進行一議。
【關鍵詞】初中生 自主能力 初中語文 互幫互助 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054-01
新課改不斷推進,它要求初中課堂一定要有新穎度。為了提高初中課堂的教學質量,作為中學語文教師來講不斷地拓展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比較適用于中學語文教學。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和感悟。中學語文是一門文學性和史學性比較強的綜合學科,加上學生已經處于青春期,他們的年紀適中,所以在培養自主學習上還是具有很大的優勢,那么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呢?我們一起來走進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探析一下教師的教學策略。
1.培養興趣,發展自學性
偉大的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 這就是說無論教師們有多么好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如果學生們沒有了興趣都是無稽之談。所以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學生們真正的融入到學習當中就是興趣。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來講它是學生對知識學習的一種態度,也是學生活動的一個自覺動力。同時他能很好的鼓舞學生。那么由此可見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實例入手,并且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模式來凸顯初中語文知識的奧妙,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2.提倡自學互幫,促進知識掌握
在初中教學過程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很好帶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增加自主學習模式。但是自主學習與自學完全不同,自學是自己在沒有教師指導下,只是靠自己的一種學習方法。而自主學習是依賴于教師的教以及學的雙方良性互動。需要教師經常組織并且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只有在教師指引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體現自主學習能力。如何提倡自學互幫呢,小組合作學習是個好辦法。語文學習中教師可以先展示給學生語文知識,讓學生分析,例如初中語文知識,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全面地展示給學生,先讓學生自己去分析以及熟悉,然后再進行后續工作。學生可以自己也可以以小組學習的模式進行探討,找出小組長。總之在任何新的課程講解之前要形成自主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們自己去分析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實際意義。學生靠自己的學習熟悉了該詩句的意義,為了求證正確的解釋,就會更加認真地學習,認真地聽講,最后達到教師的根本目的。
3.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初中語文知識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這就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思維能力。這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成為了關鍵,討論是一種比較好的模式。“討論”為學生創造了互相傳遞信息的機會,課堂上以充裕的時間讓學生交流想法、體會、見解、經驗、實實在在地討論,是學生合作學習、完善自我的好形式,但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討論往往得不到真正的落實。這就要求:確保討論的時間。問題討論的時間一般在3-4分鐘,引導發表意見,得出正確結論的5-6分鐘。全體參與討論。分組討論注意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做到“面向全體,全面發展”。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使學生體會到不合作討論就不能解決問題,合作是解決的關鍵,這樣長期有意識地反復訓練,增強合作意識,合作能力逐步得到培養,在他們領略到參與學習的成就時,學習主動性將得到進一步的增強。討論要有目標性,讓學生能主動地有針對性地對一主題或問題進行探討、交流。要科學合理地組織討論,利用一些發展性的評價機制來促進小組合作的主動性。總之良好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好的激發自主學習思維。
4.總結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所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會使這群即將步入高等學府的高中生更上一層樓。葉瀾教授說過:“理想的課堂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是的,在每個教師心目中的理想課堂都是不一樣的,作為語文教師的我非常追尋活力的課堂,更重自主學習與自主教學,我愛我的學生,我愛這群可愛的小天使,所以這樣的課堂會充滿生機,讓我自身看到學生們的蓬勃,也讓學生們感受到課堂的活力,讓這些正在成長的小苗追求知識的方向。總之在教學改革指引下,在學生渴望獲得知識的前提下我看到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的培養大家的自主學習觀念以及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中教的主體,也是學生在求學路上的指引著領導者。所以只有教師在良好的教學模式下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林培英.探討“決策”教學——中學人文地理教學的一種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 2010(06)
[2]趙玉生.試析新課程改革的人文主義價值趨向[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6(11)
[3]強紅蕾,胡衛平.“學思維”活動課程對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影響研究[J].教育探索.2010(05)
[4]張耀奇.有效課堂提問的基本條件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