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珍
初中語文課程教育的教學實踐中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一直是熱點,尤其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了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這一目標之后,國內教育界掀起傳統文化的教學高潮,讀經、經典誦讀、尊孔、漢服等各種思潮一時大興,但隨著教學活動的深入和反思,語文傳統文化教育最終還是歸結于學生素質提升這一最終目標,立足于學校及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上。
我校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中學,生源混雜,有城市的學生,有農村的學生,更有跨省來務工的農民工的孩子,素質及教育基礎有著較大的不同,對事物的看法理解也有著迥然不同的價值取向和思維定式。尤其近年來受現代科技及外來文化思潮的影響,學生們明顯對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們感覺不夠“酷”,就連有著重大意義的清明、端午、重陽等節日都了解不多,家國情懷和孝、善等中國傳統美德都已陌生,反而沉迷于低俗的動漫。我們在教學中發現了這個問題,感覺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凝聚學生們的共識,有助于打造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引導學生們的正確的學習觀念和人生觀念,不但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完成教學任務,而且為班風的養成及教學風格的塑造等方面提供良好助力。
文者,貫道之器也。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尤其注重文以載道,《三字經》、《論語》等本來就是儒家思想教育的經典。現代語文教學中知識教學與人文精神的結合也是教育界共識,因此我校特別立足于初中語文教學開展傳統文化熏陶,讓人文精神在我們的炎黃子孫的傳統傳承中閃光,讓民族認同感在歷史及傳統文化傳承中凝聚,激發學生們中華傳統美德,增強對社會的不良風氣的抵御能力,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首先,我們立足于本地歷史及文化特色,以大家身邊的景物、節日活動和家庭節日風俗等引導學生們對歷史、對風俗的關注,進而了解歷史、風俗背后隱藏著的傳統文化。
本地有著歷史悠久的城墻,同學們都去玩過,但是都不知道城墻的歷史來歷和本地的地名來歷。我們學校學區的村子名字和相關的開發區的名字其實都是有悠久的歷史的,學生們也對此視若平常。我們結合《故宮博物院》課文,設計了一個語文拓展課程,請學生們分組調查本市的歷史,城墻的來歷,古代城池的設計和地名,自己居住的村子的名字來歷并在地圖上表示。這個拓展課經過適當的指導和引導,讓全班同學們一下子深入了解本市的歷史的某個方面,了解了自己平常經過玩過的那些地方居然蘊含著那么久遠的歷史,教師再特意用幾個典型地名講解了歷史典故,頓時激發了全班學生對歷史對古文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本地的節日風俗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元宵是十四夜,過年串門的時間都有特殊風俗,每個村子的“請老爺”的日期和過程都有不同,這個我們接合《端午的鴨蛋》課文,做《家的風俗和村風俗》課外主題討論。好多同學帶著老師的調查要求回家,回來時明顯成熟不少,關于家關于家族傳承,關于自己家族的節日風俗,村的風俗,對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而言是第一次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與自己的生活的聯系,老師加強引導,避免學生掉入到簡單的儀式講解,而是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自己接觸到的民俗和村風俗特點、及背后的美好寓意,對中國傳統節假日的歷史內涵,和各種活動都有所了解。好多學生在了解風俗的同時開始了解家族傳承,家庭對其的希望,好多人的思想觀念都有所觸動,全班積極向上的態度明顯改善。
我們在語文教育實踐中重點培養學生們的歷史厚重感。教師引導學生們深入思考歷史的變遷及課文的歷史時代特征,并啟發學生們體會課文寫作時作者的情感,營造代入式的體驗教學。
教學中注重以文章的歷史背景引領學生的情感,以朗誦產生共鳴。中國傳統名篇非常注重聲韻和諧,詩韻詞調之美在朗讀中自顯。以文傳統啟蒙經典《三字經》《弟子規》等順口易讀,朗朗上口。而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那些名篇更是千年誦讀,《醉花陰》《潼關懷古》風格迥異,但是讀起來瑯瑯上口,情不自禁地想復讀,大聲的朗誦。那一刻文學的魅力通過語音和節奏的魔力直接感染到學生們。那字里行間的情感甚至不需要引導便已經通過誦讀流入心間。我們偏重于愛國情懷、催人奮發的美文,如《過零丁洋》《長歌行》等更是要求學生們大聲誦讀直到熟練的背誦記憶。不單讓學生們體會到文字的美、音律的美,更能體會到那種以天下人民為己任的家國觀、那種時不我待的奮進精神。
傳統文化的熏陶必須讓學生們自動自發地接受,我們采取了主題讀書會等形式,以初中年齡段學生們普遍喜歡或迷茫的“俠/英雄”“人生”等主題,結合課堂教學和學生自學研究調查等,通過分組討論,辯論等方法,以歷史人物、文學典籍進行引導,不但把個人思想統一到正面、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上來,直接改善班級風氣,更是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技能,養成自發學習的好習慣。
當然傳統文化的內涵很多,有些超越了單門語文課的范疇,我們教師必須有個度,那就是以課程為核心,適當擴展,以培養學生們的傳統美德為目的,讓學生們潛移默化的接受中華傳統熏陶,提升自我素質。實踐證明這樣教學方法對統一城鄉結合部學生們的思想,改善班風有著巨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