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唱是一種集體表達情感的歌唱形式,合唱指揮則是合唱藝術中的關鍵。本文探討了合唱指揮應具備的素質,包括音樂理論知識、音樂技術能力、音樂感知能力、音樂文化修養(yǎng)、其他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合唱指揮;素質;能力
一、應具有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
一名合格的合唱指揮者首先應當具有扎實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要牢固掌握配器、復調、曲式的作曲技法和風格、和聲的變換等基礎知識,只有充分了解這些音樂知識才能對作品進行正確的分析,通過深入地體會和感知作品內涵,從而對作品在藝術處理這方面提出合理的見解,指導作品能夠展現(xiàn)出最好的藝術效果。
二、應具有一定的音樂技術能力
(一)一定的聲樂演唱能力
合唱的表現(xiàn)形式體現(xiàn)在歌唱上,掌握正確的聲樂知識對于正確指導合唱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需要掌握的是正確的發(fā)聲法和呼吸法,應當對這兩種方法進行深入的探討。合唱指揮只有掌握正確的呼吸法,才能指導合唱隊員自然舒服的呼吸,發(fā)出的聲音自然比較令人舒暢。不同的合唱隊員在發(fā)聲器官上具有差異,因而他們的音色和發(fā)聲狀態(tài)都不盡相同,為了將合唱隊員發(fā)出統(tǒng)一而又和諧的聲音,需要合唱指揮對隊員的聲音進行訓練,發(fā)出符合作品特點的聲音,方能準確表達作品所要展現(xiàn)的情感和意境。因此,合唱指揮要擁有一定的聲樂演唱能力,從而指導合唱隊員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法,糾正錯誤的呼吸,發(fā)出準確的聲音,使合唱對展現(xiàn)出人聲演唱的魅力。
(二)一定的鋼琴彈奏能力
鋼琴彈奏技能是一名優(yōu)秀的指揮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舒曼曾指出:“為了盡快了解一首歌曲的合唱效果,指揮需要具有這樣的能力,就是一拿到一首樂曲,便能立即通過鋼琴演奏出來。”這就表明,除了要學會指揮的能力,指揮者還需要擁有對總譜進行彈奏的能力。只有這樣,指揮者才能提前知道合唱曲的效果和應對方式,并且才能有效地與伴奏進行配合。
(三)一定的指揮能力
合唱指揮的動作是無聲的語言、無聲的演奏,他表達指揮者對作品的理解和對合唱隊員的技術要求,其動作應當科學化,有說服力、感染力,規(guī)范、準確、簡捷、大方、自然、優(yōu)美。根據(jù)音樂作品變化的需要,設計指揮動作,動作大小要根據(jù)音樂作品的需要而設定,既不能過分夸張,又不能無表現(xiàn)力,要注意速度、力度的對比,注意起拍、收拍、氣息、段落等動作。指揮動作應有整體的設計和安排,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三、應具有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
(一)良好的聽覺能力
合唱是一種需要多個聲部共同作用的音樂,每個聲部與音樂旋律、和聲都有關系,因此需要仔細把握音準、節(jié)奏以及聲部之間的諧和性。一名合格的合唱指揮,首先應當具有良好的聽覺,其次還應加強視唱聽寫的練習,不斷提升自己聽覺能力,從而在合唱音準、節(jié)奏的把握、諧和音的處理以及聲部的平衡等問題上做到正確處理。良好的聽覺能力有利于合唱指揮正確地辨別和指揮合唱。
(二)合唱識譜能力
合唱總譜比較復雜,同時又具有一定的難度,比起單旋律獨唱和獨奏譜來要有較大的復雜性。對總譜的閱讀能力,是指揮者需要擁有的基本功之一,而這種能力又包括快速閱讀總譜和仔細分析總譜的能力。具體體現(xiàn)如下:
快速閱讀總譜能力。對于一首新的音樂作品,指揮者首先要快速地進行閱讀,對作品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掌握,然后要在腦海中對初步形成的關于旋律線條和音響等效果的想象有一個準確的判斷。仔細分析總譜能力。這種能力是在排練前后過程中應當具備的能力。對指揮者來說,應當著重做好案頭工作,包括局部與整體、樂段與樂章、樂句與樂節(jié)和曲譜是否標注了音樂語言,對此指揮者需要進行仔細的分析和挖掘。只有具備了這樣的能力,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把握得當。
合唱總譜的能力對音樂演奏指揮者來說,是一種必須具備同時又是較難獲得的能力。學習者應該認真培養(yǎng)和學習。
四、應具備較高的音樂文化修養(yǎng)
音樂文化素養(yǎng)也是指揮者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之一。這種素養(yǎng)在包括音樂等諸多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的基礎上,還包括了指揮者在美學、文學和歷史以及地理等更多方面所掌握的知識。只有具備了這樣的音樂理論知識基礎和廣泛的其他學科文化知識,才能對一首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風格特征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才能準確地理解作品的內涵。例如,指揮演唱冼星海的經(jīng)典作品《黃河大合唱》時,需要指揮者準確把握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曲譜結構,通過借助自己所具備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對作品內涵有一個準確的理解與掌握,從而在內容和情感上有效地表達這首作品所需要傳達的主題。
五、應具備其他的綜合素質
(一)發(fā)揮個人魅力
合唱指揮應當充分展現(xiàn)出自己的榜樣作用、語言魅力以及個性氣質。具體來說,發(fā)揮榜樣作用,需要合唱指揮首先嚴格要求自己,對已經(jīng)確定好的排練計劃要按時按質的完成,不可隨意改動,提出的要求自己帶頭先完成,再要求隊員完成。語言魅力的展現(xiàn)要求加強語言的練習,語言要精練,不要講多余的廢話,并且語言要能讓人受到啟發(fā),幽默而又富有邏輯的語言會很有感染力。個性氣質的流露并非指的合唱指揮的外在表現(xiàn),而是由內散發(fā)出來的具有感染力的精神和力量,當合唱指揮渾身上下散發(fā)這種氣質,無疑會讓隊員深深吸引住,自然而然地愿意一起去感受音樂的世界,增強了演出的生命力。
(二)展現(xiàn)組織能力
合唱指揮者必須有領袖的特性,善于領導眾人,并和團員們相處融洽,才能與團員們互相溝通意見,凝聚團員們的向心力,帶動全團的良好風氣,使團員們更能了解指揮所要表達的含義,而獲得最密切的配合。他又必須帶動大家,鼓勵大家,發(fā)揮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并在專業(yè)上給予指導,在工作上提出建議性的意見,與大家共同做好一件工作,這樣的工作態(tài)度,會比指揮以發(fā)號施令的態(tài)度,更為團員們所接受,排練效果更高。繁復的樂曲當中,指揮必須很清楚地知道各聲部的進行。指揮者若沒有極強的組織能力,就無法使整個樂團形成良好的默契。
(三)提高心理素質
合唱指揮心理素質的拓展包括:自制力、反應力以及感受力等方面的拓展。如在演出時,指揮必須穩(wěn)定自己,從容不迫,才能給團員安心、鎮(zhèn)定的感覺。如果在演唱中偶有錯誤發(fā)生,指揮者切不能慌張失措,而是要快速的反應,保持冷靜,不露破綻地把錯誤給糾正過來。
參考文獻
[1]丁奕心.淺談合唱指揮應具備的基本素質[J].科技視界,2013,29:
223+250.
[2]孫璟娜.淺談合唱指揮的基本技能[J].大眾文藝,2011,14:1.
[3]鄧麗萍.淺析合唱指揮的“省”、“準”、“美”三個原則[J].北方音樂,2014,16:161-162.
作者簡介:余瑞(1981—),女,湖北孝感人,講師,研究方向:合唱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