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晨
【摘要】自2004年起,我國就刮起了音樂選秀的風潮,一時間音樂選秀節目成為眾人歡迎喜愛的節目,而繼湖南臺推出《超級女聲》之后,各大電視臺也相繼推出音樂選秀節目,中央電視臺《夢想中國》,浙江的《中國好聲音》,東方衛視的《我型我秀》開創了以往電視收視紀錄,并因此在電視媒體中大受觀眾追捧,使我國的音樂選秀節目迅速發展起來。正所謂有利總有弊,失誤具有雙重性,由于管理不規范,發展的方向不明確,使其在發展的過程中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為促進其長足發展,探討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勢在必行。
【關鍵詞】音樂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雙重性;正能量
一、我國音樂選秀節目的現狀
音樂選秀節目類節目是一種大眾傳媒讓普通人參與節目,通過海選層層晉級的方式,從而使他們從平凡人變明星的娛樂類節目。
(一)音樂選秀節目數量增多 大同小異
音樂選秀節目數量增多但大多都是大同小異換湯不換藥,缺少創意創新。我們再熟悉不過的 《 中國好聲音》 來說,它是繼超女之后將音樂選秀節目掀起高潮的又一力作 ,可以說是第一個在國內達到萬人空巷的效果。《中國好聲音》是由 浙江衛視聯合星空傳媒旗下 強力打造的大型勵志專業音樂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選秀節目,更是中國電視歷史上實現真正意義的首次制播分離。它由那英劉歡等有名聲威望的導師組成,并且導師以專業的水準對選手點評言傳身教。為中國樂壇的發展提供一批懷揣夢想、具有天賦才華的 音樂人,樹立 中國電視音樂節目的新標桿。
它的成功在于節目制作人對于國外節目借鑒第一時間敢于嘗試將其同樣形式搬到熒屏上,新穎的比賽模式,四位導師背對舞臺僅憑著對選手對音樂的詮釋做出決定,更體現了對選手音樂素質的考察,將懷揣夢想的人們聚集在同一個舞臺較量,而后的選手們一舉成名,一時間成為不少老百姓茶余飯后的話題,隨后國內一些電視臺都爭先模仿,形式上都大相徑庭選秀節目一時占滿娛樂節目一多半,選秀選手一時成為各大采訪節目,期刊,雜志的采訪對象。選秀時代的到來給觀眾帶來了娛樂,同時也有不少選秀節目被貼上抄襲山寨黑幕的標簽。歷經十年的各音樂選秀節目是被電視制作人不斷更換名字、舞臺、服裝、包裝的越來越好,請來的評委也都是音樂界越來越有威望的人,可大多都是換湯不換藥,我個人覺得還是有外國選秀節目的影子,形勢偏于模仿,缺乏創意,而為了收視率炒作也是令觀眾反感,有些細節不夠,使之缺乏真實性。而面對選秀節目數量激增形式繁多的局面,觀眾早已審美疲勞,缺乏新鮮感。
(二)平民音樂選秀節目日益專業化
本是大眾音樂選秀節目曾經想唱就唱,唱的響亮 ,曾經為我們普通百姓也提供了一個音樂舞臺,會讓大家看到選手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這也是觀眾喜愛觀看的原因之一。而如今舞臺設計,音樂要求等都逐漸專業化,這就對選手的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讓百姓覺得百姓的舞臺逐漸遙遠。
(三)選秀比賽公平性遭受質疑
音樂選秀比賽制度是選秀節目一大看點,公平公正的票選環節是保證一臺有質量選秀節目的基礎,而如今的音樂選秀節目被爆有太多黑幕,觀眾也對此看法不一,有的表示很認真、很關注每一環節,看選手實力。有的則表示都是一場秀,何必認真 ,娛樂大眾就夠了。做到節目效果就好。而我個人覺得音樂選秀節目應適當吸收相關的監督等職能部門參加,對其賽制環節的公平公正是有好處的。我國音樂選秀節目的現狀令國內制片人反思,所謂的“一招鮮,可以吃遍天下”這也是國內音樂選秀節目存在的最大問題,買版權,復制,不斷地重復在我們本就先天不足的情況 下也表現出創作乏力的狀況。
二、音樂選秀節目對社會的積極影響
(一)節目制作精良 滿足受眾需求
一個欄目取得成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但欄目的制作對其具有重要決定作用。好聲音欄目組在幕后制作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改變了以往音樂選秀節目只重視舞臺設計的原則,對音響配置,樂隊伴奏,節目錄音等進行嚴格的把關。其中,節目中四位導師的轉椅話費320玩人民幣,音箱共配置27個機位,花費將近2000萬元。除此之外,選手的音響師,伴唱樂隊都由我國現階段專業頂尖的團隊組成。欄目中的四位導師都是目前在音樂圈具有一定造詣的前輩,他們的參與保證了欄目的質量同時也吸引受眾眼光。
(二)節目表演音樂類型豐富 滿足受眾審美
音樂選秀節目如《 中國好聲音》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就是音樂類型全面,節目更加專業化,選手類型多樣化。每一場秀都有令人驚嘆之處。好聲音的每一個選手對表演演唱都十分認真,無論是節目組或是個人他們秉著對音樂負責對觀眾負責的音樂態度去完成每一場表演。使得電視節目能真正深入觀眾內心滿足觀眾心里理需求和審美要求,并取得廣泛傳播,給受眾呈現了一場極其精致的視覺盛宴。
(三)節目創新平民化風格與時俱進帶給觀眾正能量
中國好聲音摒棄單純以娛樂精神作為娛樂主旨核心的制作標準,以充滿正能量的真善美為節目表達內涵和節目追求主旨。中國好聲音開創了音樂選秀節目的新河,將賽制創新每一位選手都是懷揣音樂夢想的歌者 ,他們因為音樂聚在這個舞臺上,每一位選手的音樂成長道路深深地印在觀眾心中,同時這個節目也給了不少有音樂夢想的年輕人實現夢想的機會 也給了更多更多愛音樂的朋友們希望,讓我們知道夢想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給了年輕人無限的正能量。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只要還有夢想就有機會成為明星,成為英雄。選秀節目已經成為人們喜聞樂見,人人可以參與的全民狂歡。讓受眾在視覺聽覺欣賞的同時,向其傳播現代社會所需的正能量,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凈化心靈。
(四)帶動廣告產業鏈發展
拿《中國好聲音》來說 ,浙江衛視在其播出兩周之內就將成本收回,從最初的每15秒15萬元,到現在的每15秒36萬元廣告費,以及同時段全國收視冠軍的持續保持,《中國好聲音》儼然將其廣告商業發展的十分火爆,從而帶動整個廣告產業發展。
(五)音樂選秀節目帶動產業鏈發展
電視內容產業鏈的微笑曲線可以發現,衍生產品具有較大的產品附加值,因此,在音樂選秀節目產業鏈開發中,衍生產品的開發和利用極為重要。其衍生產品主要包括唱片,巡回演唱會,授權產品和固定欄目等。隨著三網融合進程的加進,各類媒體終端,各種信息產品都在這張網里高度結合起來,新媒體技術和營銷方式都在不斷豐富使得音樂選秀節目逐漸融入新媒體,產生新的衍生產品。因此,音樂選秀節目產業鏈的打造要善于結合新媒體,通過借助新媒體的技術優勢創造出令受眾滿意的新媒介產品。
(六)營銷實現微傳播矩陣管理模式
隨著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不斷發展,新媒體不斷涌現,人們的生活變得碎片化,注意力更加分散。人們對信息的快餐式消費使得大眾傳播信息進入碎片化時代,在這個碎片化時代,人們以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正在興起。并顯現出更多影響力,微傳播的核心競爭就在于微,包含微內容,微媒介,微動作,微受眾,不同于以往的大眾傳播,微傳播的本質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口碑傳播。他是想特定受眾來進行的一對一的,有較強針對性的傳播。微傳播對象更加明確傳播對象更加精準,傳播效果更加強大,微傳播在傳播初期會顯得微小微弱,但是他的力量會在傳播過程中不斷聚集,最終形成強大的傳媒效果,就拿中國好聲音這種音樂選秀節目來說,除了依靠傳統媒介大眾傳播之外,還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和手機媒體建立一個微傳播矩陣,比如上微博熱門話題爭創點閱讀點擊量,以此對節目進行有效營銷。
三、國內音樂選秀節目的弊端
(一)對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較多扭曲人們的價值觀
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電視媒體網絡媒體傳達的信息傳播迅速,很多普通愛音樂的小孩一夜之間成為各大媒體競相報道的對象,使很多青少年盲目跟風,會使孩子沉浸在幻想中,幻想某天和他一樣成為明星,公眾人物,因此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耽誤學習。例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不乏有張揚個性,我行我素的選手,因此有很多青少年會爭相去模仿,去盲目崇拜,他們在學校會燙發染發,或者奇裝異服,使之他們做出與自己身份年齡不相符的一些事情 ,從而扭曲他們還未成熟的正確價值觀。
(二)國內音樂選秀節目缺少真實性
國內音樂選秀節目在媒體里已有十多個年頭,由起初超女到如今的中國好聲音,可以看出國內的選秀節目已不能簡單的滿足受眾的精神世界,因而不少節目制作單位為吸引受眾眼球,不少制作單位出現 后臺,黑幕等負面詞匯,在《中國好聲音》熱播的期間,各大期刊報紙媒體在報道賽制情況的同時也會不乏有個別媒體報道節目組已內定選手或者提前劇透,讓觀眾也半信半疑。一時間音樂選秀成為人們所議論的話題,然而選秀的透明度也是需要有關部門監督。
(三)音樂選秀節目出現低俗化
近幾年,《中國好聲音》等一系列音樂選秀節目越來越商業化不斷出現炒作嫌疑,不斷被扣低俗 惡搞 暴露賽制等一系列新聞。給媒體市場帶來不少負面信息,給社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因此要加強中國媒體市場的管理,媒體要自我監督,自我約束。我國選秀節目在火爆的同時也會被扣“黑幕”“低俗”等帽子。
(四)選手一夜成名的背后具有一定的隱患 明星速成模式的背后隱藏著巨大的漏洞
越來越商業化的制作單位為了所謂的收視率,肆意炒作將話題放大,選手一夜成名的背后具有一定隱患,使其選手紅極一時,曇花一現。背后蘊藏巨大商業漏洞。
四、音樂選秀節目弊端解決方法及發展方向
(一)音樂選秀節目應樹立正確價值觀
國內所有音樂選秀節目都應該提升節目內涵,傳播正能量,傳播正確的價值觀給不同年齡層的受眾。特別是青少年心里尚未成熟 ,應該傳播給他們正確價值觀,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注重節目的真實性
音樂選秀節目要注重真實性,節目組要注重選秀每一環節,可以由國家有關部門適當參入監督,增加其比賽公平公正性與可信度,做到策劃出一個全透明正能量的選秀娛樂節目。
(三)提升那個節目價值
我們要音樂選秀節目不再低俗化,應該凈化中國的傳播環境,使中國音樂選秀節目變得透明,具有正能量,使其更受大眾喜愛 。音樂選秀節目應該提升節目價值,提升節目質量。好的音樂選秀節目是以每一個選手表演的節目為基礎的,不需要炒作,只需要選手拿出好的節目以及評委的專業點撥來提高節目品質。
(四)對音樂選秀節目進行本土化改造
我國音樂選秀節目可通過引進的版權來融入本土特色,進行本土化改造,使其形式更具創新。好聲音是購買國外版權 ,源于荷蘭節目《The Voice of Holland》,節目形式新穎,現已播出三季,每一季度評選出一位冠軍,并且節目組利用強大的網絡平臺開通了官方微博、嘉賓微博,還有歌手微博,外加微博軟文和活動的配合,充分調動了網友參與,形成社會議題。好聲音引進版權 本土改造形成自己獨有的節目形式特色,這是值得國內各大節目制作單位反思的學習的。
總的來看, 以《中國好聲音》為例,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重性,具有利弊兩面,而對于國內音樂選秀節目的利弊我們的態度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們作為媒體的受眾,應對其保持正確的立場,保持一種正確的心態, 好聲音在豐富節目模式是節目曲風選手多樣化多元化,給受眾也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聽盛宴,更是將選秀節目帶到一個新的高度,音樂選秀節目現如今不單單是娛樂大眾的節目,更是通過節目帶給觀眾正能量,讓觀眾堅持夢想,擁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它應具有特別的意義存在。
綜上所述,中國音樂選秀節目的利弊,無論是利大于弊,還弊大于利,節目創造的價值遠遠大于人們眼睛所看到的。任何事物的雙重性都會激發出事物更好更強的發展,作為受眾的我們應該去偽取真給國內選秀節目更多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謝耘耕.陳虹.真人秀節目;理論形態創新[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2]孫寶國.中國電視節目形態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3]蘇怡多,李坤.音樂選秀對文化傳播的意義[J].人民音樂,2012.
[4]王丹.《中國好聲音》成功樣本價值[J].傳媒,2012(11).
[5]周慧玲.電視音樂選秀節目探析[D].廣西.廣西大學.
[6]李翔.中國好聲音:中國電視選秀節目的新范例[J].媒體時代,2012(9).
[7]楊浩輝.中國電視音樂欄目的現狀與發展[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6.
[8]許繼峰.中國好聲音:正能量,正傳播[J].浙江衛視,電廣時空.
[9]梁滿收.《中國好聲音》好在哪里[J].南方電視學刊,2012(04).
[10]周麗.《中國好聲音》對受眾的需求滿足[J].新聞世界,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