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廣杰
摘 要:石油是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特別是我國大力發展海洋石油業以提高石油產量,緩解能源短缺的問題。要實現油田的增產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方法對油田增產的措施進行評價。本文簡要介紹了油田增產措施的具體評價方法,從而能夠比較客觀的計算措施增油量,對增產措施的評估效果進行有效的評估,促進油田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海洋油田;增產措施;評價方法
大力發展海洋油田能夠緩解我國能源緊張與經濟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提高我國的石油產量,推動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在油井投產之后,由于井底壓力響應的作用,油藏的平衡狀態就會被打破。如果不改變工作制度,油藏的壓力逐漸降低,油井的產量也會逐漸下降。因此必須對油井采取一定的增產措施,使之能夠改變油井工作的條件,提高油井的產量。因此,要使油田產量能夠保持在一個比較平穩的狀態,就必須實行增產措施作業。
1 油田增產措施及其效果評價
通過對油井采取一定的增產措施,能夠改變油井的工作條件,并提高油井的產量。按照傳統方法對增產措施之后的增油量進行計算,往往是在實施增產措施之后一個月內的日平均產量與實施增產措施之前一個月的日平均產量之差,再與生產天數相乘,得出實施增產措施之后的增油量。該計算方法具有計算簡單的優點,但是算法過于粗糙。這是由于如果不對油井進行增產措施,隨著油藏壓力的降低,油井的產量將會越來越小,傳統的計算方法忽略了這一規律,對增產措施產生的部分增油量進行了掩蓋。通過回歸分析增產措施前的油井產油量,可以計算出一個預測曲線,該曲線代表油井的產油量。這樣就可以預測在不對油井實施增產措施的情況下油井的產油量。此時再用實施增產措施之后油井的產油量與之相減,就能夠得到比較客觀的產油量,從而對增產措施的效果進行如實的反映[1]。當前的研究中已經得出了多種方法能夠對油田的產量遞減進行計算,例如三種遞減類型,包括調和遞減、雙曲遞減和指數遞減,其遞減率和遞減指數都可以通過二元線性回歸分析法進行確定。本文使用計算機程序來擬合實施增產措施前油田一年之內的月平均日產量,并將遞減模型選擇出來,對增產率進行計算,對增產措施的實際效果進行客觀的評價。
2 油田增產措施評價方法以及邊界條件
①所謂的措施增油量指的是對油田實施增產措施之后油田的實際產油量與預測產油量之差。
②在對預測產油量遞減關系式進行確定時,要選擇實施增產措施之前一年的生產數據來進行回歸。油田的產量不應該出現上升趨勢,如果其為上升趨勢,就要將取點的范圍縮短。當只能取到停產前三個月之內的生產數據時,則預測產量就為實際生產的評價產量。如果該井區的最低經濟產量高于預測的日產量,就要將預測產油量設置為該日起的最低經濟產量。如果要對新的油井進行計算,則預測產量為該井區平均的自然產能。
③如果在實施該次增產措施時上一次措施還沒有完全失效,就要預測兩次增產措施之間的生產數據,在第二次增產措施中加入該增油量。
④如果預測產量低于增產措施投產之后第一個月的平均產油量,則可以認為該井實施的增產措施是有效的。失效日期為實施增產措施之后的日期到油井的產量下降至預測產量時的日期,有效的增產天數就是這兩個日期之間的實際生產天數。
⑤將油價和實施增產措施之后的增油量相乘,再減去相應的增產措施費用,就可以得到增產措施的收益。增產措施的費用與收益之間的比就是油田增產措施的投入產出比。
⑥如果需要對一口油井同時采取多項增產措施,就必須先對增產措施進行評級分產,評級分產的依據為投資的大小和增產措施的重要程度,一般情況下分為兩級。一級增產措施具有較高的費用,但是增油量也比較大,包括氣舉、熱采、調剖、大修、卡堵水、下水力泵、下電泵、酸化、壓裂等等。二級增產措施包括擠油、防砂、下(換)大泵、轉抽、補孔等。如果同一個油井要同時采用一級增產措施和二級增產措施,則其增油量措施的計算要按照3:2的比例。如果該油井使用的多個增產措施為同一級別,則可以使用1:1的比例。如果同時使用三個增產措施,有一個二級措施和兩個一級措施,則其增油量份額的比例為2:3:3。
⑦在調剖水井后,會增加收益井的產油量,收益井產生的增油量應該作為調剖井的增油量[2]。
3 油田增產措施評價方法的計算機程序
以上述的評價方法、邊界條件和數學模型為依據,主要是評價模型和數據庫的結合,進行計算機程序的編制工作。
將需要評價的油井的增長措施前后的生產數據從數據庫中提取出來,線性回歸增產措施前一年的產油量,將該油井的產量預測曲線確定下來。通過實施增產措施之后的實際產量與預測產量之差,能夠將增油量得出來,并在數據庫中進行存儲,通過數據庫管理系統用戶可以自由地查詢措施的效果,從而及時的分析增產措施,對增產措施的效果進行及時的了解[3]。
4 油田增產措施評價方法的應用
對某海洋油田的措施井利用該方法進行評價,通過對實施鉆探措施前一年的生產數據進行線性回歸,能夠將油井產量的預測關系式列出來,并對實施增產措施后每個月的預算材料進行計算,比較實際產量,得出每個月的日增產油量,通過與生產天數相乘,將該月的增油量得出來。某海洋油田2013年9月份的累計油量為51311.4,噸,生產天數為235天。以2013年9月為截止日期,對比傳統計算方法和本文計算方法得出的評價結果。使用傳統方法得出的增產油量為4736.92噸,收益為531.67萬元,投入產出比為1:17.68,失效日期為2014年1月16日。使用本文方法得出的增產油量為5013.92噸,收益為581.12萬元,投入產出比為1:18.81,預計失效日期為2014年3月2日。這充分說明使用本文方法能夠取得更好的評價結果。
5 結語
在油田增產措施評價方法研究及應用中,使用線性回歸來對生產數據進行選擇,能夠得出合理的預測產量關系式,從而對增產措施的增油量進行合理的評價,從而能夠提高油田管理的水平,促進油田增產。
參考文獻:
[1]呂木春,丁顯峰,張學忠.油井壓裂帶壓作業增油量計算[J].內江科技,2015(04).
[2]周克厚,繆云.熱油吞吐室內實驗研究與評價[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11(04).
[3]王儀,李治平,蔣偉.油井增產措施增油量計算通用模型[J].鉆采工藝,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