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天寅 宋建成
摘 要:本文總結了火力發電廠的主要安全風險,分析了火力發電廠安全風險管理的現狀,就規范和加強火力發電廠安全管理提出了基于安全風險的管理方法及建議。
關鍵詞:火力發電廠;風險;安全管理
0 引言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信譽、安全就是競爭力已成為電力行業的普遍共識,傳統安全管理都是被動式管理和事后管理,安全管理不科學、不系統、不全面。
安全風險管理力求做到全面、系統,提前預判、事前管理、規避風險,并能夠實現持續改進,是火力發電廠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1 安全風險管理概念
危險有害因素識別,是指識別危險與有害因素,并確定其存在性質的過程。
風險評價,是指評價風險程度,確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圍的過程。
風險控制,是指根據風險評價的結果等情況,確定風險優先控制順序,采取必要的措施減滅風險,將風險控制至可接受的程度,預防事故的發生。
安全風險管理就是指通過上述危險有害因素識別、風險評價、風險控制,全過程預防事故的發生。
2 火力發電廠主要安全風險
火力發電廠主要危險和有害物質有:煤、燃油、氫氣、透平油、鹽酸、氫氧化鈉、次氯酸鈉、氨、聯氨、六氟化硫、高溫高壓蒸汽、抗燃油、電氣設備。
根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61-2009),火力發電廠危險和有害因素涵蓋以下主要因素:
管理因素,包括組織機構不健全,責任制未落實,規章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缺陷。
環境因素,包括室內外作業場所環境不良,地下作業環境不良以及其他作業環境不良。
物的因素,包括生產全過程設備、設施的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生理與心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以及行為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 6441-1986),火力發電廠危險和有害因素分為:機械傷害、起重傷害、高處墜落、坍塌、觸電、淹溺、物體打擊、灼燙、火災、車輛傷害、放炮、中毒、物理化學性爆炸、人機工程危害、作業環境危害、設備事故等傷害。
3 當前火力發電廠安全風險管理現狀
3.1 人身傷害風險
企業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各級人員安全責任制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技術落后;安全管理手段單一,安全監督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安全法制淡薄,員工教育培訓缺乏系統性、規范性、針對性;脫硫、脫硝等切入式化學工藝系統大量投入后,危險有害因素和系統工藝危害掌握不夠;工程承包單位安全設施、勞動保護投入嚴重不足;建設項目參建單位人員和設備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松懈;承包商人員安全生產技能不高,安全生產知識與技能培訓嚴重不足,“三違”現象普遍;建設工程監理人員習慣于以“三控”為中心,沒有把安全監理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加以監控。
3.2 設備事故風險
新投產設備在設計、制造、運輸、安裝、調試、試運等環節的隱患直接帶入生產過程;大量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應用,大容量、高參數機組的投運,運行維護水平不能滿足需要;超臨界、超超臨界高參數機組在帶來熱效率提高的同時,也帶來了因材料、工藝引起的受熱面氧化皮脫落、汽輪發電機組軸系增長及超臨界機組的軸系穩定性問題,高參數燃汽輪機的葉片壽命問題;脫硫、脫硝系統對煙道、煙囪腐蝕嚴重;脫硝系統帶來的液氨這一重大危險源;高壓變頻器廣泛運用產生了新的故障點;因成本壓力燃用低于設計煤種劣質煤炭造成鍋爐滅火、超溫、磨損;特高壓、長距離輸電系統投入帶來次同步諧振及系統穩定性問題。
3.3 火災事故風險
燃油庫區、控制室、繼電器樓、電控樓、通訊機房、計算機房、資料檔案室、鍋爐燃油及制粉系統、汽機房、氫氣系統及貯氫站、變壓器、電纜間及隧道、蓄電池室、開關室、輸煤系統、脫硫吸收塔、氨區、危險化學品庫等防火重點區域等級劃分不明確,人員對防火重點區域不了解、不使用動火作業措施票、防火安全措施不落實;自動消防系統、消防設施和器材定期運行維護不到位。
3.4 環境污染事故風險
部分脫硫、脫硝設備設計制造的質量不過關,運行不穩定,脫硫脫硝效果達不到環保排放要求;燃煤含硫量超過設計值,二氧化硫可能超標排放;沒有使用氨水而采用液氨作為還原劑,運輸、接卸、儲存、使用等環節增加了發電廠營運風險;灰、渣、石膏綜合利用率受地域位置制約偏低,儲存、堆放在庫區,周邊環境污染事件易誘發,臺風、暴雨極端氣候疊加,灰場潰壩潰堤帶來不確定性;電力基建工程的土方開挖、放炮、護坡等對植被及環境造成影響。
4 建立基于風險的安全管理
安全風險管理是對設計、建設、調試、生產、經營各個環節中有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辨識和處理,是預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體現安全生產事前管理、主動管理的理念。建立安全風險管理,就要從設計階段、建設施工階段、調試、生產經營階段全過程進行管理,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風險管理體系。
4.1 項目設計階段安全風險管理
項目設計階段主要對項目選址、總體布局、工藝流程、設備材料、安全設施、職業健康等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是從源頭控制實現本質安全的理念。項目設計階段的安全風險管理主要靠設計單位和評價機構評估。
4.2 建設施工階段安全風險管理
建設施工階段主要對設備、設施、材料質量、施工質量、人員作業安全等方面進行管理,也是從源頭控制和過程控制的實現本質安全的理念,為生產過程打好基礎。建設施工階段的安全風險要靠施工單位、企業和監理單位共同控制,是防止物的不安全狀態的重要措施,同時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
4.2.1 設備、設施、材料質量安全風險管理
主要是對設備、設施和材料質量進行管理,從材質、質量、技術性、可靠性進行安全和技術分析,嚴格落實設計要求,建立設備、設施、材料質量評價記錄檔案,杜絕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
4.2.2 施工質量安全風險管理
根據設計規范,對工藝設計、質量設計和安全設施及施工全過程進行檢查、分析與控制、糾正,建立記錄檔案,為生產營運期的安全管理提供風險評價依據。
4.2.3 人員作業安全風險管理
主要是對施工單位安全資質、施工組織、人員素質、勞動保護、安全設備設施、安全保障投入、安全措施方案落實、人員作業行為進行監督管理,確保作業安全。
4.3 生產運營階段安全風險管理
生產營運階段安全風險管理主要是對管理缺陷、人的失誤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進行安全風險管理。
管理缺陷主要是指管理者對安全管理的錯誤認識、錯誤行為而造成的安全隱患,防止管理缺陷就是要提升管理者意識,落實安全責任,強化制度執行和約束。
人的失誤常發生于操作控制、運行維護、消缺、檢修等過程中,通過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獲取安全生產知識,提升安全生產意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積累安全生產經驗,轉化為自覺的安全生產行為。
物的不安全狀態主要由于設計、制造、安裝、運行等造成設備、設施、材料等的缺陷與故障,在運行過程中不能實現預期安全功能,通過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加強設備運行維護消缺,夯實安全生產基礎。
4.3.1 材料安全風險管理
主要是對材料的質量進行安全風險評價,控制不符合設計要求、質量不合格、不安全的備品備件、材料進入生產過程帶來的風險。對供應商定期進行評價,建立供應商黑名單制度,取消不合格供應商資格。
4.3.2 設備檢修維護作業安全風險管理
主要是從設備本身、檢修維護項目、作業流程、周圍環境等,從作業準備、作業實施、作業評價全過程分析與查找有害因素,制定針對性的控制措施,預防和控制作業風險。
4.3.3 特種設備安全風險管理
主要是對特種設備的安裝、保養、使用、維護、檢測等全過程進行管理,建立設備檔案,動態跟蹤設備狀態,提出控制預防措施。
4.3.4 設備設施維護、保養安全風險管理
主要是根據引發設備事故的設備、設施在設計、制造、運輸、安裝時的缺陷,操作使用不規范,運行過程中出現老化、腐蝕,維修保養不當等原因和故障發生的規律開展危險有害因素分析,評價其危險特性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4.3.5 關鍵崗位安全風險管理
分析生產系統的工序,建立作業危害分析數據庫,明確事故可能性大、危害后果嚴重的關鍵工序,對參與該工序人員的意識、知識、能力,崗位設備、設施,控制要求與流程進行重點的風險管理。
4.3.6 操作控制安全風險管理
主要對工藝流程、物料特性、設備、設施條件、控制策略等進行危險有害因素分析,對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安全知識、操作技能、事故處理能力及操作習慣進行評價,加強培訓、教育,提高操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4.3.7 變更風險管理
就是要全面分析設備設施、工藝流程和人員的變更對生產操作和運行維護的影響,制定預防措施。
4.3.8 安全生產意識、知識技能安全風險管理
加強人員安全教育培訓,規范作業行為,提高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生產技能,營造良好安全氛圍,固化良好的安全習慣。
4.3.9 重大危險源安全風險管理
對重大危險源進行辨識,以制度規范建立重大危險源評價常態化管理,制定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應急預案、加強重大危險源日常監控和檢查。
4.3.10 解除應急連鎖保護安全風險管理
對于事故停機系統、火災信息報警系統、自動聯鎖裝置、工業電視系統等要加強運行維護,規范保護解除與強制審批流程,不得隨意解除聯鎖保護,確保運行可靠性。
5 結論
火力發電廠在傳統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基礎上,采用安全風險管理,將會對現有的安全管理體系進行有效整合、繼承和發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學、更加系統、更加全面。
參考文獻:
[1]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本質安全體系手冊.
作者簡介:金天寅(1979-),男,浙江杭州人,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發電安全管理工作。宋建成(1974-),男,浙江湖州人,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發電安全管理10余年,現為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安全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