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玲
患了癌癥,大多數患者和家屬治病心切,除在醫院接受抗癌治療外,到處打聽治癌“偏方、驗方、奇方”的人不在少數,尤其是伴隨著癌癥術后難以避免的復發,常規治療手段又沒有明顯療效時,一旦聽到治癌“偏方、驗方、奇方”,患者便容易產生躍躍欲試的心理,有的甚至不惜血本、花費大量金錢去試用,反正“死馬當作活馬醫”。
在臨床上,我經常遇到患者或家屬向我咨詢,比如網絡上盛傳的紅棗、鐵樹葉、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治癌偏方,或是食用蟾蜍皮這樣的奇方,甚至還有人采用中藥黃藥子治療甲狀腺癌,采用中藥木鱉子治療晚期肝癌。前兩個“方藥”,藥性均偏寒涼,雖說動物實驗證明有抗腫瘤的療效,但一味地清熱解毒,久而久之,則會傷及脾胃,最后腫瘤不除,反而損傷人體正氣,身體更虛。黃藥子,木鱉子短時間內應用可能會使腫瘤病灶縮小,但是,離開了醫生的指導,或長期應用則會出現肝功能損害等毒副作用。我曾遇到一位前列腺癌患者自行服用蟾蜍皮,結果出現過敏性喉頭水腫,所幸救治及時,沒有產生嚴重后果。
事實上,偏方、驗方、奇方大多數是來自我國民間中醫藥的經驗方藥。偏方指藥味不多,對某些病證具有獨特療效的方劑。驗方不是古代醫書上的流傳方,而是沒有經過論證,但是臨床卻有療效的民間方子。奇方是指單味藥或藥味合于單數的方劑。偏方、驗方、奇方對個別患者有特殊療效,因此,民間每遇疑難雜癥求助于此的便大有人在。還有一些偏方、驗方,奇方已在臨床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如抗腫瘤化學藥物紫杉醇是從紅豆杉中提取的,華蟾素注射液是取自蟾酥的有效成分等。
然而偏方、驗方、奇方終究有“金子”也有“垃圾”,有的甚至是有毒之品。有人“撞對了路”,也有人“治丟了命”。由于偏方、驗方、奇方來源于民間,中醫理論闡釋不全,常以故事形式傳播,或在局部流傳,有一定的傳奇色彩,也可能夸大了療效。所以,對待治癌的偏方、驗方、奇方,大家更需要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甄別,慎重使用。畢竟,中醫看病是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來判斷病機和證候的。假如患者不通過辨證,也不請教中醫師, ?自行嘗試偏方、驗方、奇方,那么,可能有的人吃了有效,有的人吃了沒效,還有的人吃了反而病情加重。用中醫的行話講:“方不對證”。用通俗的話講,中醫看病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而不是“一把鑰匙開所有的鎖”。盲目使用偏方、驗方、奇方可能會使患者錯失治療時機,甚至導致疾病加重。
支招:癌癥患者一旦診斷明確應接受科學的綜合治療。即使某些晚期患者在目前尚無良法治愈的情況下,欲試用偏方、驗方、奇方,也應該了解清楚該類藥物是否對身體無害,否則“雪上加霜”對治療無益。建議患者在中醫師指導下,根據臨床表里、寒熱、虛實等證候表現,因人制宜,選擇合適的“方藥”,而且要定期隨訪,根據證候的變化,及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