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震
一人患病全家著急,尤其是癌癥患者的家屬。為了使患者能及早康復,家屬常常會給患者購買各種各樣所謂具有“抑癌”、“增強免疫”、“防治放化療副作用”的保健品和“抗癌”食品,以致患者病床前的保健品和“抗癌”食品堆積如山。
抗癌食品是指對癌癥的發生有一定預防作用的食品,概念比較寬泛。十字花科植物(大蒜,花椰菜等)有一定的預防保健作用,其他還有一些物質正在被研究確認是否具備預防癌癥的功能。但是,預防癌癥不同于治療癌癥。用于預防的抗癌食品是針對健康人群的,對于已經患癌癥的患者,吃再多的“抗癌”食品也無濟于事。
至于保健品,與抗癌治療方法及抗癌藥物也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來看看國家相關技術標準對保健食品的定義:“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該定義告訴我們,保健品僅僅是具有一定功能的食品,且不能用于治療疾病。因此,患者千萬不能舍本求末,祈望用保健品來代替治療癌癥的藥品。
那么,保健品是否不宜給癌癥患者吃呢?不盡然。通常,癌癥患者需要接受多種治療手段,經歷多個治療階段。在不同的疾病狀態和不同的治療階段適當給予保健品,對于提高患者身體抵抗力,改善癥狀,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1.使用宜“精”不宜雜。基礎飲食是癌癥患者最重要的食品,應當保證癌癥患者有足量、均衡的膳食,服用保健品不能影響進食一般的食物。即使患者食欲好,能同時服用兩三種乃至更多的保健品,也要考慮不同保健品之間的相互作用。目前,醫學界對于兩種以上的保健品的交互作用還缺乏系統的研究,在同時服用多種保健品這個問題上,患者應當采取謹慎的態度。
2.根據病情選用保健品。通常,早期癌癥患者,正氣尚充足,僅僅是手術、化療等治療手段損傷正氣,只要稍稍補益氣血就可以了,可以在術后少量服用一點人參、枸杞或蟲草。中晚期癌癥患者,由于反復手術或放化療,正氣不足,出現各種各樣癥狀,以選擇緩解癥狀的保健品為宜,兼顧給予一些扶助正氣的保健品。晚期癌癥患者,腫瘤日益消耗正氣,病邪熾盛,出現各種極端癥狀,可以選擇一些針對癥狀的保健品,以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例如,晚期患者發熱后口渴難耐,可以進食西洋參,以生津止渴;兼有食欲不振,可以嚼食山楂餅,以生津開胃。
3.選用“傳統”保健品。近年來,國內外出現大量新型保健品,由于采用的原材料不同,制劑工藝差異,質量參差不齊,更為重要的是,上市時間不長,還需要經歷實踐的檢驗,給癌癥患者服用應當慎重。我國傳統的保健品,如人參、八珍膏等已經使用了上千年的時間,可以說,它們是一些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保健品,實際應用在癌癥患者身上比較安全、可靠,因此,癌癥患者可以適當選用。
4.結合家庭經濟狀況。有的患者認為,價錢越貴的保健品,抗癌功能越強大,這是認識誤區,并不是價格昂貴的保健品,“功能”就強大,只要依照上述原則合理選擇,都能起到輔助癌癥患者康復的作用。例如,早期癌癥患者術后需要選一點補氣的保健品,可以結合自身家庭經濟條件,依次考慮野山人參、園參、黨參,價格或許相差千倍以上,但是,都能起到補氣的作用。
支招:保健品是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但不具有治療疾病作用的食品。凡聲稱自己的保健品有“治療癌癥作用”或“治療效果”,都是不真實的。因此,患者切忌將保健品看作“治癌良藥”,而影響正常的治療。建議患者在各種可治愈性癌癥的治療間歇期,各種有效治療結束后的隨訪期,或在已不能治愈的癌癥晚期,適當應用抗癌保健品,有助于防止復發或提高生存質量,減輕痛苦,延長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