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良
一位百歲老人能做些什么?絕不僅僅是等吃、等睡!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剛剛度過100周歲壽辰的陳金榮老人,在社區綠地上精心打造出一個小花園,除了給自己帶來健康的身體,還美化了居民的生活環境,既利于長壽又有生命質量。
陳金榮大半輩子都在老家務農,69歲時才遷居福州,到二個兒子身邊養老。巧的是,兒子們都住在同一個小區,并且為了老人上下樓梯方便,都選擇了一樓的住房。每五個月,兒子們輪流接老人到家里伺候,共享天倫之樂。“子女孝順,全家和睦,心情開朗,家和萬事興!”這是百歲老人陳金榮最重要的長壽心得。
在百歲老人中,陳金榮的身體堪稱健朗,不需要任何人攙扶,可以輕輕松松地跨過小區約20厘米寬的小水溝。
陳金榮的大兒子陳國棟說,前兩年他還帶著父親,乘坐公交車登烏山賞桃花。老人拄著手杖自己行走,一路興致勃勃,絲毫沒有倦意。
陳國棟認為,老父親最大的愛好和健身之道就是種植花木,侍弄那片小花園,為花木澆水、施肥、培土。精神特別好的時候,他還慢慢地挪動花盆,或者將種在地里的花木移到盆里,將盆里的移到地里。筆者看到,二三十平方米的空地上,栽種著30多盆花木,有的還是老人自己扦插栽培的成果。陳金榮說,看到花木長得好,自己的勞動有了回報,他心里就特別高興。老人身體好,“這與種植花木有很大關系”。
散步也是陳金榮長期堅持的健身方式。只要天氣和身體狀況允許,他清晨和午休起床后,都要獨自走出小區大門散步,往往一走就是一個小時。回到小區,他就在樓下看看鄰居打麻將,發現有人出錯牌,有時還會忍不住發表自己的看法。再往前二三年,陳金榮還經常親自上陣玩幾把,牌桌上的老人思維敏捷,很多牌友都說他“會算牌,一點都不像這把年紀的人”。
飲食方面,陳金榮每天要吃六餐,不過每次的食量都不大;除了清晨散步前吃的是魚丸或元宵,其他以稀飯為主,老人堅持少吃多餐,是因為一次進食過多往往造成腹脹,覺得不舒服、好在兒子、媳婦都很孝順,每天為老人準各飲食,絲毫沒行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