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定角度看,婆媳之間是天敵的關系。這么說雖然有點危言聳聽,但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
一位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兒子養大,眼看著他從一個男孩長成了一個男人,那時心里的歡欣是無限的。可兒子卻另結新歡,他不會再像小時候那么依戀媽媽和敬佩媽媽,而移情別戀,專注于自己心儀的女孩子,并且在婚后拿出愛媽媽十倍百倍的勁頭來投入對于妻子的愛,噓寒問暖、無微不至、低聲下氣、順眉順眼……
一切媽媽期待卻沒有受用過的溫柔都會被兒子用在兒媳的身上。這時,媽媽心里酸楚失落會多于甜蜜。有涵養的,會高興但也有點心酸;沒城府的,就會嚷出來,醋意那是一定的。
不說婆婆的微妙心理,單從為人兒媳的女孩的角度說,即便早已告別封建,也不再四世同堂大家庭一起生活,不必早起給婆婆請安、晚上給婆婆洗腳,自己有完全獨立的心靈空間和生活空間,并且很可能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也還會感覺到生活中時時會有婆婆的影子。
或者可以說,對于一些異常敏感和獨立的兒媳來說,婆婆的存在就是壓力的來源,更不用說每年必須的見面、需要的贍養,以及因為看管、教育孩子引發的矛盾和問題。這些會使得婚后的生活很大一部分好像不是自己的,也不是自己想要的。
因此,婆媳關系其實是諸多社會關系中最難相處的關系之一,需要拿出很多的力量和技巧來應對才是。
這是多么奇怪的事情!兩個最愛自己的女人一加一的愛不但不等于二,反而成為負數,把生活搞得亂糟糟的,這大概是經歷過婆媳矛盾的男人心里共同的問題。
婆媳矛盾,有些落腳在利益上,有些表現在情感中。做兒子的需要平衡的技巧。簡單說來,應該的原則是:第一,過自己的日子,減少在生活中對父母的依賴。第二,好好對待媳婦的父母,引導媳婦好好對待自己的父母。第三,單獨表達你對媽媽和老婆的不同的愛,盡可能避免醋意。
在婆媳關系中,有“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的說法,這是一種不平等。不過,現在好像有些媳婦在顛覆舊觀念,開始用君臨天下的態度對待婆婆。于是就經常會聽到婆婆訴苦和喊冤。這也不正常。
正常的婆媳關系似乎多一些若即若離、相敬如賓,以此來避免這一對天敵更多俗世的紛爭。這樣也就盡量避免了老公被老婆扯著問“我和你媽都掉河里你先救誰”的尷尬。從這一點看,慶幸自己沒有兒子,不會去給一個女孩子做婆婆添麻煩,也不會吃她的醋,看著兒子寵她就小心眼兒。
不過,女兒以后要給人家做兒媳,很多教育需要早點進行。遇到女兒哭咧咧回家嘮叨婆婆不是的時候,我們沒兒子的人還需要多體諒婆婆們,說服女兒善待婆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