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鷹
一些犯罪嫌疑人家屬認為,既然親朋好友犯了事兒,頂多開庭的時候找律師辯護一下就可以了,早找律師也沒用。這種觀點會導致許多有利于當事人罪輕或無罪的證據滅失,從而對當事人不利。
當事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就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當事人“出事”后,其家屬應盡早找律師,使律師從公安偵查階段就介入案件,盡早會見當事人,了解案件情況。
律師在公安偵查階段會見當事人有五大好處:
1.心理醫生。當事人被采取強制措施后,往往很緊張,此時見到家人聘請的律師心里有安全感,律師的作用就好比心理醫生。
2.了解案情,給當事人法律幫助。
3.監督偵查工作。辦案民警不能打罵當事人,更不能刑訊逼供,否則律師可以代為控告辦案人員的刑訊逼供行為。律師的介入無形中變成了對辦案人員的一種監督。
4.提前保存證據。如果當事人是被冤枉的,則在會見律師時就可告訴律師真相,同時請律師提前保存一些證據,防止證據過一段時間后滅失。
5.幫助家屬辦理取保候審工作。
溫馨提示
當事人被采取強制措施后,家屬請律師時,要盡量向律師提供準確的信息,包括: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當事人姓名、基本身份,當事人被哪個公安機關采取的強制措施?被關在什么地方?因為什么案由被拘留或逮捕,涉及的罪名?當事人是被行政拘留還是被刑事拘留,這兩種拘留有很大不同,行政拘留不構成犯罪,最長15天就能被放出,刑事拘留可能構成了犯罪,要面臨被公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