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

不斷把供應鏈的成本降低,把體驗做得更好,才是我們的價值所在。
“我們計劃,三年內在全國范圍建成并運營超過500萬平方米的中心倉+配套倉儲規劃,其中2015年建成并運營100萬平方米。”中聯網倉創始人、中聯網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俊杰告訴《東方企業家》自己的未來規劃時,一場年中大促的電商大戰正在互聯網上打響。倉儲物流對電商大戰最終結果的影響舉足輕重。
一萬個差評體驗行業“痛點”
創辦中聯網倉之前,王俊杰先接手了父母創辦的家族企業的管理。那正是網絡購物方興未艾的時節。家族企業做的是紡織品。王俊杰將產品放到電商平臺銷售,銷售業績節節攀升的同時,煩惱接踵而至——有一次促銷,一天里達成了3萬個訂單,之后卻收到了1萬個差評,原因是物流服務跟不上。“當時,我們第一年在電商平臺上的銷售是100萬元的體量,到了第三年,達到了5000萬元的銷售量。倉儲物流的短板讓我們非常苦惱。我們遇到的問題,其他人也遇到了。”王俊杰說,當初在考慮解決方案的時候,自建倉儲物流并非首選,因為那樣太慢了。可當時能夠找到的第三方倉儲物流屈指可數,提供的服務也不理想。
在歐美市場,第三方倉儲物流外包服務的需求很高,歐洲占比達到20%,美國達到40%。但在中國,該比例僅為3%。
在王俊杰看來,一些電商選擇自建倉儲而沒有選擇外包,主要原因士目前多數第三方倉儲服務公司無法滿足電商的要求。但隨著電商的高速發展,其自建倉儲根本無法完全滿足企業的增長需求。
倉儲企業要發揮樞紐作用
現代物流對倉儲企業的要求,不僅僅局限于物資商品的存儲功能,更要求其延伸服務鏈,發揮“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客戶的各種商品集中在第三方倉儲,由其負責輸入時的存儲、管理和輸出時的分揀、出運,所以包括客戶、銷售平臺公司、快遞、干線物流、配送、服務等在內有很多接觸點。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第三方倉儲的系統也需要能夠和很多平臺對接,這對機械化和信息化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這正是第三方倉儲企業的機會,我們在最初設計時就把承載上限設定得很高,即便業務量暴增也能承受得住。對于自建倉儲的電商而言,盲目擴建倉儲會造成大量資源浪費,合理采用第三方倉儲在滿足發展需求的同時,也有助于控制電商企業的成本。實際上,中聯網倉已幫助五芳齋、御泥坊、大東等各品類銷量領先的品牌,掃除了它們電商銷售倉配方面的后顧之憂。”王俊杰說。
端午節前一場電商年中大促,毫不意外地刷新了許多銷售紀錄。很多網絡店鋪都在首頁打出了“訂單陸續發貨中,請耐心等待”提示。“現在對于快遞公司來說,次日達、當日達都不難做到,對于品牌而言,關鍵的問題在于供應鏈能不能支撐前端銷售,線上平臺不斷地達成銷售,倉配能不能及時處理,貨品是否可以及時地送出倉庫。比如,端午節之前,我們的客戶五芳齋做促銷活動,高峰的時候十分鐘賣了一百多萬元的貨,形成了上萬個包裹。所謂的貨品‘當日達最核心的不是快遞環節,而是倉庫能不能在幾個小時之內形成包裹,交到快遞公司。”讓王俊杰滿意的是,端午節前的這波粽子促銷中,中聯網倉頂住了壓力,“我們的處理速度完全跟得上銷售速度。”
降低供應鏈成本實現共贏
一家優秀的第三方倉儲應該什么樣?中聯網倉也許就是目前中國最具示范性的樣本。作為專業高效的倉儲物流配送服務及系統設計、優化、運營服務的提供者,中聯網倉已建成的國內首家高自動化電商倉配中心面積為5萬平方米,采用歐洲進口的分揀、輸送設備以及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第三方倉儲軟件系統,可日均處理150萬件貨物,每分鐘發貨1500單,更擁有峰值處理超過200萬件貨品的能力。
貨品進入倉配中心的一樓收貨區,在全程監控下完成自動稱重、貼標、質檢,工作人員會對危險品及有破損的貨品進行細致排查,準確地和物流公司進行快速交接后,貨品通過輸送線進入二至五樓的存儲區域,有效避免人工搬運造成的貨品損失。中聯網倉的貨品損傷指數是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0.03%。
二至五樓存儲區域每層都有主環路輸送線分隔若干區域,通過輪式分揀機匹配智能系統,采用密集式混沌存儲方式,自動根據貨品大小調整貨位,通過RF槍掃描條碼定位,完成貨品上架,有效提升存儲空間達65%。通過系統對接,發貨員根據RF槍指示,將負責區塊中的貨品放進周轉箱。
貨品再由自動輸送線傳送到一樓訂單處理中心,傳送線上的貨品經自動掃描、分撥進入到對應播種包裝區域。中聯網倉采用最先進的電子標簽訂單整合系統,工作人員只需按照亮點指示,將貨品放入對應周轉箱即可,準確率相比傳統作業方式提升了20%。合單完成后直接打包,貼快遞面單,出庫自動掃描稱重進入發貨區。滑塊分揀系統通過掃描快遞面單,將不同去向的包裹經包裝線匯流后,分撥至對應快遞道口。
現代化倉配中心的效率驚人,而王俊杰心里的那本賬更務實。“現在,我國供應鏈成本占GDP平均18%,這個數字在歐美國家是10%左右。我們這種第三方倉儲企業通過專業的分工、集約化的經營、現代化的物流設施設備和智能化的系統,能不能把這個成本降下來是關鍵。真正降成本不是打價格戰,而是把供應鏈整個體系、環節進行優化。我們做了很多嘗試,比如跟快遞公司、平臺公司之間實現了信息實時交互,電子面單,熱敏面單。一個傳統的五聯單,空白單子成本大約五角到六角,用熱敏面單成本只要一角。除了面上的節省,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東西——對賬、稱重、分揀等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的環節都通過系統解決。快遞公司的攬件成本降低了,中段成本也降低了。我覺得,不斷把供應鏈的成本降低,把體驗做得更好,才是我們的價值所在。”
2015年6月19日,在宣布攜手鄭州投資發展集團戰略合作消息的同時,王俊杰也同時宣布了中聯網倉全國布局戰略:三年內在全國范圍建成并運營超過500萬平方米的中心倉+配套倉儲規劃,七大區的中心倉分別為華東、華南、華北、華中、西南、西北、東北;其中2015年建成并運營100萬平方米,2016至2017年平均每年新建200萬平方米項目規劃。通過倉、干、配一體化和多倉連動,把供應鏈成本進一步降低。“未來有一天,你在蘇寧上買了一件商品,在天貓上也買了一件商品,最后,這兩件商品可能會在一個包裹里送到你手中。”王俊杰說,“我們期待電子商務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有更多更新的東西產生,我們也希望在這個過程當中隨著這種變化、隨著這種創新不斷地適應它、支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