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熙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車輛段檢修調度系統在鐵路運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該系統能夠解決傳統車輛段指揮調度,數據采集不全、系統集成不強、實施監控覆蓋面小的局限。車輛檢修調度系統通過數字化場站平面、檢修作業現場監控、車輛基礎信息數據,以及車輛識別系統(AEI)、網絡扣車系統(CMIS)、車輛技術系統(HMIS)三個系統的集成,實現車輛段檢修有序運作。
關鍵詞:車輛段;檢修生產;調度系統;信息化
1 概述
現代信息技術對車輛段檢修調度管理模式產生重要影響,數據庫技術能夠實現車輛基本參數、檢修信息的合成;語言編程技術能夠實現車輛檢修調度的多方案比選;互聯網技術能夠實現數據遠程傳輸和實時監控。研究車輛段檢修調度系統對加強車輛動態集成管理,提高車輛周轉效率,增強鐵路運力具有重要意義。
2 車輛段檢修調度作業現狀
2.1 車輛檢修業務流程
車輛段列車檢修業務可歸納為“兩檢、一修、一驗”。“三檢”即預檢和分檢,“一修”即車輛修理,“一驗”即鑒定和驗收。
首先,預檢。列車進入車輛段存車線,預檢員需登記車輛基本信息,逐車檢查列車可疑故障。預檢員需手工登記預檢情況,并反饋車輛段調度員。同時,將預檢情況手工輸入車輛檢修管理系統(HMIS)。其次,分檢。調度員結合車輛段存車線上的車輛數量和檢修車間生產能力,根據經驗提出車輛檢修調度方案。同時,下達當日車輛檢修工作計劃。隨后,機車牽引列車進入檢修車間,各檢修班組將列車拆解,列車部件送至專業車間檢修。第三,施修。各專業車間對列車部件的耐久年限和機械性能進行檢查,通過取料車間調取維修材料和替換零件。施修過程需要調取大量列車零部件和專業檢測設備,為加強列車部件的有效管理,建立了倉庫進出料管理系統。第四,鑒定和驗收。列車經檢修、組裝、驗收后,按調度員指令拉離車輛段。
2.2 車輛調度工作任務
車輛調度系統是列車檢修的核心與樞紐,主要承擔計劃制定、進度控制、動態協調等任務。
首先,制定車輛段檢修計劃。一是明確檢修承載力和待檢工作量。檢修承載量包括車輛段檢修車間規模、臺位數量、零部件庫存、檢驗設備及技術人員配置等基本信息,以及正在作業或暫時空閑的臺位、設備、人員等動態信息。待檢工作量主要是存車線上滯留的車輛規模。二是確定車輛勾序。勾序,即列車由存車線至檢修車間的股道路徑。由于車輛段股道較為復雜,車輛檢修涉及多個車間協同作業。統籌協調機車股道路徑能夠提高檢修效率。三是發出檢修指令。確定檢修計劃和股道勾序后,調度員要將相關信息發至檢修車間。同時,告知倉庫需調撥的維修零部件。
其次,檢修車間進度控制。一是實時監控車間檢修作業進度。掌握檢修車間各車輛的存放位置、檢修進度、物料供應等信息。二是組織車間檢修工序,優先安排重要緊急的檢修任務,綜合調配各檢修車間的設備、零部件和技術人員。三是對已完成鑒定與驗收的車輛,及時重新編組,組織駛離車輛段。
第三,協調車輛段內外業務工作。協調車輛段和車站的業務關系,使車輛段檢修業務總量保持在正常水平;協調鐵路沿線各車輛段的檢修任務,從鐵路全線車輛檢修宏觀分析,適時增加車輛段檢修業務,或將本車輛段檢修業務部分分配至其他車輛段。協調車輛段內部存車線、檢修車間、倉庫等相關部門,確保車輛段正常運行。
2.3 傳統車輛檢修調度模式存在的問題
車輛段檢修程序復雜、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傳統調度管理模式較難適應現代車輛段檢修的需求,并存在若干問題。
首先,數據采集問題。數據采集是車輛檢修調度的基礎環節,需要及時、準確的確定車輛型號、技術參數、主要故障、主要零配件等信息。傳統調度管理采用手工登記、紙質傳遞、逐條錄入系統的方式采集信息。預檢員先將車輛型號和技術參數進行手工登記,再將紙質登記表格匯總交給調度員,最后將紙質信息錄入管理系統。傳統數據采集模式,數據信息錯誤、遺漏、錯位等情況較為普遍;數據采集與交換的及時性較差;數據納入系統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其次,系統集成問題。為了增強鐵路車輛段檢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鐵道部先后研發和推廣了若干信息管理系統。一是車輛識別系統(AEI)。目前,我國鐵道車輛已全部安裝AEI識別系統,列車運行過程中,安裝在地面的識別裝置可以與列車上的標識裝置實現信號對接,瞬時獲取列車基本信息,包括型號、年檢時限和技術參數等,并將上述信息傳遞至系統數據庫。二是網絡扣車系統(CMIS)。系統對車輛段管轄范圍內的列車進行定位和跟蹤,依托AEI識別系統,掌握車輛檢修時限,對超過車輛檢修時限的列車發出強制檢修指令。扣車系統能夠減輕預檢員逐車檢查的工作量,提高預檢工作效率。三是車輛技術信息系統(HMIS)。系統完整記錄了車輛各類技術參數、歷次檢修時間、主要故障內容、維修方案及零部件需求情況,為車輛檢修和保養提供技術支持。但是,AEI、CMIS、HMIS系統之間尚未建立數據交換端口,暫時無法實現數據遠程共享,這使得上述三個系統成為信息“孤島”,各自為政。同時,增加了車型、車號、技術參數等基礎數據的錄入和更新工作量。
第三,實施監控問題。目前,車輛段檢修車間尚未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即使車輛檢修車間已安裝視頻監控,在調度管理系統未與車輛技術信息系統進行數據對接前,調度員很難從實時畫面中判斷車輛檢修進度。調度員給出車輛檢修計劃和零部件供應計劃后,較難實時獲取車輛檢修進度。因而,缺乏列車檢修進度控制的依據。
3 車輛段檢修調度系統設計方案
3.1 總體設計
車輛檢修調度系統通過數字化場站平面、檢修作業現場監控、車輛基礎信息數據,以及車輛識別系統(AEI)、網絡扣車系統(CMIS)、車輛技術系統(HMIS)三個系統的集成,實現車輛段檢修有序運作。
首先,建立可視化操作平面。系統自動生成股道、存車線、檢修車間、列車位置等信息,使車輛段內列車布局較為清晰的呈現在調度員面前。
其次,采集車輛檢修動態數據。依托車輛識別系統(AEI)、網絡扣車系統(CMIS)、車輛技術系統(HMIS),動態采集列車基本信息和檢修信息,為車輛檢修調度提供支撐。
第三,實時監控車輛檢修進度。在檢修車間安裝視頻監控,直觀掌握檢修進度。
第四,數據讀取與修改。車輛檢修調度系統設置“讀取”和“修改”兩個數據流,單向箭頭表示僅“讀取”,雙向箭頭表示既能“讀取”,又能“修改”。如AEI、CMIS、HMIS、車輛基礎數據等數據,車輛調度系統可讀取和修改。數字化場站平面、現場作業信息等數據,車輛調度系統僅能讀取,不能修改。
第五,遠程查詢與統計分析。車輛檢修調度系統與互聯網各遠程終端連接,遠程終端可實現數據查詢和統計分析,但不能修改數據。
3.2 功能模塊
車輛段檢修調度系統由八個模塊組成。
第一,股道平面模塊。股道平面模塊涵蓋尺度信息和參數信息。尺度信息,即是車輛段內股道的分布形態、長度、寬度、轉彎半徑等,以及股道中各項設備的位置、平面尺寸和高度等;參數信息,即是股道中庫門、臺位、調梁機等設備的型號、承載極限、技術參數等。股道平面模塊是車輛調度的基礎,機車調度、車輛檢修等均以股道平面模塊為依托。
第二,現車位置模塊。在股道平面圖以不同色彩的矩形方框表示現車。現車模塊記錄三類信息,即車輛位置、技術參數、檢修進度。車輛檢修調度系統將平面直角坐標系賦予股道平面圖,可實現現車位置的精準定位,便于調車路徑計算。將鼠標移至矩形方框,既可顯示車輛基本參數,該數據由AEI系統提供。矩形方框的不同色彩表示檢修進度,該數據由HMIS系統提供。
第三,調車作業模塊。調車,即是機車和車輛在場站股道中有指向性的位移。調車作業模塊通過仿真模擬,能夠實時生成和修正調車作業。調車作業仿真模擬分為計劃編制和計劃執行兩部分。計劃編制,即是確定車輛進出檢修車間的順序。通過編程和算法,將現車逐車拖曳至檢修車間,并完成演示,直到一個批次的調車計劃編制完成,最后生成《調車作業通知單》。此外,模擬調車作業仿真模塊的數據庫要嚴格按照調車細則進行,限制整個調車過程,如警沖標位置、向空線甩車的規定、成組的規定、調車作業方法(單推多溜、禁溜、推送、單推單溜)等。計劃執行,即是對調車作業的實時跟蹤。當完成《調車作業通知單》后,現場車輛開始調車,系統會實時監控車輛的位移信息,該批調車計劃可以被執行、打印、以及中斷操作。為保證數字化調度現場與實地作業現場的實時同步,調度員還可以與調車組進行實時通訊,以掌握調車計劃的實際執行情況,在調車執行模塊上輸入相應的作業步驟。
第四,數據采集與處理模塊。由于AEI、CMIS、HMIS三個系統尚未建立數據共享,各自執行不同的數據采集標準和格式,不能被車輛段檢修調度系統直接識別和讀取。需要對AEI、CMIS、HMIS系統的數據進行匹配、篩選、處理,作為車輛段檢修調度系統的數據庫。基于AEI系統讀取車輛標簽,包括型號、技術參數、檢修記錄等,并作為車輛識別的唯一標識?;贑MIS系統讀取車輛定檢計劃,自動更新段內車輛的附屬資料?;贑MIS系統讀取輪對、軸承等質保數據。
第五,現車信息讀取與修改模塊。在數字化股道平面圖上,矩形方框表示現車位置和修程信息,將鼠標移動至方框,可獲得車輛基本信息;雙擊方框,可顯示車輛的型號、技術參數、檢修方案、調車計劃、臺位設置等信息。調度員還可以通過窗口對數據進行修改和調整,添加必要的調度記事、計劃安排、備注等。系統也可以形成邏輯運算結果和業務報表。
第六,車間檢修計劃與執行模塊。車間根據檢修進度動態要求,由車間調度負責編制修車日計劃表,通過操作該模塊,給具體的車輛安排待修臺位,就可以自動生成車間的修車生產(半)日計劃;若需修改現車資料,則可返回編制頁面,重新生成修車計劃。修車計劃以電子文檔的形式在局域網共享。
第七,遠程終端查詢與分析模塊。鐵路系統遠程終端對車輛段檢修情況可進行查詢和分析。通過互聯網和終端權限設置,鐵路系統各級部門和科室,可以查閱不同車輛段檢修實況,通過數據報表的匯總,可以分析車輛段內部及車輛段之間檢修運營情況。通常,遠程終端查詢和分析模塊僅具有讀取數據的功能,而不能修改數據。
第八,輔助模塊。輔助模塊圍繞非檢修業務,幫助調度人員實現自動化辦公與信息傳輸,包括:報表自動統計分析模塊、車輛檢修邏輯模塊、內部辦公模塊、系統數據維護模塊等。統計報表是車輛段檢修業務水平評估的重要形式,根據業務種類和時序,自動生成各類報表,能夠減少調度員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車輛檢修邏輯模塊以AEI系統為基礎, 收集車號、車型、制造商、檢修時限等信息,再將整理的信息與CMIS和HMIS系統對接,實現數據拓展,生成車輛技術參數、歷次檢修記錄等信息。如制造時間超過15年的罐車自動提示須做水壓實驗,過期車按前次廠修日期推算輪對質保月數等,均屬于這一類業務邏輯判斷。內部辦公模塊承擔公文流轉、共享、辦理等功能,相當于企業的辦公自動化系統。系統數據維護模塊是將與調度指揮工作相關的數據查詢、修改功能進行統一,根據用戶需要進行擴展和改進。如貨車基礎資料數據庫、用戶登錄信息、系統初始化操作、遠程查詢日志、施修廠段單位代號或名稱、企業自備車終到站名、相關調度工作細則查詢等。
4 車輛段檢修調度系統測試與調試
系統測試和調整涉及軟件和硬件兩部分。車輛段檢修調度系統是建立在AEI、HMIS、CMIS等多個系統上的集成軟件,測試的重點包括:一是數據庫匹配程度,即各數據庫中基礎數據的標識、數據的拓展、數據的動態更新等問題;二是模塊算法的邏輯性。各系統模塊在調取、修改、計算、運用系統數據時,是否存在錯誤或沖突,從而導致系統計算錯誤或系統運行崩潰,尤其是調車路徑自動生成的準確性;三是不同軟件和模塊的兼容性,避免出現數據混雜和擾亂等現象。硬件方面,主要側重于視頻攝像頭、光感識別器等設備的敏感度、清晰度、精準度;各類光纜和傳輸線路的安全性等問題。
5 結語
車輛段檢修調度系統是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在鐵路運營中的運用,具有多項技術優勢。一是數字化場站模擬顯示,能夠使調度員實時掌握車輛段內各設備、車間、機車的部分情況。二是多系統集成模塊。集成現有AEI、CMIS、HMIS等系統功能,實現車輛識別、網絡扣車、故障檢修等協同作業。三是數據庫匹配與動態更新,通過系統數據識別與擴展,實現豐富車輛檢修調度的數據支撐。四是嚴格控制人工數據輸入量,自動計算大量數據并生成報表,避免重復手工抄錄帶來的錯誤。五是利用現有網絡實現不同級別用戶組遠程查詢,信息共享程度高。
參考文獻:
[1]鐘石泉,賀國光.多車場車輛調度智能優化研究[J].華東交通學報,2004,21(6):25-29.
[2]于洋.吉林車務段技術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D].吉林:吉林大學,2010.
[3]馬寧寧.輕軌車輛運用管理信息系統的研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