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燕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162-0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瘜W能與電能屬于化學原理范疇,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原理性知識之一。初中化學初步介紹了“化學與能源”,在上一節已經介紹了化學能與熱能,在選修模塊四將系統深入地介紹化學反應與能量、電化學基礎,本節課既是對初中化學相關內容的提升與拓展,對前一節課的補充和完善,又為學習選修模塊奠定必要的基礎,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從反應物之間電子轉移的角度看,原電池概念的形成是對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拓展和應用;從思維角度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思想,是對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思維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涉及到了生活中常用的電池,是學生熟悉的物品,容易激發起學生的探究熱情。同時學生已掌握氧化還原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有關知識,也具備基本的電學知識,這就為原電池原理的探究儲備了必要的知識基礎。
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雖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還是易于接受感性認識。因此,教師要充分運用實驗,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知識形象化,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原電池的概念,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過程與方法】
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化學的有用性,增強為人類的文明進步學習化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
難點: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探究法、指導閱讀法
六、教學過程
從生活中電能的重要性切入,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火力站工作原理示意圖,通過分析火力發電中的能量轉化過程,讓學生感到為了提高能源的效率,減少能量損失,必須要減少能量轉換步驟,使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這樣順利成章的引入本節課的課題——原電池。在導課的過程中使用閱讀指導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新課講解時,首先,通過Zn-Cu-稀H2SO4實驗裝置的探究,引導學生探究出原電池的概念。然后,進一步對Zn-Cu-稀H2SO4原電池分析,探究出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外電路電子的定向轉移和溶液中離子的定向移動形成閉合回路,從而產生了電流,使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最后,通過改變Zn-Cu-稀H2SO4原電池裝置中的一個條件,探究出原電池的構成條件——兩極一液一連線。在實驗探究中,讓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小結本節知識點,既可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又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作業布置在強化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鞏固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