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強
【摘要】經濟的發展靠科技、科技的發展靠教育,發展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要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中小學的教育質量,直接關系到廣大勞動者的素質。教師要提高素質,就是要思想過硬、品德高尚,就是要具有更加淵博的知識,就是要具有創新能力,就是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關鍵詞】素質 提高 思想 知識 能力 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193-02
面對知識經濟的來臨,我國提出了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方針??v觀當今世界發展的格局,經濟的發展靠科技、科技的發展靠教育。教育在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和社會道德水平、促進民主和法制建設、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從而確保經濟的健康、穩步發展等各個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朱镕基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說過,“現在的教育質量,遠遠不能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尤其是中小學的教育質量亟待提高?,F階段我國能上大學的還是少數,絕大多數人讀完中小學就要就業。因此中小學的教育質量,直接關系到廣大勞動者的素質”。我國的經濟建設不但需要尖端英才,更需要逾來逾多的數以千萬計的各類人才,教育是推動知識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是實現現代化的根本大計,而發展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要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
1.提高素質,就是要教師思想過硬、品德高尚。
實現國家富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性任務,需要通過幾十年乃至整個本世紀的艱苦努力,才能使我國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接班人,教師首先要熱愛黨的教育事業,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科學發展觀等,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和認識水平,增強自己對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緊迫感和主人翁的責任感,培養自己在事業上執著追求的精神,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能夠做學生的表率。教師應熱愛全體學生,尤其是對差生不歧視、不挖苦,耐心教育,嚴格要求,寓思想教育于教學之中,使學生明確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烏申斯基說:“任何章程和任何綱領、任何人為的管理機構、無論它們設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業中的作用。只有人格能夠對發展和形成人格起作用”。
2.提高素質,就是要教師具有更加淵博的知識。
現在世界知識大約每七年翻一番,據有關資料統計:在全美國小學教師中,62.1%的人具有學士學位,43.3%的人具有碩士學位。這就要求教師能及時吸收新的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領域。不但要鉆研專業知識,而且還要學習研究政治理論、現代教育學、心理學和現代科技等方面的知識??倳浽谌珖逃ぷ鲿h上就要求:“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不但要學專業知識、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政治知識、實踐知識,以不斷豐富和提高教師的教書育人的水平”。希望學生多讀書獲得更多的知識,教師更應該多讀書,否則,提倡學生多讀書,難有說服力姑且不論,教學實踐中難免捉襟見肘。不少教師除了教材、教參及相關教輔材料外,其它的書讀得很少或幾乎不讀,滿足的是按部就班的“匠式”教學,難以提高學生素質。加里寧曾經說過:“教師一方面要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要像海綿一樣吸取東西,從人民、生活和科學中吸取好的東西,再把這些東西獻給學生”。
3.提高素質,就是要教師具有創新能力。
李建國曾在陜西科技教育大會上強調指出:“當今的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的競爭展開。發展的優勢蘊藏于知識和科技之中,社會財富日益向擁有知識和科技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聚集,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上占優勢,誰就在發展上占據主導地位”。缺乏創造意識和能力無論是國家、民族還是企業個人都將失去生存的根基。目前學生之所以創造力匱乏,原因主要在于教師長期忽視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始終無法擺脫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怪圈,徘徊于知識型教學模式之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首先要具備創新能力,應積極投身到教學改革、科研的實踐中去,探索提高學生素質的方法,達到費時要少、課堂教學效果要好。只有那些富有想象力的教學,只有那些能夠喚起意外與驚訝感的教學,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并豐富學生經驗的教學,也只有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才能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素質。夸美紐斯就指出:“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器、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
4.提高素質,就是要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計算機輔助教學,正逐步進入課堂,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模擬各種現象,表達復雜的數學關系,可以直觀形象地表達出先前無法表達、只能讓學生想象的東西。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這些將在教學領域引起一場深刻的變革,教師應抓住機遇,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探索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
總之,只有深入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大練教育教學功底,積極投身教學實踐、科研之中,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才能既減輕學生負擔又增強課堂效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