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乾嘉文人與王士禎畫像

2015-05-30 10:48:04王瀟
中國書畫 2015年6期

王瀟

王士禎,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故世人亦稱之王漁洋,青州諸城人(即今山東諸城)。原名士稹,雍正時期避“胤稹”諱改“士徵”,乾隆三十九年(1774)詔改“士禎”。王士禎主要有兩種身份名世,一為文人,清代詩論家朱庭珍在《筱園詩話》中說:“王阮亭詩為昭代雅音,執吟壇牛耳者幾五十年?!痹谇逶娛飞?,王士禎是引領詩風演進的關鍵人物。一為仕清的漢人官員,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歷官揚州推官、禮部主事、戶部郎中(兼翰林院侍讀)、國子監祭酒、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戶部侍郎(兼經筵講官)等,終刑部尚書。在清初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王士禎在文化界與官場無疑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王士禎極好寫真,已知文獻記載的畫像就有37幅,其中存世作品多達14幅,且多為明末清初文人肖像畫的精品。既有王士禎個人的肖像畫,也有與他人的合像。

王士禎對寫真一技評價不高,繪制如此多的肖像畫多來自于他對形象塑造的需求,他通過畫像題材的選擇來塑造自己不慕名利、一心歸隱的文人官員形象,又邀請友人、同僚、門生等為他的畫像題有大量題跋,這些題跋者體會王士禎的心意,借助題跋將王士禎想要塑造的形象進行強化,并善于將王士禎與其畫像題材所涉典故中的先賢相聯結,以此將王士禎與先賢做了并置,提升王士禎在文學上的地位與影響力??梢哉f,王士禎在當世借助畫像與題像完成了他的形象建構。然而王士禎的畫像不僅受到了當世文人的關注,亦受到了后世文人的追捧。王培荀《鄉園憶舊錄》卷二有言:“漁洋平生好寫圖。…足見漁洋生平寫圖之多而身后散遺,為可惜也。”文中列舉了王士禎《倚杖圖》《蠶尾山圖》《荷鋤圖》等肖像,感概漁洋寫圖之多,以及身后散佚的遺憾。王培荀對王士禎畫像的認識,幾乎代表了乾嘉時期熱衷于此的文人的普遍觀點。

康熙四十三年(1704)九月,王士禎因對“王五一”一案失察而獲罪罷官,最終未獲得康熙的卹典與謚法。至乾隆時期,據《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六《王士禎傳》記載:乾隆三十年(1765)四月,高宗與沈德潛論詩,及士正(即王士禎),諭日:“士正積學工詩,在本朝諸家中。流派較正,從前未邀易名之典,宜示褒,為稽古者勸?!币蜃分u文簡。而王士禎的聲名通過這次乾隆皇帝特賜謚號以及為其正名,再次達到了頂峰。

一、王士禎畫像的遞藏

乾嘉時期關于王士禎的畫像記載尤多,這其中又以桂馥、翁方綱等人為中心的學術圈最為突出。就筆者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翁方綱、桂馥、黃易、法式善、梁章鉅、何紹基、阮元、張塤、樂鈞、劉大紳、劉嗣綰、盧見曾、沈德潛、阮葵生、王培荀、吳清鵬、樓鑄、曾燠、高鳳翰、金武祥、王存善、秦瀛、汪學金、王昶、吳榮光、陳康琪、李佐賢、王先謙、張鑒等人,均有詩記王士禎畫像。

他們觀賞王士禎、朱彝尊所題畫像,收藏、觀摩王士禎的酒器、硯臺、圖墨,桂馥、黃易等人甚至對其畫像進行臨摹,而其摹本亦為人爭相傳看題跋。他們還常為王士禎生日舉行雅集,焚香拜像。其中桂馥臨摹的王士禎畫像最多,而翁方綱相關詩文最豐,因此筆者的研究中,將此二人視為乾嘉時期王士禎畫像研究群體的中心人物進行探討。

翁方綱所題王士禎畫像,就有《載書圖》《古夫于亭圖第二圖(未谷藏)》《禪悅圖(未谷摹本)》《秋林讀書圖(劉大紳藏)》《秋林讀書圖(未谷摹本)》《秋林讀書圖(張道渥摹本)》《五客話舊圖》《妙高臺題壁圖》《上苑春歸圖》《漁洋煮泉圖》《漁洋山莊圖(王暈)》《漁洋山人戴笠像》等。其中多幅為翁方綱所藏,《載書圖》為宋芝山所贈,桂馥則以《秋林讀書圖》摹本見贈。

除翁方綱外,文獻中還能見到樂鈞題《程松門畫王漁洋煮泉圖》、吳清鵬題茅磨畫《漁洋弄孫圖》、張謇題禹之鼎繪《灞橋風雪圖》、樓鑄題《柴門倚仗圖》、阮元題戴蒼所繪《天女散花圖》、法式善題《禪悅圖》《秋林讀書圖》、何紹基為陳芝亭題《古夫于亭圖第二圖》、梁章鉅題蘇齋所藏《漁洋山莊圖》《秋林讀書圖(未谷摹本)》、劉大紳題《秋林讀書圖》《種竹圖》等。

桂馥與翁方綱相識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正在王士禎被乾隆帝賜謚后三年,二人的交游從此開始,一直至桂馥去世,維系了將近四十年的時光。二人同好“金石之學”,一起考訂碑版,樂此不疲。在書法方面,翁方綱與桂馥也有相同的審美取向,崇尚古樸質厚。

桂馥與當時士大夫交游甚廣,有名字可考者多達三十余位。如戴震、阮元、紀昀、吳錫麟、宋葆淳、黃易、伊秉綬等都為當世名流。同時這些人也與翁方綱交誼深厚。翁方綱著述中常常談到這些人,言語間多溢美之詞,如“兩君(衡齋、未谷)六百年前話,具是蘇門侍坐人”,“蘇齋千里定蘭萌,桂宋顏翁悵望情。愧貳成均遲二月,不收未谷作門生”,“桂黃交并廿載前,桂也笑論吾與汝”,“小松未谷各南東,幾得研摩一笑同。誰是篆弦真石友,傳神只在目光中”.足見他們的交誼之深。

通過這些題詩,還可以了解到他們藏畫、賞畫、贈畫、摹畫的一些信息。翁方綱曾為顧蘆汀題《漁洋山莊圖》,云:“顧侯夢見金粟影,持寄蘇齋評畫禪。我但閉門爇香篆,趺坐定息窮其源?!鳖櫶J汀因夢到十分傳神的佛像,心中有感,特將此圖寄予翁方綱評“畫中禪味”,而翁方綱也從善如流,燃起香篆,打坐參詳。在《跋桂未谷所藏夫于亭第二圖》中,在對此圖進行考證后,翁在跋文最后提到:

今此書不可得見,而此圖猶存。長山學官桂君未谷得之以寄予'屬為重裝題記,因效漁洋手書,書二詩于畫幀之右,并邀都下知好為之詩以歸桂君,庶幾仿佛先生遺韻于什一耳。

桂馥獲得此圖后,屬翁方綱為之重裝并作題記。翁方綱特仿王士禎字跡,書二詩于畫幀右側,并且邀請京城有此好的文人共同題詠后歸還給桂馥,乾嘉學人借此可瓣香漁洋遺韻。翁方綱與桂馥志趣相投,但也因為“所有權”發生過有趣的爭執?!稄统觚S外集》卷第十八《讀落箋堂詩集》其二有云:

墨緣靈氣信然乎,桂四經營有意無。知合蘇齋詩畫配,不應更索《載書圖》。小注:“宋芝山購得禹鴻臚所畫漁洋《載書圖》冊子見贈,既而未谷馳書向芝山索之,云:此圖應歸山東人也。故此句戲嘲之。”

此《載書圖》圖冊乃由宋葆淳購得贈予翁方綱的,桂馥得知后立刻寫信向他索要,稱此圖應歸山東人所有。故翁方綱以“知合蘇齋書畫配,不應更索載書圖”兩句相回應。此事亦反映出翁方綱、桂馥等人對于王士禎畫像收藏的狂熱。

乾隆甲辰年(1784)十一月,翁方綱與桂馥在程鳴為王士禎繪制的《古夫于亭第二圖》的唱和中,對近日詩人多認為順治詩風娟媚一事頗為不滿.“近日稱詩者,多目漁洋為妍媚,甚且有攢譏者?!闭J為“漁洋真面有誰識,夫于集本流傳慳。如此江南媚學子,管中全豹已一斑?!彼麄儗τ趶埜Q程鳴“以干筆枯墨運中鋒,純以書法作畫,知此乃可與論漁洋詩耳”的言論頗為認同,翁方綱又記桂馥寄送《夫于亭圖墨》:“微言幾個羼提聆題畫夫于識者聽。尚憾張兄裙屐句,未應消受玉煙青。(未谷寄此墨以報予與瘦同題《夫于亭圖》也…)”詩中仍然繼續了對此問題的探討。何紹基對張庚此言亦有評論,然其主張則截然相反:“據張苧郵云松門以干筆枯墨作畫,知此可與論漁洋之詩因疵后人以娟媚目漁洋者,為不知漁洋,殊可不必。且此畫亦并非干筆枯墨也?!焙谓B基認為此畫并非由“干筆枯墨”之法繪成,張庚的辯護未免過于牽強。雖然這些人各執一詞,但可以看出,乾嘉時期的文人會將王士禎的畫像風格與其詩風相聯系,通過畫像論起詩風。

由以上這些事例可知,這些人從漁洋畫像中,追其遺韻、參其畫禪、辯其詩風,寄予了其肖像畫十分豐富的內涵。

二、桂馥的仿摹活動

桂馥摹王士禎畫像尤多。其中記載最詳盡的是文點為王士禎所作《秋林讀書圖》與禹之鼎所繪《禪悅圖》兩幅。

王士禎《池北偶談》云:“往在京師,吳門文點為予作《讀書圖》。”據翁方綱記述:

乾隆丙午夏(1786)新城邑宰劉君大紳于王氏購得此軸,攜往滇南,時曲阜桂未谷摹以寄予題識其后。后十年,未谷始以摹軸來贈,然文與也原軸未得見也。今年春劉君自滇南寄此原軸來京師,屬予題之,爰倩水屋道入重臨此本,并求諸君詠之,于是去未谷初摹時又二十年矣。

由此可知,翁方綱見過三幅文點為王士禎賀壽所做的《秋林讀書圖》,一幅為劉大紳所藏真本,一幅為桂馥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摹本,一幅為張道渥嘉慶十一年丙寅(1806)摹本。文中亦提及,乾隆五十一年未谷摹此圖寄來屬題一事。對于桂馥的摹本,翁方綱曾多次題詩,講述桂馥贈畫的經過。《復初齋詩集》卷五十《未谷以漁洋秋林讀書圖摹軸見贈》云:“…別時諾贈癸丑秋,去年來訂前盟續。此圖萬里去滇南(此圖真本,劉縣尹大紳攜往云南矣),桂四之行若相逐(未谷謁選得云南永平令)?!痹娭刑峒啊皠e時諾贈癸丑秋”,即桂馥曾許諾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秋以此圖相贈。此諾顯然未能踐行,《秋林讀書圖》真本被劉大紳攜帶去云南,桂馥亦在其后謁選為云南永平,令仿佛追逐此圖而去。此詩作于嘉慶二年丁巳(1797).翁方綱于是年得桂馥贈此摹本。其《漁洋先生秋林讀書圖真本竟得摹軸于蘇齋壁》又云:

一卷諾遲十載贈,昔昔遠夢牽書堂。

……水屋道人快影寫,蘇齋小像笠屐傍。此間論詩無一字,峰青遠接天蒼茫。先生有神試領取,爐煙篆裊來毫光。…正合蘇齋作生日,豈假鶴笛飛南湘。流水明月今即昔,烏云紅日陰含陽。研屏八萬四千偈,如何舉似真漁洋。

十年來翁方綱時時惦念此圖,終于在嘉慶二年(1797)春天得桂馥寄贈。翁方綱將這一畫像摹本置于蘇齋中張道渥所繪坡公《笠屐小像》之旁。此時正洽翁方綱等人在蘇齋為蘇軾作生日。文中最后一句“硯屏八萬四千偈,如何舉似真漁洋”化自蘇軾參禪后得境界:“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即回歸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本真。于此翁方綱另有一詩:“磐石節枝醉態真,誰從燈影見精神??飶]八萬四千偈,正要吾齋舉似人?!倍蕴K軾參禪之法來觀漁洋之畫像,面對畫像如同見到真人,這種行為本身亦是一種參禪,一種領悟。

對于王士禎畫像的摹本,翁方綱曾說:“秋林之畫畫即詩,讀書書味請質之?!瓛旖橇缪蛞挓o跡,前身明月印者誰。是時秋高三五夕'銀云寫鏡來山池。罨畫溪光北渚樹,取諸造物何常師。公詩注腳只此是,吳門文點能爾為。摹本非摹軸非軸,不著一字憑何追。”以畫詮釋漁洋的詩歌主張。其中提及的“羚羊掛角…不著一字”“無跡可求”等,均為王士禎“神韻說”的內容,“神韻說”講求自然淡遠,捕捉瞬間的感悟與審美體驗。與此相似的,還有翁方綱《復初齋詩集》卷三十二《未谷自山東摹得禹慎齋畫漁洋禪悅圖屬題》:

先生詩喻禪,于唐得三昧。當時同游士,誰識羼提義。淡泊澄尤中,靜深蕭寥意。既不關語言,更奚涉文字。嗟彼禹鴻臚,畫之為己贅。而君復傳摹,寄我俾裝背。圓悟佛頂光,青若蠶尾對。還向詩中尋,抑有詩外事。不敢下轉語,但恐生滯礙。

他認為王士禎詩中的禪思,“既不關語言更奚涉文字”。禹之鼎將之繪制為圖,已經是對其詩思的再度闡釋,而面對桂馥的摹本,翁方綱只得表示:“不敢下轉語,但恐生滯礙?!卞X鐘書先生對神韻說的闡釋:“只隱約于紙上,俾揣摩于心里。以不畫出、不說出,示畫不出、說不出,猶‘禪之有‘機而待‘參然?!笔菍ξ谭骄V“不敢下轉語,但恐生滯礙”的最佳解讀。

嘉慶十年(1805),桂馥卒于云南永平縣知縣任上。翁方綱再次看到《秋林讀書圖》后,感慨萬分,寫道:“舊夢回環二十年,碧云紅樹故依然,緘書拂絹人何在(感未谷也),對榻論詩語孰傳(葉切庵題句云:兩翁跛腳西窗語,蓋此幅是寫西樵與阮亭也)。歲久更應添畫旨,秋空了不著言詮。研屏綠滴瀟瀟雨,合向蘇齋證墨緣?!贝嗽娮饔诩螒c十一年丙寅(1806),為感懷未谷而作,其中旬句透漏出他與未谷的知己之情,正如圖中所繪對榻論詩的王士禎、王士祿二人,既是兄弟,又為知己,鑒于翁方綱與桂馥二人的交游情況,此二人無論是對蘇軾還是對王士禎的推崇乃至對他們畫像的傳移摹寫,都可稱得上“知己”二字。因此翁方綱一句“合向蘇齋證墨緣”,即為他對二人這段友情的最精到的解讀。

桂馥另有摹《漁洋禪悅圖》-幅,亦得多人題味。不同于眾人對《秋林讀書圖》的豐富解讀,他們對這-《禪悅圖》摹本的關注點頗為一致,即討論王士禎與蘇軾在外貌上是否肖似?!稘O洋山人精華錄》卷前有禹之鼎所繪《漁洋山人戴笠像》刻本,選擇的是蘇軾經典的長髯戴笠的形象,世人稱此像中王士禎絕似蘇軾。沈德潛《歸愚詩鈔》卷十七曾有《題王孟亭太守硯影》,詩中云:“孟亭髯也,得硯于蕪城。背刻髯而笠屐者,或日東坡像也。或日阮亭影也?!栀x詩:或肖東坡或阮亭,孟亭得此兩忘形。髯翁是我還非我,端石無靈亦有靈。若箇雕鐫遺歲月,與君南北共飄零。眉山艫尾白田叟,一笑何須更勒銘?!庇浭隽颂赝趺贤さ靡怀幣_,背刻有長髯笠屐像,人們為這刻像究竟是東坡還是阮亭爭論不休??梢姇r人已經將這種美髯、戴笠的形象與蘇軾與王士禎聯系在一起了。

然而翁方綱云:“先生非戴笠人也,而其門人常贊之日:‘身著朝衫頭戴笠,孟縣眉山共標格?!薄懊峡h”“眉山”指的是韓愈與蘇軾,翁方綱認為,王士禎平日形象并非如此,其門人只是以此夸贊王士禎與韓愈、蘇軾風格相近罷了。其《再題禪悅圖二首》云:

昔聞山谷如摩詰,今識漁洋似老坡。依著漁洋寫坡像,翻然不似卻如何。弟子題詩十五人,空花拈著果誰真。為君瓣若蘇齋篆,細數從前念念塵。(題者自林吉人(林佶)而下,凡十五人,劉石齡詩自注云:聞諸錢亮工說曾見東坡像與先生極相似)

翁方綱記述錢名世曾見東坡像與王士禎極其相似,因此發出“依著漁洋寫坡像,翻然不似卻如何”的感概。其后他對此句再作注解:“此禪家偈子也?!鼻螘r期畫家亦為翁方綱好友的朱野云曾摹坡公真像一幅,翁方綱在此畫題詩的最后解釋.“坡公云:吾嘗燈下_顧見顴骨頰,使人就壁畫之,不作眉目見者,皆一笑知為余也。據此知外間所摹像皆非真耳?!贝硕蔚涔食鲇谔K軾《傳神記》,蘇軾本人顴骨極高,以至于別人只看其影子輪廓就能辨認。由此可知,世間流傳的蘇軾畫像在外貌上并非真實。然而對于翁方綱來說,蘇軾與王士禎都是極為崇敬的詩壇前輩,不管兩人是否真的有外貌上的相似,在他看來,此二人在文學上具有傳承的關系,二人于“神”方面的相似是必然的。翁方綱的學生梁章鉅《退庵詩存》有詩記《漁洋山人禪悅圖》:

今入畫阮翁,動作坡老齪。坡面孰見之,離合在空里。漁洋與蠶尾,攝之一室邇。靈音通九霞,大峨豈千里。笠屐肖其動,跏趺觀其止。華嚴法界中,共此三昧旨。如必以貌求,虎賁安取爾。即以詩法論,亦復各神理。所以復初叟,轉語不著紙。詩中與詩外,斷斷辨弦指。昔我侍蘇齋,軒髯頗侔揣。便作邢房觀,千秋抑殊軌(師貌亦與坡像相似)。格調非詩心,機鋒豈禪髓。羼提即言詮,空花那拈蕊。庶幾證而偈,義窩苕帚比。何有滯礙生,明月在流水。

梁章鉅進一步對“乾嘉時期人們認為王士禎與蘇軾肖似,因而在繪漁洋畫像時多以東坡之形狀擬之”這一現象進行論述。時人多以他們的相似在于外貌。如漁洋“笠屐像”肖似東坡行動時的樣子,而盤腿打坐則如觀東坡靜思時的模樣。然而在華嚴法界中,眾人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參禪的。即使以詩風來看,蘇軾與王士禎的主張亦不相同。梁章鉅作為翁方綱的弟子'曾見到翁方綱“軒髯頗侔揣”的樣子,因稱翁方綱亦與蘇軾也有肖似之處。通過前面梁章鉅對張庚之言的評論就可看出,他與他駁斥對象的立場并沒有什么不同,其指出的主要是這些人在論證觀點時的不嚴謹之處。梁章鉅意在說明,詩風并不等同于詩心,機鋒也并非為禪髓。蘇軾、王士禎甚至是翁方綱即使外在有區別與不同,其內在確是極為契合的。如此,不僅符合了乾嘉時期嚴謹的學風,還將翁方綱、王士禎與蘇軾三人的形象與地位作了巧妙的并置。

三、王士禎畫像的供奉及其意義

前文提到,這一時期的摹像之后常伴隨著拜像活動。翁方綱不僅在蘇齋以香篆、香茗拜東坡、漁洋像,還時常召集友人共同雅集敬拜。法式善有賦記其五鼓起赴蘇齋為坡公作生日一事,詩中有云:“年年蘇齋拜公像,拜公輒復吟公詩。”可見翁方綱于蘇齋為坡公作生日已為常例?!稄统觚S外集》詩卷第十七《代楊鈍夫作》,楊鈍夫為翁方綱門生,與其同為蘇軾之追隨者:

……焚香薦告作生日。必尋佳釀同開壇,此語忽忽過十載,老門生鬢絲寥寥。側聞先生獲蘇集,日供蘇帖于禪龕。古云蘇學盛于北,四學士者誰其三。年年置酒作高會,而我入蜀心彌慚。江津屢回水紋疊,峨眉日望山層堪。知公齋頭每作畫,恨不身入重青嵐。今者竭來函丈側,坐中佳客秦晁堪。漁洋、蓮洋留影照,戒師、永師結習耽。……是日席閑復觀《王漁洋載書圖》并《吳蓮洋小像》。

文中翁方綱提及為蘇軾焚香薦告作生日之時,必要尋得佳釀開壇暢飲,顯然將其視為一種雅集。他聽說楊鈍夫得蘇軾集,將蘇帖日供于佛龕之上。人稱北方的蘇學勝于南方,翁方綱在言其在北京之日寸'年年都作此盛會,然而自從被派任入蜀之后便不再如此,心下慚愧的同時更是十分懷念:“知公齋頭每作畫,恨不身入重青嵐?!比缃裎谭骄V時隔多年又得再與盛會,贊坐中人如秦觀、晁補之(與黃庭堅、張耒合稱為“蘇門四學士”)之屬,可見翁方綱對此雅集的熱情。翁方綱是乾嘉時期的宋詩倡導者,而宋人中尤推蘇軾,乾隆三十八年(1773)十二月十七日,他曾以十六兩銀子于燕市得宋槧《施顧注蘇詩》殘本,如獲至寶,益發奮自勖于蘇學,且云:“文學號蘇庵,則愿以蘇名書室,竊附私淑前賢之意?!睂⒆约旱臅S名命名為“寶蘇齋”,足見重視。他也曾請揚州八怪之一的羅聘為繪蘇軾《戴笠折梅小像》,供奉于蘇齋。直至嘉慶二十二年丁丑(1817).翁方綱去世的前一年,李彥章與梁章鉅都以為蘇軾做生日一事求其作賦。此時翁方綱于詩中感慨:“憐余老病難扶拜,累爾開筵笱脯加?!币蜃约耗赀~力有不逮,無奈只得將此事托付于他人。除蘇軾以外翁方綱等人也常為王士禎作生日。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七記述了這樣的“拜像”情境:

覃溪學士,瓣香坡公。每歲十二月二十五日,輒集四方名士于蘇齋,為公作生朝。后得本朝王文簡像,亦如祭坡公例。惟每祭文簡,必遍詢坐客,謂漁洋品古今五言詩,以盛唐為宗,盛唐五言又以三昧集、王孟諸家為宗。而先生選五言詩于唐,止取五家,有韋柳而無王孟諸家,何也?請下一轉語,方許同列拜跪。

如文所述,翁方綱十分崇敬蘇軾,因此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就會集四方名士于“蘇齋”,為蘇軾作生日。后來得王士禎畫像,翁方綱亦如祭坡公例。不過每次祭拜王士禎時,他總要詢問每一位在座者,王士禎的詩學主張到底如何,在座者只有對此問題給出自己的解釋后,才可以拜王士禎像。翁方綱自己的文集中亦有相同的表述。翁方綱與王士禎亦有詩學上的傳承關系,他所提出的“肌理說”詩學理論,將王士禎的“神韻說”、沈德潛的“格調說”納入其中,他的宗宋詩風代表著乾嘉時期詩壇風向的轉變。

不止翁方綱,乾嘉時期的學者多有摹像、拜像之事。秦瀛《小峴山人集》詩集卷十八記載了八月廿八日,吳蘭雪招集石溪詩舫祀王漁洋先生,高鳳翰《南阜山人詩集類稿》卷七記乾隆十三年戊辰元日,祀漁洋先生像。對于乾嘉文人熱衷于這種“拜像”活動的原因,從諸家題跋中可略窺—二。李佐賢《石泉書屋詩鈔》卷二《題王文簡公小像》其二云:“我亦心香分一瓣,翻從畫里拜先生。”樓鑄《于湘遺稿》卷四《題阮亭先生倚杖圖》:“追隨最恨吾生晚,此日空教對畫圖。”時人將對于王士禎其人其詩的崇敬,將限生不得同日寸、無法與之相交游的遺憾之隋都寄懷于對其畫像的禮拜之中。

當時的文人還有在雅集中合祀肖像的習慣。梁章鉅《退菴詩存》卷二十《坡公生日,小集芝南山館,疊前韻,約笏耕、蓮渚、次幔、恭甫、鑒塘雪椒、蘭笙同作》云:“…古歡抗手靈修契(是會以黃忠端(黃道周)、董文敏(董其昌)、王漁洋(王士禎)、朱竹垞(朱彝尊)四像為配。),春夢回頭勝踐賒(余仕京師,無歲不與此會自外宦十年,無暇及此矣),甘為詩忙拋歲事,人間此會重搞華?!绷赫骡犙娙思约抑ツ仙金^,為蘇軾作生日,會上以黃道周、董其昌、王士禎、朱彝尊這四位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家像為配。梁章鉅自言他在京師為官時,每年均參與此會,而外派之后,無暇顧及,心生遺憾,也為十年后終有機會再參與這一雅集而感到欣慰。

四、王士禎畫像與文化譜系的建構

以翁方綱、桂馥為中心,熱衷于收藏、題跋、摹寫、敬拜王士禎畫像的這群學者中,多數是清乾嘉時期金石學研究的代表人物。自宋金石學興起以來,儒家學者就認識到圖像在文化傳播中的重要性,認為圖像與文字一樣,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乾嘉時期受樸學影響,文人嗜古成癖且注重考據,金石學的研究也由此發展極盛。摘錄原文、摹繪圖畫、考訂經義是這一時期的金石學家研究事物的基本方法。精于金石篆刻的王士禎,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思想的影響,才選擇通過畫像來塑造自身形象。同樣,這也是翁方綱等人會如此重視蘇軾與王士禎等人畫像的原因之一。

乾嘉學者嚴謹的學風在他們對畫像的臨摹中亦可見端倪。桂馥曾請人寫《鄭康成禮堂圖》,翁方綱有詩記之:“桂馥東萊北海濱,低回每自擬傳人。昔阿丁杰邀羅聘,日考深衣寫幅巾。…待余拓本精摹出,澹對焚香畫始真。(高密鄭司農廟碑,昨方屬友往訪搨之)”此詩雖并非記述桂馥與翁方綱等人對王士禎畫像的仿摹活動,然而從“日考深衣寫幅巾”卻可看出他們仿摹畫像時十分嚴謹,對人物所著的深衣與幅巾都作了考證,乾嘉文人注重“考據”的學風由此可見一斑。而“待余拓本精摹出,澹對焚香畫始真”一句,又揭示了這些文人好摹先賢畫像既而焚香拜像的緣由,即在于由此“畫始真”。無論翁方綱等人是真的相信此說還是僅視之為一種“儀式”,都無疑為我們研究這一時期以翁方綱為中心的文人們摹像、拜像行為提供了一種解讀的途徑。

山東大學的王明芳博士在《乾嘉“學者社會”研究》-文中指出,乾嘉時期的學者對學術研究和創作比較審慎,因此十分注重學術交流。除書信交流外,會晤、代作序跋、文酒之會也是學者交流中常用的方式。從翁方綱為王士禎作生日時,要求在座者“對漁洋詩學思想作出注解方可拜像”一事即可看出,乾嘉時期的拜像活動實際上是這群在詩學思想、治學態度上頗為相近的學者,借由為先賢作生日之故而舉行的學術交流活動。

可以說,正是乾嘉時期嚴謹的學風以及金石學家對圖像的重視才使得以翁方綱為中心的這群學者對先賢畫像如此追捧。

樂鈞《青芝山館詩集》卷二十《程松門畫王漁洋煮泉圖》有句云:“十載三賢祠?!弊ⅲ骸皳P州三賢祠祀歐、蘇及先生也?!笨登觊g,盧見曾任兩雅鹽運使,在揚州時亦如他的前輩王士禎一樣,喜歡組織文人雅集。袁枚稱:“盧雅雨先生轉運揚州,以漁洋山人自命?!鄙蚱鹪操澦把藕靡髟?,蓋其才之俊逸,不以政事妨減矣也。……人有歐蘇、漁洋復起之恭”。他自己也有意與這幾位先賢攀上關系,遂改建“三賢祠”,祀歐陽修、蘇軾與王士禎。鄭燮為此祠撰碑文日:“遺韻滿江淮,三家一律:愛才如姓名,異世同心?!笨梢娪幸馓c自己有關聯的先賢形象,也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聲名與地位,這也是一種個人形象塑造的策略。王士禎本人就有類似的舉動。

臺灣學者李孝悌在其《士大夫的逸樂 王士禎在揚州(1660-1665)》-文中,對王士禎建構其與蘇軾的文化譜系有過討論。李孝悌在文中談到,在一些共享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符碼之外,有一些文人士大夫會因為個人的喜好而選擇某一組符碼或人物來投射自己的感懷。而時在揚州、才氣縱橫的王士禎,選擇了蘇軾來彰顯他對這座城市的特殊情感,這不但反映了他個人的性情和自我期許也顯示了他企圖借著文人們對蘇軾的認同,來重新書寫這座歷史名城的文化系譜。

王士禎有意加強自己與蘇軾的聯系,在其揚州推官任上作出了一系列的舉措。他在江南一帶進行了一系列訪碑拜像的活動,如于上方寺訪蘇軾碑刻,往眉州謁三蘇公祠(祠即故宅,今為眉山書院),于海岳庵拜蘇、米二公像,集東湖拜東坡先生祠等等。其《妙高臺題壁圖》描繪的正是他登妙高臺拜東坡像一事??滴跞辏?664),王士禎之兄士祿下獄,王士禎亦以東坡事開解之。王士祿《十笏草堂辛甲集》卷首《拘幽集自序》中談及:“入秋,舍弟貽上書至,慰訊之余,因及坡公‘堪笑睢陽老從事,為予投檄向江西之句,有慨于中,念予兄弟即才具名位不逮兩蘇公,然其友愛同。其離索同,其不合時宜同,其轗軻困踣為流俗所指棄又無不同。”康熙四年(1665)二月,靈隱僧碩揆來居禪智寺,以偈投王士祿,士祿回之以詩,江淮間傳之,比于東坡、了元故事。十二月清明,王士禎囑宗元鼎將東坡詩石刻于壁,碩揆上人與王士禎兄弟賦詩紀事,諸名士和之。這一系列事件表明,王氏兄弟有意將兩人的形象與蘇軾兄弟比類為論,借以引導時人對自己的形象重新加以認識,而這種形象的塑造與后來的乾嘉文人將王士禎與蘇軾形象聯系在一起也不無關系。

結論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不難看出,以翁方綱、桂馥為中心的乾嘉學者對王士禎畫像的搜集、臨摹與拜像活動,以及對王士禎與蘇軾形象肖似的認同,都表明了王士禎將自己與東坡相聯系的形象建構獲得了成功。而王士禎為何在諸多先賢中選擇借蘇軾形象來抬升自己,則主要是由于他在揚州為官的經歷,與后來的盧見曾一樣,王士禎很容易將自己與活躍于此地的先賢建立起關聯,以及繪制他們在文化譜系上的傳承關系。王士禎的這一系列活動無疑得到了時人的認可,王巖《蜀岡禪智寺唱和序》云:“先生政事不減蘇公,而文章風雅,遠被江淮,不減蘇公之在揚。”可以說是對王士禎極高的推崇。與王氏兄弟多有交往的碩揆和尚,也曾對王士禎與蘇軾的傳承關系做過解注:“自坡公迄今六百余年,何以獨至阮亭而始和之。阮亭文章、詩詞,為當代所宗尚,與東坡同。其任揚州也,廉愛精敏,百姓食其得,與東坡同。見一善如己有,而獎訊士類,有占賢公卿下士之風,復與東坡同。雖古今時代不以,然究不以時代分古今也。”碩揆從文才、政績、人品、待人等各方面將二人進行對比,甚至認為王士禎就是東坡的轉世.可以說是王士禎繼承蘇軾形象與聲名的最具禪意的“抬轎”。

王士禎通過訪碑、刻石、拜像等活動,以詩文、畫像為媒允借由先賢蘇軾塑造了一個優秀的文人官員形象,而同時代友人的解注,使他所營造的這種個人形象又通過其畫像更加明晰地呈現給了時人與后世。乾嘉時期以翁方綱為中心的學者,同樣本著建立“文化譜系”的需求,王士禎與蘇軾的傳承也因為他們的諸多與圖像相關聯的活動與詩文進一步得到強調。在后世學者的幫助下,王士禎的形象構建得以最終完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成年网|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久久黄色小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日韩性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视频| 黑色丝袜高跟国产在线91|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婷婷六月综合网|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国产91av在线|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导航在线|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亚洲成年人网|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亚洲无卡视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亚洲视频免|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777|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男女男精品视频|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亚洲婷婷丁香|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99激情网|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国产www网站|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国产精品制服|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国产另类视频|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成人小视频网|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