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為公( 1925-2015),號髯叟,又署“崇島人”。出生于上海。20世紀40年代投身革命,后從事地下革命工作。50年代初就讀于西南人民革命大學和西南軍政大學,后在西南軍區從事軍隊文化教育。“文革”中被逐遣瀘州,從此隱匿鄉間四十余載,日日臨池。《中國書法》《書法》等均有專版推介。
(他的)作品我全部細致地看了一遍,非常震撼。我要好好向他學習。但是,我們中國對他了解太少,書法界對他了解太少,媒體了解太少。我們應該想一想,為什么這樣一位大家,沒有讓更多人去了解,一定要好好宣傳。倪老的書法自然天成,充滿強大的生命力,值得書法界好好學習!
——邵華澤(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
看了倪老的作品,我很振奮。他是近十幾年來中國書法迷茫中的一個燈塔,是中國書法當今很多人找不到北的風向標。所以,我認為他具有更大的文化戰略意義、更多的書法文化意義。
——王岳川(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
倪為公先生是一位高人,品德高、藝術水平高;一位奇人,經歷坎坷,一生傳奇;更是一位仙人,飄然若仙,仙風道骨。他的書法“知法守法”“以身試法”而又“逍遙法外”。他最大的逍遙就是淡泊名利,超然物外,他與古代的高人賢人們具有同等境界。這次展覽不僅是展示他高超的書法,更是在展人。倪為公先生精湛的書藝和高潔的人品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曾來德(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
我看了他的作品,他創作的自覺性很強。他寫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大廳整個一面墻的作品,用非常粗獷的線條:但他寫范成大的《南定樓》,優雅的七絕,用中鋒和悠然的筆觸,悠然地寫出來,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他的風格能夠多方面地展示,除了豪放還有婉約的那一面,以柔克剛的感覺,太妙了。一個老人,爐火純青,能夠修煉成這樣,就應該值得我們恭敬三分。另外,他不爭而上,這就是一種大師的風度。我沒什么可奉獻的,未了一首打油詩:“揮灑云煙意態真,髯翁寫字寫精神,從來巴蜀多才俊,大草而今舉—人!”
——林岫(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倪為公跟普通書法家最大的不同,就是他隱居鄉野,幾乎不問世事。他是有機的,是原生態的,是渾然天成的。原生態的形式就是不循常理,不按章法,瘋狂蔓延。看倪為公的字確實處處瘋狂蔓延,但處處遵循章法,師古而不泥古,創新而不棄舊,他是我們的榜樣!藝術家創造力的最深源泉,正是這種無處不在的原生狀態,它使得藝術家的作品,有可能具有一種前所未有、神秘莫測和無窮無盡的創造意義。
——朱培爾(《中國書法》雜志主編)
無論是對當今書壇還是這個時代,倪老的存在都具有重大而特別的意義。近年來書壇浮躁功利之風盛行,不少人忽視書法本體功力、輕視優秀傳統,或以流行媚俗的筆法,或以“巧立名目”“終南捷徑”來迎合市場,恨不能一夜之間便名利雙收。每每想到這些亂象,再想想這位大隱四十年、每天習字幾乎四五小時、廢紙數以噸計的九旬老者倪為公,便不由得感慨萬端。我們的書壇,需要倪老這樣淡泊名利、專注書法本體的人:我們的時代,也需要這樣德高望重、品行高潔的榜樣。
——周志高(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老先生思維敏捷,條理非常清楚,對書法藝術的見解非常深刻,我非常受益。看他寫“滾滾長江東逝水”,是大氣磅礴的,沒有霸氣。那么雄強的筆墨,里面也有蕭散,整個心胸開闊之象。所以,看倪老師的東西,我非常感動。他的大字寫得那么松。我們寫大字往往寫得很緊,能夠寫得從容蕭散,這也是一種境界,我有震撼之感。還有一點,他的草書體現柔之草,剛柔相濟越看越有味道。
——洪厚甜(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