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枚娟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通過綜合人文素養。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缺少外部的語言環境,學生的語言實踐大部分只能從課堂上獲得。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一、從關注聽課習慣入手,給學生必要的聽的經歷
1.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生的英語四大能力聽、說、讀、寫,“聽”位于首位。因為傾聽是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是語言的輸入。學生習得語言是從輸入開始的,它是表達和交流的的前提。課堂上教師要尤其關注注意力比較差的學生,提高對這些學生的提問頻率,或以點贊鼓勵的方式將這些學生從游移的狀態中拉回到課堂,保障其語言輸入量。學生不僅要學會傾聽,更重要的是要能做到邊聽邊思考邊提煉。語言運用能力強的學生一般都能做到這一點,是良好的聽課習慣幫助他們實現了語言的內化,提升了他們的語用能力。
2.督促學生認真傾聽。教學實例新版《譯林英語》四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 Story time。在讀前活動中,老師呈現和操練了本課的核心句型:I have a/an… Do you have a/an….? 她是這樣設計的:老師把教室布置成了一個果園并給學生布置了不同的任務:第一組成員在果園里每人采一個不同的水果然后要用句型I have a/an…來介紹自己所擁有的水果;班里其他學生則要盡量記住第一小組每個人所采的不同水果,并在第一小組采完之后,用Do you have a/an….? 進行猜測以考驗他們的記憶力。由于老師給沒有采摘水果任務的學生布置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任務:要記住第一組小組成員所采摘的不同水果,所以這些學生都能在他們采摘和介紹時注意傾聽、留心觀察。此教學活動有效地督促了學生的傾聽,新的語言也在不知不覺中被習得運用。
二、從模仿和訓練入手,給學生必要的朗讀經歷
朗讀是英語的一項重要技能。它是說的基礎。只有讀得流暢,才可能說得流利。朗讀要從模仿開始,教師在課堂上盡量不自己帶讀,讓學生跟著磁帶模仿純正地道的語言。教師還要在學生模仿過程中適時提醒他們要根據意群停頓、注意重讀、弱讀、升調、降調。學生讀得不好就要及時加以糾正。只有這樣持之以恒地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訓練,才可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墒钱斚抡Z篇教學的許多公開課,朗讀猶如蜻蜓點水,一篇較長的語篇,僅讓學生讀一遍或兩遍就算就很快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三、給學生盡可能多的說的經歷
1.以目標為導向,以興趣為激點,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產生說的沖動。課堂是由不同的教學活動構成的。這些活動是學生參與學習和實踐的依托。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步驟,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目標為導向,以興趣為激點,精心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此帶動學生語用能力的提高。
2.以學生為主體,以交流為目的,合理創設語言情境,讓學生有說的機會。有些教師在上課時怕學生不理解,就自己一個勁地說著正確的廢話。滿堂灌的教學形式不知不覺侵占了學生的話語權。老師說得多,學生說的機會就自然少了。長此以往,學生說的欲望、說的能力就會越來越減弱和退化。因此著名特級英語教師沈峰曾經向英語老師們建議:教師在上課時一定要控制好師生的話語比例,通過回答、討論、提問、演講、辯論等方式把更多說話的機會留給學生。
3.以頻率為抓手,強化學生說的能力。著名的英語教育培訓者Uncle Craig曾來我區為全體英語教師做培訓。培訓一開始他就讓所有的英語老師跟他說一種阿拉伯語。他把六個新單詞領讀了三遍后,開始對老師們進行檢測。結果,沒有幾個老師能反饋出剛剛學到的單詞。我想,Uncle Craig是希望教師通過自身的學習體驗明白:語言不是我們所認為的幾遍輸入就能學會的,它必須需要反復運用才能習得。
4.以話題為切入口,提高學生說的能力。當學生的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特別是小學高年級,教師就可以嘗試讓學生根據所給的話題,用學過的語言說一段話。所選擇的話題最好能和學生近階段的學習內容相關。如:六上第三單元是談論剛過去的國慶節的。教師這時讓讓學生來談論學生自己的節假日就非常合適。教師可以通過課文中學到的問句提問,然后讓學生作答并把自己的這些回答整理成一段話。如果教師能夠堅持每個單元甚至每課時都給學生一個topic去談論,那么,在高密度的語言運用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定能夠快速地進步。
四、從方法指導和查漏補缺入手,給學生更多的寫的經歷
相對于聽、說、讀,小學生寫的能力相對更弱一些。寫的能力包括完成各種筆試練習,也包括短文的書寫。課堂上做一些練習題效果明顯要好于讓學生回家做。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巡視發現問題,幫助學生及時疏通;許多好的答題技巧也只有通過課堂上的講練結合才能深入學生的內心。
譯林《英語》新教材六上對學生寫的要求明顯高于老教材。每個單元的checkout time 最后一塊都是要求學生根據單元話題寫一段話。有些教師認為學生在課堂上已經能說得很流暢,往往會把這寫的任務讓學生留到家里完成,其實,學生說和寫的能力不是同步的,說得好不能等同于寫得正確。因此,真正有效的方法一定是在課堂上留出時間寫。教師可在寫前通過討論、交流打開學生的思維,進行寫作的預熱,然后出示范文;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仿寫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有句英語諺語:Practice makes perfect!只有大量的語言實踐才能帶動語用能力的提高。讓我們利用好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以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