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佳

“沒有你,我的醫藥費不曉得還要拖好久,謝謝你喲。”拉著眉山市彭山區彭溪鎮興崇村市、區黨代表彭曉紅的手,村民喬志軍激動萬分。
原來,喬志軍打工摔傷,包工方拒不承擔醫藥費,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他向該村“黨代表工作站”反映情況。站長彭曉紅當即帶著該村其他黨代表,找到包工方講理講法、協調解決,幫助喬志軍拿到了6萬多元的醫藥費。
2012年起,彭山區為更好地促進黨代表發揮履職作用,在全區村(社區)普遍建立了“黨代表工作站”,全區283名區級黨代表和1429名鄉鎮黨代表全部對接村(社區)網格,宣講政策、建言獻策、為民辦事,在黨員群眾之間架起“連心橋”。
政策大宣講 落實黨委主張
“集中安置對我們老百姓有啥好處,手里沒有土地我們怎么辦?”在推進彭祖山風景區項目工作時,區黨代表、彭祖山風景區工作局局長郭平聽到了當地群眾這樣的質疑聲。
彭祖山風景區項目是區委“四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區域內的400多戶居民需要進行集中安置,但由于對政策不理解,老百姓抵觸情緒較大,項目推進一再受阻。
“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做好群眾工作,讓黨員群眾心順氣順地支持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是黨代表履職的重要內容。要讓群眾支持黨委的決策,就必須要打消群眾的思想顧慮。”郭平找準了癥結。
在一次又一次的黨員群眾動員會、座談會上,郭平不斷地把區委的發展重點、集中安置的好處、對當地未來的發展影響、拆遷政策等向大家耐心解釋。最終,當地440戶村民全部同意集中安置。
兩年來,全區黨代表通過走村串戶、壩壩宣講、印制宣講資料,圍繞各項政策和方針、“三會”精神、區委中心工作等宣講1800余次,有力地促進了各級黨委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
調研勤跑腿 開門聽音建言
調研走訪、反映民聲,為全區發展想辦法、出主意,是黨代表工作站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彭山區委規定,每年各工作站必須圍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大建設,以“區委定題、工作站領題”的方式,組織代表開展調研,并形成1個以上的調研成果,成果內容要談現狀、找問題、提建議。區委每年評選優秀提案,并及時將可行性建議作為黨委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
區黨代表、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張萍對此很有體會。她所在的工作站去年調研的主題是“如何提高服務群眾工作水平”,作為區黨代表的她結合自身工作特點,把調研重點放在了區行政服務大廳里,每周都要用兩天以上時間,隨機與來辦事的群眾面對面交談,共收集了120余條意見。
駐站強服務 解決群眾問題
為切實規范工作站運行,彭山區委規定工作站每月固定一天作為黨代表駐站服務日,各站的黨代表必須輪流到站服務。同時,還制定了解決群眾反映問題、經費保障等6項工作制度,切實保障工作站的高效規范運行。
服務日里,黨代表通過入戶走訪、個別交流、志愿服務、上門答疑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分散開展活動,傾聽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群眾提出的意見和訴求,能夠當場協調答復的,現場解決,不能現場解決的,轉交有關部門,要求限期給予答復。特殊問題、重大問題、復雜問題,由涉及的主管部門與“兩代表一委員”共同接待,協調處理。
同時,彭山區還明確了制定工作目標、撰寫代表提案、聯系黨員群眾、參加代表團活動等其他4項黨代表履職任務,對黨代表所在的黨支部、服務的工作站、所屬的代表團進行三級聯評,評議結果與黨代表評先選優、工作經費掛鉤,切實增強了黨代表的履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