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丙辰 高付城
中圖分類號:S831.4 ? ? 文獻標識碼:C ? ? 文章編號:1673-1085(2015)06-0031-02
在走訪蛋雞養殖戶的過程中,發現有的養殖戶蛋雞高峰期(產蛋率在90%以上)可以維持8~10個月,有的養殖戶蛋雞高峰期不足3個月,有的甚至沒有產蛋高峰期,蛋雞養殖想獲得高效益,必須加強育雛、育成期、高峰期的管理,確保蛋雞產蛋高峰維持時間長,除了要注意溫度、濕度、光照、通風方面的管理,還重點應加強防疫、營養調整方面的管理。
1 ?做好疫病的防疫防控,確保蛋雞機體健康
蛋雞需要做好疫苗防疫、驅蟲、細菌病預防與治療,特別是蛋雞流感、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法氏囊的防疫,更是重中之重。育雛、育成期發生腎傳染性支氣管炎或衣原體感染,產蛋雞卵泡發育正常,而輸卵管發育嚴重異常、缺失,導致無法排卵,產蛋期難以出現產蛋高峰期,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發生法氏囊病或內臟型痛風病,可導致尿酸蓄積和尿酸鹽沉積,開產后產蛋雞雖沒有輸卵管缺失現象,但可影響生殖功能,導致產蛋性能低下。發生喉氣管炎:導致蛋雞群產蛋性能較差,高峰推遲10~20d。若雞群大病不犯小病不斷,或一直處于亞健康狀態,生長發育參差不齊,那就會致使雞群均勻度差或體重偏輕。這樣的狀況如果到了大雛階段也就是80日齡以后,再想糾正就很難了,若想以后使整群高產穩產則更難。若為了追增體重而飼喂過高營養濃度飼料,則會致雞群普遍超重而骨骼發育不充分,這樣又會致部分雞開產后難產、脫肛、產小蛋,患腹膜炎的幾率也大增。
2 ?促使蛋雞育成期體重、整齊度達標,確保產蛋性能充分發揮
5周齡前主要是內臟器官、消化器官、免疫器官發育的階段,質量營養較好的蛋雛雞開口料可以讓內臟、消化、免疫器官充分的生長發育。蛋雛雞群在35d時,其平均體重和均勻度能否達到標準,與性成熟日齡、產蛋持久性、終生產蛋數量均呈正相關,若雞群80%以上能夠達到標準體重,則種雞具備的產蛋性能等遺傳潛力就能充分發揮;意味著免疫系統發育完善,免疫后能夠產生良好的免疫應答,機體的抗病力強、死淘率低,故有35d定終生之說。
做為高產蛋雞來說,育成雞要體成熟和性成熟同步達標,這樣才能奠定高產的物質基礎。不同步,就會使高產打折。體成熟的標志,一是體重均勻度,二是脛骨長度。以體重均勻度為指標的,是按育成雞單個體重在達標范圍內±10%的體重雞只占整群雞的80%為均勻度達標。這是傳統的衡量標準,不夠完善。現在則多是以測量雞的脛骨長度再加上體重均勻度為標準。測量脛骨長度的標準各地略有差別,一般多以7周齡末84mm、11周齡末100mm、17周齡末105mm為參考數值。性成熟的標志是雞的冠髯發育紅潤飽滿,剖檢可見卵巢大小適中,邊緣完整,卵泡均勻圓潤鮮亮;輸卵管呈滋潤的乳白色,長度、薄厚整齊適中,發育良好。
3 ?加強預產期的管理,確保蛋雞產蛋高峰有后勁
要想實現蛋雞高產與穩產,且90%以上產蛋持續10個月以上, 生殖發育周是開產前管理的重中之重,生殖發育周不是單一的某一周齡,而是13~22周齡。
3.1 ?預產期階段雞體的生理變化特點
3.1.1 ?生殖系統快速發育 ?18周齡時卵巢重量約為10周齡時的4倍,但在19周齡、20周齡時則分別為10周齡時的30倍和48倍左右。它說明在18周齡后卵巢上的卵泡開始大量、快速的生長;與此同時,輸卵管也迅速變粗,變長,重量迅速增加。卵泡生長和輸卵管的發育受光照和飼料蛋白質的影響很大。
3.1.2 ?骨鈣沉積加快 ?在18~20周齡期間骨骼重量增加15~20g,其中4~5g為髓骨鈣。它的沉積大約在產第一個蛋的前10d,是由卵泡中分泌的雌激素誘發的,髓骨鈣在性成熟后作為蛋殼形成時鈣的來源之一。若動用過多則出現缺鈣、籠養雞疲勞綜合征等問題。
3.1.3 ?體重的快速增加 ?從18周齡開始雞只又出現一個快速增重時期,4周內增重約400g,此期體重的增加對以后產蛋高峰持續期的維持是十分關鍵的,若增重達不到標準則會影響總的產蛋率和總產蛋量。
3.1.4 ?生理應激狀態 ?雞只處于一種明顯的生理應激狀態,在預產階段內雞體發生了很大的生理變化,生殖系統生長發育、肝臟體積增大且合成機能增強,體重增加,內分泌機能旺盛。這一切變化對雞只來講都是一種應激,其抵抗力會因此而明顯下降。因此,這一時期也是易發病的階段。
3.2 ?蛋雞預產期的管理要點
3.2.1 ?接種和驅蟲 ?在預產階段,要進行一次徹底的驅蟲工作。對寄生于體表的虱、螨類寄生蟲,采取噴灑藥液的方法進行治療;對寄生于腸道內的寄生蟲,采取飼料拌藥喂服;同時在雞群預產期,還要新支減(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減蛋綜合征)、新流、新城疫Ⅰ系疫苗的注射,防止雞群開產后暴發疫病,造成生產上的經濟損失。
3.2.2 ?適時轉群 ?為了使雞有足夠時間熟悉和適應新的環境,減少環境變化而出現的采食量、產蛋量下降等應激反應,應將雞群在開產前1~2周轉入產蛋雞舍。轉群應安排在晚上進行,抓雞要抓腳,不要抓頸抓翅,動作要輕而迅速。為了減輕應激,在轉群前后各3d在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及多維素,飲水中添加適量的電解質。產蛋舍與育成舍的舍溫要相近,不能懸殊過大,并要備足清潔水。
3.2.3 ?飼料營養的調整 ?為了適應雞只體重,生殖系統的生長和骨鈣的沉積,要求在轉群后至21周齡期間使用過渡料,適當提高飼料蛋白質、鈣和維生素水平,要求蛋白質含量為17%,代謝能11.75MJ/kg,鈣2%。同時做好飼料的逐漸過渡工作。因為雞在一定時間內對飼料有很強的適應性,如果突然改變飼料,易引起雞的應激反應,嚴重者可誘發各種疾病。具體方法是:先1/3前料,2/3后料混合,飼喂3~4d之后,再喂后一種飼料。這一階段,由于蛋雞處于高度應激狀態,建議在飼料中添加高于平時5倍的多維和維生素C,保證蛋雞預產期健康。
4 ?加強產蛋期的健康管控
4.1 ?養腸護腸 ?腸道是禽蛋和禽肉的原料“供應商”,腸道是家禽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微生態菌群賴以生存的場所。只有腸道結構完整、功能完好,才能將全價的飼料營養消化和吸收更徹底,避免腹瀉與過料。在產蛋期間,蛋雞飼料中加入一些微生態制劑、魚肝油、酸化劑確保腸道的吸收功能。
4.2 ?保肝護腎 ?肝臟是家禽體內最大的加工、裝配、合成“車間”,負責禽蛋黃前體物質的合成,又是蛋清的“化工廠”,還要清除長期產蛋而蓄積的氧自由基和毒素。而腎臟是超自動“過濾器”,排出體內代謝廢物,維持體內酸堿平衡。特別是去年玉米外觀可以,但一些胚芽霉變嚴重,蛋雞飼用霉變的玉米造成肝硬化,淘汰率增加,傷亡增大。建議玉米過風、過篩,添加優質防霉劑吸收體內霉菌毒素;添加能夠清除體內氧自由基,如信得公司的普力健,達到保肝護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