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蕓 董輝 燕學勇
中圖分類號:S858.311.33 ? ? 文獻標識碼:C ? ? 文章編號:1673-1085(2015)06-0043-02
雞的細菌性疾病是危害養禽業的重要疾病,給養禽業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而大腸桿菌病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雞的細菌性疾病之一,因此我們應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大腸桿菌的研究。鑒于此,本文對大腸桿菌的病原學、致病機理、流行病學、病理變化、臨床癥狀及防治措施進行系統介紹。
1 ?病原學與致病機理
大腸桿菌病的病原是大腸埃希氏桿菌。這種細菌是革蘭氏陰性的短小桿菌,不能形成芽胞,有的有莢膜(有的沒有),莢膜的大小為2~3μm×0.6μm,一般都有周鞭毛,大多數的菌株具有運動性。
大腸埃希氏桿菌對外界環境因素具有中等水平的抵抗力,對物理因素和化學因素比較敏感,在55℃ 1h或60℃ 20min條件下即被殺死,在120℃高壓消毒條件下立即死亡。在畜禽舍內,大腸桿菌可在水、糞便和塵埃中可存活數周甚至數月之久。大腸桿菌對石炭酸和甲酚高度敏感,但粘液和糞便等物質會降低這兩種消毒劑的效果。大腸桿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極廣,可以說,凡是有哺乳類動物或者禽類生活的環境,其空氣、水源和土壤中均有大腸桿菌的存在。
當機體的抵抗力下降時,比如過熱、過冷、密度過大、營養不良或者其他疾病因素(如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巴氏桿菌病等),皮膚和粘膜的屏障機能便會降低,而致病性大腸桿菌會大量繁殖,進而引起發病。病雞排出的細菌經糞便污染、蛋殼感染雞胚還會造成胚胎死亡或雛雞發病。糞便污染環境后,通過飲水、飼料或空氣便傳染給健康雛雞,以致發病。
2 ?流行病學
2.1 ?發病日齡 ?一般的報道顯示,幼雛和中雛發病較多。發病較早的為4日齡、7日齡和9~10日齡,通常以1月齡前后的幼雞發病為多。日齡較大的雞也會發病,有時也可能造成嚴重損失。例如,深圳一家大型雞場的石岐雜黃羽肉雞,從80日齡上槽育肥開始即發病,每天死亡0.27%~0.40%,直至上市出口,每天損失近千元。還有一些研究者報道,如果成雞(特別是產蛋雞)發病,除了死亡造成的直接損失以外,還會使產蛋量下降,加上防治本病花費的人力物力等,導致經濟損失頗為慘重。
2.2 ?發病率和死亡率 ?發病率和死亡率視血清型及菌株的毒力、有無并發或繼發病、采取措施是否及時有效等而差異頗大。從一般文獻資料來看,發病率為11%~69%,死亡率為3.8%~72.9%,致死率為40.2%~90.3%。
2.3 ?發病季節 ?大腸桿菌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末春初較為多見。如果飼養密度過大、場地飼養時間較長、環境已被嚴重污染,那么該病隨時都可發生。
2.4 ?傳染途徑
2.4.1 ?消化道 ?飼料和飲水可被大腸桿菌污染,尤其以水源被污染而引起發病最為常見。
2.4.2 ?呼吸道 ?沾有大腸桿菌的塵埃被易感雞只吸入,進入下呼吸道后侵入血流而引起發病。
2.4.3 ?經蛋傳播 ?患有大腸桿菌性輸卵管炎的母雞,在蛋的形成過程中,大腸桿菌即可進入蛋內,這樣就造成該病經蛋垂直傳播,這種傳播途徑絕不容忽視。
2.4.4 ?交配 ?患大腸桿菌病的公雞、母雞與易感雞交配可以傳播本病。
2.4.5 ?穿透 ?蛋殼穿透種蛋產出后被糞便等臟物沾污,在蛋溫降至環境溫度的過程中,蛋殼表面污染的大腸桿菌很容易穿透蛋殼進入蛋內,這種種蛋常于孵化后期引起死胚,或剛孵出的小雞立即發生該病。
3 ?病理變化
3.1 ?急性敗血型
3.1.1 ?纖維素性心包炎 ?表現為心包積液,心包膜混濁、增厚、不透明,甚至心包內有纖維素性滲出物,與心肌相粘連。
3.1.2 ?纖維素性肝周炎 ?表現為肝臟有不同程度的腫大,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嚴重時整個肝臟被一層纖維素性薄膜包裹。
3.1.3 ?纖維素性腹膜炎 ?表現為腹腔有數量不等的腹水,其中混有纖維素性滲出物,或者纖維素性滲出物充斥于腹腔腸道和臟器之間。
3.2 ?卵黃性腹膜炎 ?剖檢可見腹腔積有大量卵黃,呈廣泛性腹膜炎景象,腸道或臟器間相互粘連。
3.3 ?輸卵管炎 ?多見于產蛋期的母雞。輸卵管有充血或出血,或者輸卵管內有多量分泌物,產生畸形蛋和內含大腸桿菌的帶菌蛋,嚴重者表現為減蛋甚至停止產蛋。
3.4 ?生殖器官病 ?患病母雞卵泡膜充血,卵泡變形,局部或整個卵泡呈現紅褐色或黑褐色,有的有硬變,有的卵黃變稀。有的病例卵泡破裂,輸卵管粘膜有出血斑和黃色絮狀或塊狀的干酪樣物;公雞的睪丸膜充血,交媾器充血、腫脹。從上述病變器官均可分離到致病性大腸桿菌。還有報道指出,大腸桿菌會引起母雞卵泡囊腫。
3.5 ?肉芽腫 ?部分成雞感染大腸桿菌后,通常在腸道等處產生大腸桿菌性肉芽腫。十二指腸和盲腸等部位以及偶爾在肝和脾臟中均可產生肉芽腫,病變可從很小的結節到大塊的組織壞死。
4 ?臨床癥狀
大腸桿菌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采食減少或不食,離群呆立或蹲伏不動,冠髯呈青紫色,眼虹膜呈灰白色,視力減退或失明,羽毛松亂,肛門周圍羽毛粘有糞便,綠色或黃白色稀糞,蹲伏,不能站,不愿動或跛行,關節腫大,肝腫大,腸道粘膜出血和潰瘍,心包發炎以及腹腔積有腹水和卵黃。
5 ?防治措施
搞好禽舍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加強種禽的飼養管理,及時發現和淘汰病禽,采精及人工授精操作過程一定要注意無菌操作。加強孵化房、孵化用具和種蛋的衛生消毒工作。防止種蛋污染和初生雛感染是預防大腸桿菌病發生的重要環節。從常發病的雞場分離致病性大腸桿菌,選擇有代表性菌株制成自家多價滅活苗對雞群進行免疫接種,對于減少大腸桿菌病的發生具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大腸桿菌對多種抗菌藥物易產生耐藥性,所以在治療前最好能用分離出的大腸桿菌做藥敏試驗,選擇高度敏感藥物用于治療。常用于治療大腸桿菌病的藥物有氟苯尼考、阿米卡星、氟喹諾酮類、頭孢噻呋、強力霉素以及中草藥制劑等。治療時還應對癥治療,補充維生素和電解質等。育雛期間或發病時,在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有利于控制大腸桿菌病的暴發。用中藥黃連10g、黃柏10g、大黃5g,開水煮熬3次(100只成雞用量)供雞自由飲用,可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