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再獲佳績,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向阿聯酋輸出紅棕象甲綜合防控技術,并籌建“中國-阿拉伯椰棗技術轉移中心” “中阿椰棗研究中心”,為阿拉伯國家防治紅棕象甲、發展椰棗產業提供技術支撐。
椰棗樹是阿拉伯國家的重要木本糧食作物,被譽為“阿拉伯民族之樹”,在中東阿拉伯國家的生態和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近年來隨著紅棕象甲在該區域的大面積發生,對阿拉伯國家椰棗產業安全生產及其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
據介紹,紅棕象甲是棕櫚科植物的克星,原產于印度,20世紀80年代,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紅棕象甲也開始大舉擴散,范圍波及到東南亞、中東、地中海沿岸等國家,直接危害椰子、油棕、加那利海棗等棕櫚科植物達28種之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已經在棕櫚科植物方面開展了35年的研究,并在棕櫚植物病蟲害防控方面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使我國有效地控制了椰心葉甲和紅棕象甲的危害。
今年上半年,根據“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總體部署,在中國科技部、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和中阿產業投資基金的支持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派出2位專家赴阿聯酋迪拜,重點開展了以聲音早期診斷和信息素誘捕為主的紅棕象甲無公害防治技術的布點試驗。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研究員陳衛軍介紹,阿聯酋迪拜園林農業局通過數據分析,并與阿方現有防治技術比較,認定熱科院椰子所的技術在監測和防治紅棕象甲方面效果更好,并出具了試驗檢測報告,通過了阿聯酋迪拜市政府的驗收和認可。
(摘自《海南日報》,201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