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
學生是具有多元智能的個體,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具有個性化,因材施教。而要試著打破“一刀切”“一窩煮”的局面,就要在教學中實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把全班同學劃分為三類,A為優等生,B為中等生,C為后進生,教師充分考慮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別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使學生都能品嘗成功的喜悅。
一、利用多媒體,加強直觀形象
學生活潑好動,且善于接受新事物。他們對歌曲、圖片、視頻資料等也很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特點,創設生動情景,使導入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同時提出相關的思考問題。如我在教學蘇教版第十二冊《長江之歌》時,為了更好地引出“長江”這個主題,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贊美長江的詩歌。(板書:長江之歌)《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歌詞。長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它呢?我們一起先來欣賞一下。”(隨即播放記錄片《話說長江》片段)直觀的感受最是鮮明,對學生心靈的刺激也是最大的,所以哪怕是C等生也能說出幾個表示氣勢大的詞語,A、B類學生更是表達出了自己內心對長江的贊美,而且A類學生還能補充一些關于長江的其他課外資料。這樣既能引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氣氛,引出詩歌就“水到渠成”了。
二、新舊銜接,奠定良好基礎
如在教學蘇教版第九冊《滴水穿石的啟示》第二課時,我根據A、B類學生的記憶較深、且概括能力較強的特點,設計了這個問題:“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讓他們反饋一下上節課所學,便于他們及時鞏固;而C類學生往往理解力低下,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有限,于是我這樣提問:“‘滴水穿石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三、情感引領,產生融合與共鳴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用深情的語言,把自己的情感與文章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以此來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性情,使之與課文產生共鳴,形成一個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例如在導入新課《愛之鏈》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板書:愛)能談談你對愛的理解嗎?”各層次學生都對“愛”說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師接著引領——“愛,一個溫馨的字眼,一個永恒的話題。在那飄雪的寒夜,愛就是一股驅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種克服萬難的力量。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愛之鏈。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讓我們一起來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吧!”這樣創設情境,使學生很快就融入了課文的意境,激發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奠定了課文的情感基調。
四、名言警句,旨在積極引領
名言警句言簡意賅,富有哲理,學生都比較喜愛,用名言警句作為導入語,頗有啟人心扉、振奮精神、激奮勵志之妙。例如,教學蘇教版第十二冊《讀書要有選擇》時,就可引用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導入:“‘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關于什么的名言?”學生能快速地說出——“讀書”這一主題,隨即問學生:“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讀書的名言或警句呢?”B、C類學生的知識有限,所說的局限于課內書本所學,如:“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A類學生課外書籍涉獵較多,看到的名言也有所不同,如“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教師隨即引出:“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種讀書的方法——(出示課題)讀書要有選擇。”針對教學內容,選取恰當、精悍的名言警句導入新課,對A、B、C三類學生均是一種積極引領的作用,一種正能量的釋放,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導入方式。
五、謎語競猜,促進積極思維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謎語激發A、B、C各類學生的好奇心,啟發他們進行積極主動地思考,使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教《荷花》一文時,我先出示兩個謎語:“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襖,坐在綠船上。”“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淤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讓同學們猜猜這是什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了,A、B類學生迅速就知道了答案,并脫口而出:“是荷花!”C類學生反應比較慢,但也在其他學生的帶領下,明白過來,“荷花”一詞深入他們的腦海中。相對來講,“猜謎”的方式降低了學習難度,促進不同學生去積極思維,讓他們思而可解,自始至終扣人心弦,從而收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效果。
六、比較類推,易于理解和記憶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運用已學知識是恢復已有條件反射,鞏固舊的聯系,使舊知識不斷得到鞏固、保持,進而獲得新知識的有效方法。如導入蘇教版第十二冊《理想的風箏》一課時,我先出示霍金、張海迪、貝多芬、海倫·凱勒等人物的圖片,請同學生看,并問道:“這些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他們有哪些共同點呢?”這句問話一出,就像是打開了記憶的閘門,學生們紛紛舉手回答。此時連C類學生都知道:“他們都是殘疾人”A、B類學生則會指出:“他們都是身殘志堅的人。”或是“雖然他們身體殘疾,但都有堅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并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趁勢老師聯系課文道:“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他們的確都是身殘志堅者,他們都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今天我們將再認識一位擁有這種精神的人。”這樣學生就會對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劉老師加深印象,為下文的深入學習奠定了基礎。
總之,分層教學是個復雜的課題,分層備課中科學、合理、新穎、有效的導入方法,實施差異性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奠定他們的情感基調,使各類學生都能更快地融入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