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美華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語用之外,情感也是一個關鍵要素,但在教學中,教師大多會忽略對情感要素的把握,導致學生對語言學習和文本學習失去興趣,本文以教學實踐為例,提出了情感教學的策略構建。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情感策略 ?策略構建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運用是教學的關鍵,但在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注重理解詞義,但忽略了詞語在語境中的情感價值,導致學生只能從字面上理解詞語的含義,但并不能獲得有效的體驗和感知,因而也就缺乏語用能力。有基于此,筆者認為,教師要從情感上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體驗文本的情感,領會詞語中的情感含量,提升語感,培養語用能力。現根據自己在蘇教版課文《桂花雨》的教學實踐為例,談談體會和思考。
一、從課題著手,找到情感的眼睛
《桂花雨》這篇課文通過富有童趣的語言,寫出了作者琦君內心深處深埋的思鄉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她對童年的深沉懷念。在教學中,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情感元素呢?教學中,筆者先從課題入手,帶領學生展開探討:你從題目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問?學生進行通讀課文,從題目中發現了文本的脈絡,認為這篇課文是描寫桂花的,但是為何用了“桂花雨”這個字眼呢?為什么不能用桂花香來作為命名呢?根據這些問題,我讓學生通讀全文,弄清課文中蘊含的情感,于是,學生開始關注文本的結構,從開頭到中間,再到結尾部分,通過三個環節分析,學生很快找出描寫桂花雨的相關段落,并進行品讀體驗,看看哪個部分才是文章的精髓部分。學生從“好香的雨”這一句中,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喜悅,體會到這個“香”字表達出來的情感意涵,并獲得啟示。此時我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文中用了一個“浸”字?和香字相比,哪一個更能激發你的感覺?學生討論后認為,浸這個動詞將桂花的香氣形象化了,變成了直觀具體的東西,能夠觸摸它的形狀,可以感受到它的香味,因而這個詞語用得非常好。通過這樣的感受,學生一步步體會到詞語運用當中的表達秘妙,從而培養了語感,提升了語文能力。
二、緊扣字眼,體驗情感內涵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在閱讀課文的時候,要經歷兩個階段,一個是初讀階段,這個時候主要是認識字詞,積累字詞,另一個就是要深刻理解語言文字,從中挖掘字詞蘊含的意涵。藉由這兩方面的閱讀,可以讓學生實現兩個方面的目的,其一是了解課文內容,概括文章大意,其二是要讓學生捕捉詞語的感情,體驗文本的深刻內涵,感受語言的厚度。
比如,在教學《桂花雨》時,筆者讓學生從文本中找到描寫桂花的句子,并總結看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哪幾個方面,學生認為,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寫出來故鄉開滿了桂花的景色,整個描寫讓人讀了之后,感覺到充滿了對童年的懷戀。此時我讓學生思考:除了寫桂花開放的美景之外,還寫了什么?學生認為,這里寫了桂花開放的美景,還寫了搖桂花。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學生認為,這樣的描寫讓桂花變得動靜皆宜,錯落有致,每一個人都能夠感受到童年的幸福和歡樂。接下來,我又讓學生想象:你童年最愛做的事是什么?為什么作者總是期盼搖桂花呢?學生通過想象,仿佛看到“我”站在樹下,鋪著席子,讓桂花落在上面,在旁邊歡呼跳躍,感受到無盡的歡樂,有學生感覺到連夢都是香甜的,這種感受和課文結合起來,學生有了更加動情的閱讀力,此時我帶領學生對課文中的一個“纏”字進行解讀,理解了文章中表達的意涵,這是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學生認為這是作者的一次無比美好的文字旅行,通過筆下的文字,對童年的回憶,對故鄉來了一次完美的告別。
三、體會情境,感悟文本價值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會從字詞句上進行引導,讓學生死記硬背,但這樣的作法往往適得其反,學生并不能夠領會其中的語境,更無從理解文字中包涵的深刻價值。有基于此,在教學中我文本入手,抓住文本中的具象展開教學,讓學生體會文本中具象賦予的內涵,進行情感參照,從而找到文本價值所在。在《桂花雨》中,作者琦君想要表達的是內心揮之不去的思想之情,還有一種深刻的生命之根的思想。當繽紛的桂花綻放時,她的內心就涌起了對童年故鄉的懷念,為此,我讓學生思考:你從文中讀到了什么?那個句子在你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認為,這篇散文讀完之后,腦子里會留下一個小孩子仰著腦袋看桂花的情境,還有搖落一樹桂花的情境,學生感受到的是甜蜜的童趣,是甜蜜的故鄉,是桂花飄香的歡樂和幸福。此時我讓學生重新回到文章的標題,深入探究為什么題目叫“桂花雨”而不是“桂花香”,學生認為,也許正是繽紛的桂花給了作者綺美的夢境,這一刻,她的眼前仿佛又出現了童年的美景,當她看到桂花紛飛,就像一陣香濃的花雨,多么唯美的畫面啊,就在那一刻,激發了她的靈感,她提筆寫下來,因而,題目就叫“桂花雨”了。這個題目給人一種夢一般的感覺,美輪美奐。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能夠由內而外感受到文本的語言之美,體會到文本的情感意涵,提高了語言的鑒別能力,發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策略的構建是建立在語用基礎上的,教師要從語言文字的情感色彩方面進行引導,讓學生透過文字讀到深藏在文字背后的感情,從而提升言語的敏感性,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志利.淺談小學語文教育的方法【J】.學周刊,2015(21)
【2】王春艷.淺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J】.學周刊,2015(21)
【3】劉偉.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5(21)
【4】王海,于梅信.淺談語文教學語言【J】.學周刊,2015(21)
【5】李麗. 談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