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琴
【摘 ?要】
小學語文作文有效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依托課內(nèi)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重視實踐練筆訓練,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注重課外閱讀,汲取寫作營養(yǎng),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敢寫、會寫、樂寫,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guān)鍵詞】
小學 ?作文 ?有效教學
寫作教學是語文課程教學至關(guān)重要的組成環(huán)節(jié),綜觀當前學生寫作現(xiàn)狀,學生寫作積極性不高,學生寫作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是當前語文教師需思考的重要問題之一。對此,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作文有效教學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拋磚引玉。
一、依托課內(nèi)教學,掌握寫作技巧
語文教材中選取的文章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典,用詞準確、構(gòu)篇嚴謹、內(nèi)涵豐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寫作資源,引導學生關(guān)注教材,研讀教材,從課本中吸取寫作素材,掌握寫作技巧,提升寫作能力。
(1)引導學生從教材中發(fā)現(xiàn)積累語言素材,學習語言表達技巧。學生習作中最常見的現(xiàn)象是語言枯燥平淡,不生動,不豐富。比如,描寫春天時,總是用冰雪融化、小草發(fā)芽、楊柳吐綠等詞語進行了了數(shù)筆的輪廓式描述后,便再也找不到生動具體的表達內(nèi)容和語言了。這樣的習作缺乏新意,讀來味同嚼蠟。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只有準確、生動的語言,才能使人受到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托教材,教給學生準確而流暢的語言表達技巧。例如,《燕子》一文,短小精悍,語言清新,不多的言辭卻如詩如歌,“烏黑光滑”“俊俏輕快”“剪刀似的”等詞語分別準確地描繪燕子的顏色、動作和形態(tài),將燕子“活潑可愛”的形象描繪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學習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抓住外形特征來描寫小動物的表達方法,訓練語言的準確性,并進行拓展遷移,練習抓外形特征來寫一種自己熟悉或喜愛的小動物。
(2)引導學生從教材中學習文章的寫作結(jié)構(gòu),掌握謀篇布局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研讀教材,弄清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一步步將文章寫下來的,各段之間又是如何聯(lián)系銜接的,只有在此基礎上感知理解,才能將學會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以提升學生謀篇布局能力。比如,《煙臺的海》一課,全文按照“總分總”結(jié)構(gòu)布局謀篇,在分述時,按照四季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濃筆重彩地描繪了煙臺的海,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照該寫作方法,寫一寫我們的校園,做到學以致用,提升寫作能力。
二、實踐練筆訓練,提升寫作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累積寫作素材的最終目的是將其付諸于實踐運用中,以增強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因此,當學生累積了一定的寫作素材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這些語言材料運用到寫作中,通過開展實踐練筆訓練,沉淀寫作素材,讓習作錦上添花,從而調(diào)動學生寫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教學了《航天飛機》后,筆者設置了以下練筆訓練:同學們,請你們根據(jù)課文中的介紹,以《航天飛機的自述》為題,以“你好,我叫航天飛機”開頭,從形狀、本領(lǐng)兩方面來練寫航天飛機的自述,看誰介紹得最好最精彩。
學生:你好,我叫航天飛機,你別看我長得怪怪的——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腦袋,方方的機尾,但是我的本領(lǐng)可大了!我飛得特別快,從東海之濱到帕米爾高原,我只需短短的十分鐘,而飛機卻需要四個多小時,飛機跟我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我飛得特別高,可以飛上幾十萬米的高空,而飛機只能飛兩萬米,飛機跟我一比不值一提。我還能用巨大的手臂把有毛病的衛(wèi)星帶回機艙,帶回地面維修,你說我的本領(lǐng)大不大?
這樣的練筆訓練設計新穎,不僅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力,而且可以喚起學生寫作熱情,調(diào)動學生寫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注重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的積累,離不開廣泛的課外閱讀。閱讀是積累優(yōu)美語句、寫作技巧和方法的重要途徑,閱讀可以豐富知識閱歷、拓寬知識視野、升華情感、提升涵養(yǎng)。“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文思如泉。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多讀書,讀好書,讓學生博采眾家之長,汲取寫作營養(yǎng),積累寫作素材,為寫作引來源頭活水。
(1)摘抄佳句,積累語言。課外讀物語言優(yōu)美、知識豐富、內(nèi)容廣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源泉,是學生寫作中可以廣泛采擷的重要素材。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將課外讀物中那些生動形象的文學描寫、具有文采的修辭語句、深刻透徹的人生領(lǐng)悟、富有哲理的警句格言等摘錄下來,從而豐富語言積累,以便使用時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為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圈點批注,促進理解。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可以在讀書過程中用一套自己規(guī)定的符號,將語言精辟、意義深刻、發(fā)人深思的語句,或自己感興趣的、認為精彩的、有欣賞價值的句與段圈點勾畫起來,并在字行間進行釋詞釋義,予以批注,并寫上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理解評價,在日后遇到類似題材時,可以深入探究,提煉觀點,整理成文。這樣既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學生寫作技巧的積累,促進理解,增強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品析鑒賞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作文有效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依托課內(nèi)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重視實踐練筆訓練,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注重課外閱讀,汲取寫作營養(yǎng),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敢寫、會寫、樂寫,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覃上華.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淺談小學高年級習作素材的途徑探究【J】. 教育教學論壇, 2012(28)
【2】華淑艷.張揚個性 抒寫真情——構(gòu)建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作文教學新課堂【J】. 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2010(34)
【3】吳繼花.淺談小學作文教學的目標定位和教學策略【J】. 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12)
【4】和玉芬.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作文教學探析【J】.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