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文俊 徐鋒
近年來,農信社經歷法人改革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現有的體制、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農村金融發展的需求,改制組建農商行成為當前農信社改革發展的一個大方向。該文主要針對農信社組建為農商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相關對策進行研究。
為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增強經營活力,推進農村信用社的穩步健康發展,有效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服務質量,增強農村金融服務功能,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農村銀行機構,各地農信社掀起了組建農商行的熱潮。如何抓住歷史改革的步伐,順利進行股份制結構改造,筆者結合實際,談幾點粗略的看法。
一、農村信用社組建農商行的必要性
組建農商行,是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需要。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的指導原則和銀監會提出“爭取用5-10年時間將農村信用社分期分批過渡到符合現代金融企業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區性農村銀行機構”的工作要求,各地信用社必須加快改革步伐,通過股份制改造,構建架構規范、運作科學、治理有效、適應社區性特點的公司治理模式,同時進一步健全“三會一層”的法人治理模式,最終建立合理、有效的營運和管理機制,這是深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具體體現。
組建農商行,是發揮支農資金主渠道和服務農民橋梁紐帶作用的需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當前一項重要戰略任務。農信社作為支農的金融主力軍,急需擺脫制約進一步發展的政策性約束。通過組建農商行,可以有效增強業務拓展能力,改變當前信貸品種單一、服務領域過窄等問題,同時可以引入現代金融理財理念,提高金融服務水平,以多樣化服務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同時結合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促進經營方式的多樣化,擴大經營和服務范圍,帶動經營模式的科學化。
組建農商行,是實現農村信用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當前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農信社支農壓力和業務競爭能力呈明顯不對稱現象,如果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就有可能被其他金融機構所替代。農商行組建后,實行股份制,完全以商業銀行的模式運作,可以提高農信社的整體知名度,運用多樣化的金融產品來擴大農商行的資金來源,提高農商行的資金實力;在貸款審批權限上的提高,可以更好的支持小微企業的做大做強,加大對地方經濟的支持力度,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
二、農信社組建農商行存在的問題
在經歷統一法人改革后,農信社各項業務發展迅速,經營狀況和發展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還存在股權結構不合理、資產質量不高、法人結構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
股權結構配置不合理。農信社當前股權結構存在自然人占比高,法人企業占比低的現象。這主要是由于長期以來農村信用社資產質量偏低、歷史包袱重、經營效益不高,使得資金充沛的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對信用社發展前景不看好所致。
資產質量令人堪憂。由于歷史原因,農信社有許多不良貸款積壓,這大大束縛了農信社大步發展的步伐。近年來,各地信用社大力開展清收不良貸款工作,各級政府也給予了一定力度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用社不良資產的比例,但是余留的不良貸款仍然數額龐大,仍然是影響農信社改革的一大桎梏。
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三會一層”即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職責分工不明確,社員代表大會流于形式,權利制衡機制、股東權利保護機制及經營風險把控機制未得到有效落實,重大事項的決策仍處于行政管理狀態。
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2003年以來,各地農村信用社招聘了大批大學畢業生,但其在專業性和技術性上同工作的匹配度不高,難以真正的發揮其大學生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信社各項業務的發展。
三、對組建農商行的幾點思考
農信社組建農商行,任務重,時間緊,對于存在的不足之處,只有對癥下藥,才能加快農商行組建的步伐,盡快完成股份制改造的重任。
加強溝通,爭取政府支持。農信社在組建農商行的工作中,需取得政府、銀監部門的大力支持,因此,農信社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要與當地政府及銀監部門多溝通、多聯系、多匯報,努力爭取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優惠政策,讓當地政府從根本上認識支持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就是支持發展當地經濟,從而采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為組建農商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加快股權結構改造的步伐,明晰產權關系。遵循“積極、穩妥、合理”的原則,最大限度的放寬入股條件,積極吸納符合條件的各類資本,加快股權結構改造步伐,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不斷壯大資金實力,提高抗風險能力。同時使廣大投資股社員充分享受“貸款優先,利率優惠”的權利,并擁有一定的經營管理權、決策權、選舉與被選舉權,使農信社真正成為“產權明晰,資本充足、結構合理、內控嚴密”的一流金融機構。
加大清收不良貸款力度,有效提升資產質量。要從思想上充分意識到不良貸款清收工作的重要性,積極落實貸款三查制度,貸審分離,從源頭上遏制不良貸款的產生。積極尋求與政府合作,爭取政府政策支持,持續加大不良貸款的清收處置力度,實現不良貸款占比、余額的雙降,實現資產質量的大幅上升。
深化改革,轉換經營機制。一是完善“三會一層”制度,實現決策權、經營權、管理權的分離,真正形成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相互制約的法人制度;二是按照現代化銀行的標準,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則,對現有機構和網點進行整合管理,構建全新的經營管理模式;三是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招聘專業型、技術型人才,選拔優秀員工,讓每個員工能夠在各自崗位上發揮出最大的作用,真正實現向現代化商業銀行的轉變。
(作者單位:江西省東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江西省東鄉縣恒安西路加油站后兩百米徐鋒 331801 139794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