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
近年來,城市化發展進程日新月異,隨之帶動各個新型產業的迅猛發展,會展業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許多大型會展場館的建設陸續建立,直轄市、很多省會城市都在新建各類專業展覽場館,很多地級市、縣城也紛紛新建各種展覽場館,以提升文化品質內涵,現在的展覽場館建設規模宏偉,設計新穎,硬件設施日趨完善,功能也更加齊全,能夠較好地滿足“展中有會”、“會中帶展”以及展覽會議和大型儀式活動相結合的需求。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各國展館的設計和中國國際會展中心等新建的展覽場館,均具備承辦大型國際展覽和國際會議的要求,場館內均是高科技配備,同時保證周邊配備合理的高級別商務配套設施。其他的展覽場館也與之相協調展示所需各類專業服務,所以說,會展業的興起無疑會給中國當代展覽場館設計以及展示空間設計類行業無論從經濟發展還是到社會城市發展帶來巨大得變化,文中結合會展空間設計在高校的實際應用案例詮釋了未來的會展業將會有更多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會展業現狀
從調查收集到的中國會展行業數據來看,中國會展行業現狀呈現出四大不同特點:(1)展覽數量增長,數量擴張明顯;(2)展覽館建成為城市文化建設的必要設施;(3)展覽的主辦多由政府主導;(4)展覽地區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其具體表現為:
1.數量增長,數量擴張明顯
中國會展業近幾年來以每年20%-30%的增長速度發展,與展覽項目的國際化比較而言,我國已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成為一個真正的“展覽大國”。但是,我國的展覽項目無論規模與項目的品牌都有待提高。就及展覽所帶來的國際影響而言,我國的大型專題型展覽還需提升自身品質。
2.展覽館建成為城市文化建設的必要設施
近年來中國的展覽場館建設往往從發展會展經濟這一板塊著眼,現在許多城市已不單單是為了發展會展經濟,而是通過對城市舉辦各類專業會展活動,把展覽場館作為城市的必要基礎設施建設,紛紛規劃建設展覽場館與大型會展中心以提升城市形象為主題。
3.展覽的主辦多由政府主導
各項展覽活動一直以來都是政府為促進各類化交流發展的重要促進手段與實物載體,因此,我國的眾多展覽活動大多由相關機構主辦,隨著多元化展覽特征的出現,我國的會展業活動呈現出越來越大的發展勢頭。所以說,更希望這一些主辦機構可以作為主導給會展業提供更多的機會,也可以讓近年來更多的與展覽相關的企業參與其中,為會展業的興起貢獻力量。
4.展覽地區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
目前全國各個省市都擁有自己的展覽場館,也都會舉辦相關的會展活動,并且提出要大力發展會展業經濟。但是,中國的會展業實際上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這幾個大型城市,三者的會展綜合競爭力完全已是世界會展業的百強城市;而且這幾個城市在國內的的會展行業也最具影響力。這也就集中反映了我國會展業主要集中經濟發達省份的現狀。這要求會展行業不得不面臨急需轉型與調整模式的現實。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國會展行業的興起對中國展館設計的積極影響,中國館“東方之冠”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它融合了多種中國元素與中國符號,運用現代手法加以整合、提煉和構成了具有中國文化的設計理念。作為本國世博會的標志性性建筑,獨特的造型審美,能夠傳達出力量感和權威感,呈現出挺拔奔放的氣勢,使得這個龐大建筑體擺脫了壓抑感。將空間設計的運用與人文氣息緊密聯系在一起,給人一種“動感”的視覺效果,獨立的前傾斗拱又傳達出了一種力量的感覺。合理的布局,使得整座建筑極富中國特設設計。將傳統的建筑構件科學地運用,是中國人的又一發明創造,向世界人民傳達了一個中國設計的理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與修養。
放眼其它國家場館,也是各有千秋,如:沙特阿拉伯館。沙特館是唯一由中國建筑師獨立設計的外國自建館,兩年前,由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總建筑師王振軍帶領的設計團隊,通過國際競賽層層選拔,最終在全球八個國家的四十多個方案中脫穎而出,奪得設計權,而今面對沙特館的超高人氣和贊譽,這支中國設計團隊最自豪的是在這次規模宏大的國際建筑秀場上,讓世界聽到了中國建筑師清晰和悅耳的聲音。這是一次中國設計的精彩展示,這是一次中國智慧的閃亮登場。這就向世界證明了我國會展行業的逐漸興起對展館設計的影響,能夠做到更節能,低碳,安全,不僅外型美觀,內在更加注重細節,這和我國的會展行業的興起和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將來對展覽場館的要求更高
我國華東地區和華南地區的展覽館資源豐富,在數量和規模上均遠遠領先于全國其他地區。從省、直轄市的層面看,浙江、山東、遼寧、江蘇、河南、陜西組成了2009年全國展覽業二級省份展覽會市場,年經貿類展覽會數量50個以上或是展覽會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占全國經貿類展覽會總面積的23.08%。從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廣東將繼續領先全國展覽行業,中西部地區則繼續緊抓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經濟上將會有較快平穩的發展,會展業隨之發展,今后中西部的會展場館的建設將進一步的增加,會展企業及行業的規模還會進一步的擴充,功能上將朝著綜合性、功能性和規模化方向發展。
會業會的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日益提高,發展日趨完善,已涉及到各個不同行業。以成都新會展中心為例: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新的國際會展中心作為成都地標式建筑群其建設規模、配套設施都處于國際一流水平。這也有效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會展業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
會展業的發展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將極大地拉動其他文化及經濟產業的發展,同時也給市場人才需求結構帶來了巨大變化。然而,會展專業人才的缺乏也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會展業的發展。
1.會展行業專業人才的需求
會展人才的專業知識和素質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的策劃、組織管理、溝通協調、宣傳推介等能力。會展業人才的匱乏,已經成為制約會展業發展的瓶頸。會展行業現有的人員很少受過專業的培訓,缺乏系統的會展知識和相應的組織、策劃、管理與服務等實踐能力,同時我國也缺乏相應的人才培養體制。這就在一定程度制約了會展行業的發展,一定要從人員的素質、能力培養,樹立展會的品牌。
對于一支熟悉會展業務,具有管理經驗的專業隊伍,對會展業走向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都至關重要。我們應學習發達城市在會展業人才培養上的經驗,制訂高標準的會展專業人員資格評定體系,也可以在相關藝術高校設立會展相關專業,進行本土培養,充分發揮高校和行業資源整合的雙重優勢,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注意提高學生在理論素養學習的同時,突出實踐能力的培訓,為會展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人才儲備以增強我國會展業發展的后勁。
2.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隨著中國國際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許多國際大型會展在中國舉辦,由于展會的產品種類繁多,有很強的專業性,因此,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溝通能力,還要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工作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外語表達及溝通能力,還要掌握會展業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這對于展示設計專業的人才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展覽場館在高校的實踐應用
由重慶科技學院與四川美術學院合作的生態文化協同創新項目:包含藝術實驗中心、檔案館、校史館三館設計方案是實施正是展覽場館走進校園,為校園文化建設,推動展示設計藝術走進校園、為學生服務的一個實際案例,即滿足了該校藝術學院學生的實踐教學場地,又為工科院校背景的其它專業學生提供藝術文化交流的一個好的平臺。方案的規劃設計是由四川美術學院著名設計師潘召南教授主持設計,他將生態的設計理念融入到建筑之中,以中國藝術的自然主義精神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為這一展館的設計打上了生態建筑特色的烙印。相信這一展覽場館的投入使用不僅僅可以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同時還可以滿足校企間的各方面合作,企業的產品、形象展示走進校園,開拓學生的視野。這些都將有利于學校自身文化的展示,類似專業平臺的搭建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
總體鳥瞰
會展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我們從宏觀上分析:現代會展場館建設的驅動力主要源于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與產業經濟需求,然而,從根本上講,區域經濟需求才是展覽館建設的最主要動力,這也是我國近年來會展行業興起的主要原因。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逐漸進入平穩期,對展覽場館修建的需求增長也會進入平穩期。
總之,我國會展行業的興起對中國當代展館設計的積極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是具有推動作用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會展行業興起的逐步深入,我國展館設計將會更加完善,更合理化,朝著綜合性,功能性,高檔次邁進,讓我們放眼未來會展行業,相信它的興起能給我們展館設計帶來新的跡象。
會展經濟已經越來越多地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引導,在相關政策和措施的出臺有利于會展業經濟市場秩序的規范,為未來會展業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會展行業將會是今后設計產業中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之一。會展業的發展不僅前景廣闊,還會給商務、會展、貿易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這就要求相關專業從業人員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和專業素養。作為高校教師,又是設計專業人員,我感覺自身肩負重要使命,要努力提高自身會展相關專業能力的同時,還要為學生挺高能更好的實踐機會,共同來促進我國會展事業的進步!
(作者單位:重慶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