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蕓
【摘要】高職院校大學生隱性逃課現象日益頻繁,隨著生源質量的不斷下降,英語課堂上的隱性逃課問題尤為突出。它給學生,教師和社會等都帶來危害,但在現實中卻沒有像顯性逃課一樣引起老師,學校和社會的重視。本文對大學生英語課堂隱性逃課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隱性逃課 對策
一、引言
近些年來,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生源質量的下降,為了保證培養社會所需的合格的職業人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濃厚的學習氛圍,就必須保證學生上課的出勤率。但是,職業學院學生們英語課堂的隱性逃課現象卻日益嚴重,教師為了保證高等學校英語課堂的授課水平,但由于近幾年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全英授課的模式導致課堂上更多的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進程。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學生聽課變得更加吃力,在英語課堂上的隱性逃課現象也就越來越多。它給學生、教師和社會等都帶來危害。但卻沒有像顯性逃課一樣引起教師、學校和社會的重視。比起對待避免顯性逃課的點名方法,教師對隱性逃課大多數持默許態度。
二、高職學院學生英語課堂隱性逃課現象調查
教師走訪了該學院的小學教育系、英語系、商務英語及東西語系在內的12個專業的30多個班級,與學生進行座談,同時也與該校專職英語教師進行多次關于隱性逃課問題解決方案的研討會議。得出高職學生隱性逃課現象普遍存在,非英語專業七成以上學生上課時多余一半的時間在隱性逃課,英語專業學生的隱性逃課現象好于前者;在隱性逃課的方式上,多種形式并存,其中以自學和自娛為主,并在年級、專業上及所上課的教室大小上存在顯著的差異,且自學的同學隨年級升高逐漸增多,大教室課堂上課的隱性逃課問題嚴重于小教室;在隱性逃課的課程類型上,選修課的問題嚴重于專業課,專業必修課隱性逃課的人最少,選修課隱性逃課的人最多;在對待隱性逃課的態度上,六成學生認為隱性逃課可以理解,只有約百分之十的學生表示堅決不支持隱性逃課。
三、大學生隱性逃課的危害
1.隱性逃課對大學生自身的危害。隱性逃課不利于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教師不僅是用課本內容影響學生,而且還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情感語氣等人格特征對學生進行影響,在學生的學習方面給予積極的或消極的作用,從而潛移默化地形成學生的個性。 大學生隱性逃課很容易喪失開拓眼界、吸取信息的機會,并同時導致學生自信心下降,自我效能感降低。最后進入惡性循環。
2.大學生隱性逃課對教師的危害。首先,大學生隱性逃課分散教師注意力,打斷教師教學思路;其次,大學生隱性逃課容易挫傷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最基本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知識授受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互的雙方活動,一旦雙方中的學生一方缺失,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將嚴重受其影響;再者,大學生隱性逃課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許多調查表明:與教師關系好就喜歡上老師的課,主動親近老師。學生不喜歡老師、不喜歡聽課,自然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3.大學生隱性逃課對英語課堂效果的危害。大學生隱性逃課將影響高校的教學質量。教學活動要靠師生雙向交流、共同合作來完成,尤其是英語課堂,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就需要不斷地實踐演練來掌握。如果學生不能及時地給予老師回饋,自己也難領會該語言的使用方法。很多時候老師的知識傳授方法的新靈感來自于積極參與學生的課上反饋。當學生自身不聽教師講課,大學英語課堂便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課堂,課堂教學效果無從保證。大學生隱性逃課也不利于高校的學風建設。
4.大學生隱性逃課對家庭和社會的危害。學生隱性逃課是辜負對家庭和社會的培養,也是對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常常隱性逃課的學生缺乏對家庭的責任感,更是缺乏對社會的責任感。此外,學生隱性逃課影響了高等教育服務社會功能的實現,將導致高校向社會輸送人才質量的下降,進而影響社會發展。
四、高職院校學生隱性逃課的對策及教學建議
1.提高學生對隱性逃課及其危害性的認識。學校及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內部驅動力。可以借助實際例子,借助學生的視角來分析實例,幫助他們重新審視隱性逃課現象的存在,使學生們切實認識到隱性逃課所帶來的危害,并明確個人目標,得以充分利用課堂來掌握知識和技能。
2.加強教師自身對隱性逃課及其危害性的認識。教師應從思想上重視學生隱性逃課的問題,平時教學中要注意關愛學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學生,使用親和的語氣進行交流,使師生間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職業學院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教師應意識到這一點,在完成課程任務的同時,發現學生聽課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時細心給學生講解。幫助學生能跟的上課程,不感覺到困難,可以大大減少隱性逃課的可能性。
3.增加課堂的“吸引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成就感。外籍教師在課堂上的魅力優于國內教師,男老師課堂上魅力優于女老師。這些吸引力來自于外籍教師夸張的肢體語言的表演性及男老師較女老師更多的詼諧的語言魅力。通過調查,學生在投入課堂的前提是,教師能先全方位的投入課堂演繹;學生在課上更容易被吸引,源于教師的幽默語言,及從學生角度引入并分析問題的語言表達模式。這就需要部分教師放下以往和知識一樣嚴禁的表情,和課前認真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使得教師及學生全員參與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課堂成就感,從而減少學生的隱性逃課現象。
4.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興趣。傳統教師非常珍惜課堂的50分鐘,生怕落掉任何一個知識點,而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方法不能給學生留出思考時間,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充分。教師可以歸納知識點的類型,對部分知識點充分講解。遇到重點,難點可以結合實事,網絡熱點話題和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幫助學生展開聯想,思考和討論。有時針對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需要借助漢語輔助教學,或借用漢語與英語的對比進行教學的效果更好。教師也可以更多的借助知識點來講授獲得新知識的方法,而不是傳授新知識,使學生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感受獲得知識所帶來的快樂。
5.提高學校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標準和方法。目前高職院校對教學成效的測量和評價手段比較單一,大部分以課程考核為主要手段。一部分考試課程(主要為必修課程)仍然沒能突破單一的再現式考試手段,部分教師在考試前給學生劃定復習范圍,記憶性題型在試卷上的占比依舊很大,而考察學生應用知識及創新能力的自主性題型少。而選修課的考核手段更為隨便,大多以論文,作業和設計等方式進行。這類考核對學生的課堂參與活動聯系不緊密,完成期限較長,沒有統一的評分標準,彈性較大隨意性較強。面對大量學生的作業,教師又難能做到認真審核,評價及評語不能客觀反映出學生之間的差異。導致更多的學生應付作業,甚至互相抄襲。
五、總結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大學生英語課堂上的隱性逃課問題必須得以重視,并通過教師,學校,家庭及學生本人等方面入手解決,使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學其所學,也使職業學院英語課堂真正發揮其培養外語職業人才的功能。
參考文獻:
[1]陳玢.普通高校大學英語大班授課問題初探—湖北六所普通高校大學英語教學調查報告[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 2011(Z4):85-88.
[2]劉翠霞.高職生厭學的原因及教育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3]張建興.大學生逃課現象的調查與反思[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5).
[4]尹海燕.大學生逃課和隱性逃課現象的成因及對策[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0).
[5]趙伶俐,陳秋敏.課堂教學技術與藝術[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5.
【課題項目】河北省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河北省高職院校英語課堂學生隱性逃課成因與對策研究”(批準號:2014YYJG220)的最終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