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愛鑾 蔡傳鵬 申杰 蒲躍進 汪宏才 皮勁松 吳艷 孫靜 張昊



摘 ?要:在對湖北省飼養2000只以上生態雞的規模場進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出規?;鷳B養雞生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生態養雞;規?;?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S815.2 ? ? 文獻標識碼:C ? ? 文章編號:1673-1085(2015)05-0035-05
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農村傳統的零星分散養雞生產不斷萎縮,規模化生態養雞則持續發展。規?;鷳B養雞作為近年來新興的特色產業,其生產經營形式已由過去的小規模分散生產經營逐步邁入了公司化、專業合作社的大生產與產業化階段,湖北省生態養雞產業正蓬勃發展[1]。近年來,湖北省各級畜牧主管部門非常重視和支持生態養雞產業發展,生態雞產業發展取得了卓著成效。研究設計出“規模化生態養雞553養殖模式”[2],指導和規范生態養雞生產;成立了湖北省地方雞產業技術體系,為湖北省地方雞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在全國率先開展生態養雞生產方式認證工作,一方面幫助生態雞養殖戶宣傳其生態雞產品,另一方面為消費者能購買到真正的生態雞產品提供可靠信息,國內外40多家媒體對此作了報道;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家禽業協會地方雞分會,為地方雞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聯系紐帶作用;成立了“湖北省青山綠水生態放養土雞專業合作社聯社”,規范產銷,產品生產與銷售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為生態雞產品生產與廣大消費者架構起產品流通橋梁。在各級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地方雞產業發展迅速,據資料,湖北地方雞飼養量達1億只左右[3],2000只以上規模化生態養雞戶總飼養量已近4000萬只,其他為農村傳統方式飼養。盡管湖北省生態養雞發展勢頭非常好,但規?;鷳B養雞所占比例不高,規范化生產程度尚待提高,生態雞生產中還存在一些不足,現將在實地考察和產業調研的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歸納,這些問題有的是共性問題,有的是個案,供廣大讀者及生態養雞戶參考,以資借鑒,防患于未然。同時,提出應對措施,以促進生態養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既獲得良好經濟效益,又保護生態環境。
1 ?存在的問題
1.1 ?繁育體系不完善 ?豐富的地方雞品種是勞動人民歷經數千年根據其體質、外貌、生產性能培育而成,這些地方雞品種具有適應性強、肉質細嫩、蛋品質優良、風味獨特及口感好等優點,但同時存在生長緩慢、早期增重慢、育肥效果差、飼養周期長、耗料多、產量低、生產成本高等不足,多數地方雞未經系統的選育提純,群體內個體間生產性能參差不齊,目前培育出的能適合規模放養的優質、高產、高效的新品系也很少,而大量外來高產品種的引入,雜交亂配現象嚴重,致使地方雞的一些優良基因大量流失。因此,市場上雞種來源混雜,其羽色、外貌不整齊,生產性能退化,不利于規?;曫B。由于缺乏系統選育研究和規范生產,湖北省地方雞繁育體系不夠完善,基本沒有形成良種繁育場、父母代種雞場和商品雞生產場的繁育體系,加上外來種群的盲目引進致使地方雞特色資源逐漸退化。已有的種雞場大多設施簡陋、供種質量低、供種能力不足,制約了生態養雞產業的發展。
1.2 ?地方雞遺傳資源開發滯后 ?湖北省地方雞長期處于自繁自養的自然選擇狀態,生產性能低下,其優良性狀沒有得到挖掘和充分的開發利用,不能滿足規?;a的需要。由于持續選育工作難以堅持、科技推廣體系不完善等多種因素,湖北省7個地方雞品種中,僅少數品種經過了較為系統的提純復壯選育、具有一定規模的開發利用,多數品種尚處于保種和小批量商品化生產狀態。與廣東、廣西、江蘇、山東等國內優質家禽生產與配套系研發大省相比[4-9],湖北省開展的地方雞選育研究工作還有很大差距,至今尚未培育出通過國家審定的優質雞新品種(配套系),亟待加強研究。
1.3 ?雞場選址不當 ?常常有一些農戶在選擇雞場地址時,不注重對地理位置的選擇,把場地建在村莊附近,一方面疫病容易流行,另一方面雞糞會造成空氣、水源的污染,在夏天造成蒼蠅、蚊子滋生,影響到居民正常生活;有的養殖戶將場地選擇在比較偏僻的地方,交通非常閉塞,導致人員、車輛進出場區非常不便,產品難以運輸出去;有的沒有把握好地形地勢,將雞舍建在了低洼地、迎風口等不適宜的地方,導致雞舍潮濕,被風刮倒(見圖1)等情況發生。
1.4 ?雞舍不規范 ?雞舍簡陋破舊(見圖2),一些農戶建造的雞舍通風透氣差,雞直接在地面休息,病死率高。雞舍和放養場地消毒不當,不同類型雞群混和放養。如果遇到陰雨不斷的天氣,雞舍地面陰冷潮濕,更有利于病原微生物滋生及寄生蟲生存,調查發現,作物地、林果園生態養雞的支氣管炎、大腸桿菌病及球蟲病發病率均高于其他養殖模式的養雞場。
1.5 ?雞苗質量差 ?某些農戶為了一時的方便,在選擇雞苗品種時不注重雞苗的質量,不按照市場的需求進行選擇,往往去購買一些上門銷售的雞苗,由于這些雞苗不是正規孵化廠出售,雞苗質量難以保證,這樣就造成了飼養難度的增加,很難成功進行飼養。還有一些農戶為了貪圖眼前的便宜,去進購一些沒有按照規定流程接種疫苗的雞苗,這些雞苗的疾病感染率非常高,甚至還會威脅到其他健康雞苗的生長,最后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1.6 ?生產方式落后 ?湖北省生態養雞主要是以廣大農民散養的方式為主,雖然規模化飼養在逐年增加,全省也已推廣“553”新型生態養雞模式。但新型養殖模式的覆蓋面還不夠廣,家家戶戶分散飼養的比重仍然很高。養殖過程中缺少專業的養殖設備,缺乏標準化、規范化的生產管理,許多養殖戶沒有接受過畜牧獸醫學科的專業培訓,同時不能提供基本的生產設施。大多數養殖戶沒有掌握科學的飼料配制技術,不能為散養雞提供營養均衡的全價配合飼料,農戶有啥喂啥,致使放養雞營養不良,體質下降,生長速度緩慢,影響其正常上市。湖北省生態養雞也存在以“千家萬戶”、“船小好調頭”等為主要特征的“小規模大群體”現象[10],生產方式落后、生產設施簡陋、生產水平低、養殖效益不高。
1.7 ?放養規模不恰當 ?如果無法控制好生態養雞的放養規模,就很難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養雞的規模大,放養地卻很小,這樣就很難進行管理;而養殖的規模小,又無法收到預期的經濟效益,部分農戶在噴灑過農藥的玉米地進行放雞,常常因為誤食噴灑過農藥的谷物和變質的飼料而死亡,還有部分農戶因為疏忽管理導致很多雞被老鼠或黃鼠狼刁叼食,增加不必要的損失。
1.8 ?破壞放養地植被 ?見圖3、圖4。
雞是雜食性動物,喜食嫩草,有掘地找食的習性,因此,生長在放養雞活動區域的草坪很容易被放養雞踐踏,遭到破壞,生態雞放養時間較長的地塊上的牧草沒有調養生息的時間牧草將被啄食刨盡,地面寸草不生,植被遭到破壞,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
1.9 ?產業化程度低 ?生態養雞從雞群飼養到產品銷售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目前,生態養雞的銷售多為原始產品(活雞、鮮雞蛋),而且以本地消費為主,屬于典型的“自產自銷”,養殖具有盲目性,生產方式原始,精深加工產品匱乏,附加值較低,副產品的利用率低。而且,全省范圍內具有一定規模的生態養雞企業為數不多,雖然有湖北欣華、蘄春李時珍、谷城荊山源等公司及合作社在進行規?;鷳B養雞生產,但這些企業在全國的知名度不高,缺乏能在全國叫得響的企業品牌,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生態養雞生產過程中存在各自為營的現象,千家萬戶面對市場,養殖戶間常常發生搶占市場的紛爭,尚未形成生態雞養殖、飼料生產、特色加工、銷售推廣為一體的產業鏈,產業化程度比較低。
1.10 ?疫病防控難度大 ?引起生態養雞疫病防控難的主要原因,一是生態養雞所選用的雞種一般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在疫病預防控制方面存在認識誤區,沒有提前預防的意識,缺乏有效的免疫程序,甚至出現病雞和健康雞混在一起的錯誤養殖方法,使疾病的控制難度加大;其次是生態養雞的生產設施簡陋、糞便無害化處理程度低、產品以鮮活產品上市為主,這些應當是造成生態養雞疫病增多的主要原因;再次是受畜禽養殖大環境影響,家禽疾病種類增加,舊病未除,又添新病,繼發感染、并發感染、混合感染或共同感染嚴重,很多傳染病的病原發生抗原漂移或變異,導致其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非典型化,不易診斷,防治難度加大。另外,地方雞種源性疾?。u白痢、禽白血病等)凈化工作沒有普遍開展,影響生態雞的健康生長發育,雞的死亡率較高,養雞生產效益降低。
2 ?應對措施
2.1 ?加強地方雞育種 ?我國地方雞品種資源豐富,列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家禽志》的有107個[11],生產類型多種多樣,是培育新品種的重要資源,地方優質雞育種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應以新的理論和技術方法對地方雞進行產業化選育,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雞種的優良基因,其生產性能必然會大幅度快速提高。要根據當地市場需求,培育專門化新品系,不同品系間進行配套生產,在新品種(系)培育時,要從體型外貌、生產性能以及產品品質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蚋鶕嶋H情況,針對市場需求進行商業化育種,可適當導入高產蛋雞的血統,提高產蛋性能[12]。
2.2 ?選擇優良雞品種 ?一方面,在品種的選擇上,應根據雞在野外的適應性和市場需求來確定,一般應選擇適應性強、抗病力高、覓食能力強、耐粗飼、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地方良種雞或以土雞血統為主的土雜雞。這些雞種有對環境要求低、活動量大、采食能力和抗病力強、肉質好、市場售價較高等優點,比較適合放牧養殖。從羽色外貌上宜選擇黑羽、紅羽、麻羽或黃羽青腳等地方雞種特征明顯的雞種。湖北省擁有江漢雞、洪山雞、雙蓮雞、麻城綠殼蛋雞、鄖陽大雞、鄖陽白羽烏雞、景陽雞等優良地方雞品種,這些雞種均具有適應性強、品質優異、風味好等優點,深受消費都歡迎;另一方面,對雞苗的選擇,雛雞和種蛋應來自有種雞生產許可證,并有產地動物防疫檢疫部門檢疫合格證,無特定疾?。ㄈ缜萘鞲?、雞新城疫、雞白痢、支原體、白血病、禽結核、馬立克病等)的種雞場,一棟雞舍、一個養殖小區和全場雞只應來源于同一個種雞場,不能從禽流感禽病疫區購進商品雞苗[13-14]。
2.3 ?科學養殖模式 ?在各級畜牧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生態養雞生產模式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研究設計出規?;鷳B養雞“553”養殖模式[2],其基本內涵是:一群雞規模不大于500 只,每畝放養地養雞不大于50只,兼顧產蛋,雞群飼養300d左右。要求選擇適宜的放牧場地,建立相互間隔200m左右的雞棚(舍)多個,每個棚舍面積40~50m2,每棚可飼養生態雞400~500只。實行小群分散、合理間隔、輪牧飼養。在“553”養殖模式的指導下,農戶養殖生態雞只平均收益40元左右,放養地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見圖5、圖6),目前全省規模化生態養雞規模已近4000萬只,可見,“553”模式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2.4 ?打造品牌 ?品牌是連接企業與市場的紐帶。實踐證明,消費者對品牌的需求和信任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前提,品牌上產品品質的保證。據報道,國內品牌雞蛋的售價比農貿市場同品質雞蛋的售價高40%~80%,這體現出了品牌的價值[12]。生態養雞的特色就是生產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在其養殖過程中投放的是無公害飼料,嚴格限制化學藥品和飼料添加劑的使用。其產品為天然環保食品,生產的雞肉及雞蛋產品具有安全、優質、風味上佳的優點,其安全性和食品品質有保障。所以,生態養雞的品質與價值呈正比, 應該努力打造并長期維護自己特有的“高品質,好品牌”形象,以不菲的價格進入消費市場。當前的消費現狀是:普遍的高消費能力,價格不是問題, 問題是產品是否有長期的高品質保障。規?;鷳B養雞場宜加大產品宣傳力度,樹立良好品牌形象,則以高價位增值創收, 完全可以彌補生態養殖飼養周期較長的不足[15]。
2.5 ?建立完善的生產與銷售產業鏈 ?2014年,湖北省成立了“湖北省青山綠水生態放養土雞專業合作社聯社”,這是我國首家專業生產生態土雞系列產品的合作社聯社。聯社的愿景是“牧者樂其牧,食者享美食”,即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營養健康、美味可追溯的放心土雞系列產品,為養殖戶提供產品銷售、技術指導、信息服務、發展規劃、宣傳推廣等專業服務。聯社已與中國惠民(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武漢中百連鎖倉儲超市等連鎖超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聯社進一步開展銷售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聯社的社員均將按照規定的標準養殖生態放養土雞,給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產品。聯社成員的基地都將裝有高清監控,24h監控養殖情況。同時,聯社承諾售出的每一枚土雞蛋“假一罰百”,殘次品“以一換十”,真正做到讓消費者放心,讓消費者安心。聯社的成立標志著湖北省生態雞產品生產與銷售產業鏈已然形成。
2.6 ?做好疫病防控 ?野外放養雞的活動范圍廣,疾病防治難度大,因此要從預防隔離、飼養管理、環境衛生、免疫接種、藥物預防等方面,全面抓好雞場的綜合防病工作。生態養雞疫病防控應該選擇自然界的中草藥,通過加工調制,以保健食品的形態進入日糧,達到食療、保健、防病等多個目的,并有利于提高生態雞產品品質。飼養過程中,應經常清除糞便、排除污物,保持清潔、干凈的飼養環境;定期交叉使用不同類型的消毒藥對雞舍進行消毒,對雞群進行噴霧消毒和飲水消毒,切斷病源的傳播。生態養雞疾病防范難度大,免疫工作要求質量高,按照免疫程序,逐羽免疫注射。發現病雞應隔離飼養,避免交叉感染。實行輪牧,以達到生物自凈的目的。加強飼養管理, 實行全進全出。另外,要防止天敵和獸害,如老鷹、黃鼠狼等[16-17]。
參考文獻:
[1] ?陳紅頌,李朝國,梅波,等.加快推進湖北省生態養雞的措施[J].湖北畜牧獸醫,2012,(1):13-15.
[2] ?李朝國,潘愛鑾,袁明波,等.規模化高效生態養雞“553模式”的編制與解讀[J].湖北畜牧獸醫,2013,34(2):99-101.
[3] ?程軍波,錢勇.略眼望湖北極目家禽業[J].中國禽業導刊,2008,25(9):29-33.
[4] ?舒鼎銘,陳寬維,蔣小松,等.肉雞遺傳育種與資源研究及其技術發展動態[J].中國家禽,2014,36(10):34-36.
[5] ?陳紅杰,陳寬維.中國家禽遺傳資源的保護、研究與開發利用[J].中國禽業導刊,2010,27(20):1-3.
[6] ?肖智遠,林敏,盧桂強,等.廣東省優質肉雞的育種[J].中國禽業導刊,2000,17(14):5-7.
[7] ?梁遠東,韋平,蔣玲.廣西優質雞的研究、開發與發展前景[J].廣西畜牧獸醫,2006,22(6):253-255.
[8] ?孫宏進,王勇,李建農.江蘇優質地方家禽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J].中國禽業導刊,2002,19(4):17.
[9] ?曹頂國,逮巖,韓海霞,等.山東省地方家禽品種資源開發現狀[J].山東家禽,2003(8):45-46.
[10] ?吳榮富.“小規模大群體”養殖模式的市場危機[J].中國禽業導刊,2003,20(6):6-8.
[11] ?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家禽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12] ?朱云芬.用科學方法提升土雞(蛋)產業的科技內涵[J].中國家禽,2012,34(11):69-71.
[13] ?韋鳳英,秦黎梅,覃仕善.放牧養雞技術規范[J].大眾科技,2009,124(12):134,138;
[14] ?胡迎東.對樟樹林綠色生態養雞模式的探討[J].江西畜牧獸醫雜志,2012(3):17-18.
[15] ?張少俠.規?;鷳B養雞的發展思路[J].畜禽業,2013,290(6):21-22.
[16] ?汪宏才,楊峻,羅青平,等.湖北省生態養雞場疫病防控與生物安全[J].湖北畜牧獸醫,2014,35(9):20-21
[17] ?姚國強,懷海華,周佰榮,等.一種新型的養雞模式“移動”大棚生態養雞[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08,(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