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凱歌 秦新生
摘要:通過實地調查培正中學校園綠化植物種類、頻度以及配置形式,共記錄了維管植物84科161屬194種。其中校園綠化用園林植物60科123種,依據景觀應用分類統計得出:喬木47種,占總數38%;灌木50種,占41%;地被植物26種,占21%。總結得出:培正中學校園植物景觀具有物種豐富、植物景觀豐富、造景形式新穎等特點。
關鍵詞:培正中學;植物;校園植物景觀應用 文章編號:1671-2641(2015)05-0003-56
中圖分類號:S688 收稿日期:2014-12-05
中學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成為課堂教育的有益補充,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品格的塑造,植物景觀在校園環境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對校園植物景觀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相關研究僅是部分城市中小學校園植物景觀的調查及分析,如植物配置、環境心理學、植物文化性設計以及生物教學等方面對植物景觀設計的探討,有關廣州市中學校園植物景觀的研究罕見涉及,因此本文選取廣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培正中學作為研究對象,對校園植物種類及造景特點進行分析,為校園綠化提供一定的參考。
1研究對象概況
培正中學創辦于1889年,是廣州市百年名校之一。在歷史上享有“北有南開,南有培正”之美譽。學校坐落在廣州市越秀區培正路,占地面積近7萬m2,綠化面積43048m2。校舍多是上世紀初的建筑,校門、美洲樓、圖書館、澳洲樓、王廣昌樓等都是廣州市文物建筑,顯得古樸典雅。校內古木參天,枝繁葉茂,優雅寧靜,百年的發展使得學校景觀建設日趨完善,歷史的沉淀也濃縮著學校自身景觀特色,獲得“廣州市花園式單位”“省一級學校”“全國百所名校”“省綠色學校”“國際生態學校綠旗”等榮譽。
2調查對象及方法
為了解廣州市中學校園植物景觀概況,筆者于2014年3月對培正中學進行了實地調查,記錄了植物種類、應用方式、在校園各區分布及各種植物在校園中出現頻率(即同種園林植物在校園各塊綠地植物造景中以各種景觀應用形式出現次數)等信息,同時拍攝校園綠地植物以及典型植物景觀圖片,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對校園植物材料按生活型、觀賞特性以及園林應用進行分類統計,分析校園植物物種組成及景觀特點,對其校園植物景觀造景及存在問題進行了討論,并提出優化建議。
3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植物種類包括校園內園林綠化植物和生物園栽培植物,共計194種,隸屬于84科161屬,植物種類多樣性較高,其中灌木樹種85種,占總數的45%;喬木與草本植物各54種,占27%,藤本植物應用較少。對校園綠化應用植物進行分類統計,其中喬木47種,占總數的38%;灌木50種,占41%;地被植物26種,占21%。根據植物調查出現次數進行統計,喬木共計120次,灌木180次,地被83次。對植物造景形式統計,喬木配置方式主要是孤植、叢植、列植;灌木和草本有色塊種植、基礎種植(綠籬、模紋色塊、花帶)、叢植以及片植(地被)等。
3.1校園植物物種組成分析
3.1.1喬木樹種
調查結果顯示,校園綠化用喬木樹種47種,隸屬于26科38屬。其中,落葉樹11種,隸屬于10科11屬;常綠樹33種,隸屬于20科24屬;落葉樹種與常綠樹種的比值為1:3。排在前四位的科是桑科(7種,25次)、棕櫚科(3種,15次)、木蘭科(3種,9次)、蘇木科(3種,9次)。喬木樹種出現頻率排在前五位的是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假檳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大葉榕Ficus virens var.sublanceolata、榕樹Ficus microcarpa、白蘭Micheliaalba。其次還有香樟Cinnamomumcamphora、木棉Bombaxceiba、洋紫荊Bauhinia vanegata、雞蛋花Plumeriarubra‘Acutifolia'、幌傘楓Heteropanaxfragrans等。
3.1.2灌木樹種
調查結果顯示,校園綠化用灌木樹種50種,隸屬于27科40屬,其中常綠灌木48種,占總數的96%,排在前4位的科是棕櫚科(8種,20次)、五加科(1種,18次)、龍舌蘭科(5種,12次)和馬鞭草科(2種,10次),應用最多的是鵝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其次有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假連翹Duranta erecta、蘇鐵Cycas revolut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等。
3.1.3地被植物
校園綠化應用的地被植物種類繁多,有18科26種,其中觀葉植物22種,彩葉植物6種,觀花植物5種,主要包括百合科(4種,10次)、腎蕨科(6次)、鴨跖草科(2種,6次)及天南星科(3種6次),應用最多的是腎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蚌蘭Tradescantia spathacea、白蝴蝶Syngonium podophyllum‘Albovirens,其次有玉龍草Ophiopogon japonicus‘Nanus、吊蘭Chlorophyum comosum、花葉冷水花Pilea cadierei、巴西鳶尾Neomarica gracilis及銀邊草Arrhenatherumelatius等。
3.2培正中學園林植物應用特色分析
3.2.1棕櫚科植物體現熱帶風情
具有濃郁的熱帶和南亞熱帶風光特色的棕擱科植物在現代嶺南園林中被大量采用,或植于路旁,或草地,或水邊,或成島,或成林,或成行,蔚然成風,堪稱嶺南園林植物最顯著的特色。據實地調查,棕櫚科植物在校園綠化中應用廣泛,常用的棕櫚科植物共有10種,應用頻率排在前五位的是蒲葵、假檳榔、散尾葵Dypsis lutescens、王棕Roystonea regia、棕竹Rhapisexcelsa,它們作為姿態優美的園景樹配置在校園建筑、道路周邊、草地、焦點及入口處等,向人們展現出獨有的姿態、干徑、樹葉等。
3.2.2熱帶觀花植物景觀豐富
校園綠地共使用觀花植物43種(隸屬于34科41屬),其中觀花喬木18種,花灌木19種,草本花卉7種,花色豐富,花期遍布一年四季之中。校園綠化所應用的開花喬木中落葉樹與常綠樹各占9種,如春季開花喬木有木棉、洋紫荊、黃花風鈴木Handroanthus chrysantha,夏秋季開花喬木有雞冠刺桐Erythrinacrista-galli、雞蛋花、白蘭、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秋冬季觀花喬木有紅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等,不但具有很好的美化效果,同時又賦予校園景觀具季相變化;花灌木春季有錦繡杜鵑Rhododendron×pulchrum、石斑木(春花)Raphiolepis indica,夏秋季有朱纓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狗牙花Tabernaemontana divaricata、夾竹桃Nerium oleander、假連翹、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大花鴛鴦茉莉Brunfelsia pauciflora、龍船花Ixorachinensis以及花期持續全年的琴葉珊瑚Jatropha mtegerrtma、筋杜鵑Bougainvillea spectabiBs等,花色有紅、粉、藍、黃、白和紫等;草本花卉有非洲鳳仙Impatiens walleriana、巴西鳶尾、美人蕉Canna indica、草豆蔻ALPinia hainanensis、文殊蘭Crinumasiaticum、鶴望蘭Strelitzia reginae等,這些植物使校園花開不斷、四季如春。
3.2.3彩葉植物營造青春活躍的氛圍
豐富的彩葉植物使得校園四季色彩繽紛,主要有12科19種,為龍舌蘭科、鴨跖草科、金縷梅科、大戟科及爵床科等植物。視覺效果鮮明的紅色系有變葉木Codiaeumvartegatum、朱蕉、紅背桂Excoecariacochinchinensis和紅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等;黃色系的花葉艷山姜Alpinia zerumbet‘Vaxiegata'、黃金榕Ficusmicrocarpa‘GoldenLeaves、金脈爵床5bnchezia oblonga和金邊龍舌蘭Agave amertcana var.margmata等;紫色系包括蚌蘭、小蚌蘭Tradescantiaspathacea‘Compacta、吊竹梅Tradescantia zebrina等;具斑塊和條紋的彩虹龍血樹Cordylinefruticosa、花葉假連翹Durantaerecta‘Variegata、百合竹Dracaenareflexa、花葉冷水花等。
3.2.4生物園增加植物多樣性
生物園植物種類豐富,有117種維管植物,隸屬于62科。種類較多的有龍舌蘭科(9種)、蕓香科(7種)、大戟科(7種)、薔薇科(5種)、桑科(4種)、桃金娘科(4種)和天南星科(4種)等。栽培方式為盆栽和地栽。綠地栽培植物中喬木有14種,包括洋蒲桃Syzygium samarangense、黃皮Clausena lansium、南嶺黃檀Dalbetsia balansae和菩提樹Ficusreligiosa等;小喬(高6-10m)7種,包括牛蹄豆Pithecellobium dulce、班克木Banksia integrifolia、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以及羅漢松Podoc'arpusmaocrphyllus等;灌木32種,有竹節蓼Homalocladium platyclcadum、光棍樹Euphorbia tirucalli、嶺南山竹子Gardniaoblongifolia、夜合花Magnolia coco、枸骨Ilexcomuta、玉麒麟Euphorbia nerifoliavar.cristata和巴西野牡丹Tibouchinasemidecandra等;草本植物15種,有大葉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蚌花和蕓香Ruta graveolens等;蕨類植物有槲蕨Drynaria roosii、巢蕨Neottopteris nidus、鐵線蕨Adiantumcapillus-veneris和圓蓋陰石蕨Humatagriffithiana等。盆栽植物約30種,其中盆景造型植物8種,有榔榆Ulmus parvifolia、胡椒木Zanthoxyhumbeecheyanum、樹馬齒莧(金枝玉葉)Portulacari afra等;盆栽觀賞植物四季秋海棠Begonia cucullata、斜紋亮絲草Aglaonema spp、紅雀珊瑚Pedilanthus tithymaloides等。生物園豐富的植物資源使學生們可以接觸到不同種類的植物,而特色植物的應用可引起他們對植物學的興趣,是一項重要的科普教育資源。
3.3培正中學校園植物景觀特色分析
3.3.1物種豐富,具典型的嶺南植物景觀特色
校園里植物資源豐富,種類達194種(含種下單位)。植物的應用充分體現了嶺南植物景觀特色,如具有南國風光的棕櫚科植物、榕屬景觀、豐富多彩的灌木和草花、七彩的色葉造景植物、美麗的室內觀葉植物及其他獨特的骨干樹種。
3.3.2植物景觀豐富,造景形式新穎
校園植物造景形式多樣,景觀豐富。中心綠地區建筑立面利用一些形體較為低矮的樹種,如將三藥檳榔Areca triandra、棕櫚Trachycarpus fortunet、棕竹以及蒲葵等用作耐蔭中層植物與高大棕櫚科植物搭配成熱帶景觀,蒲葵以喬木、灌木兩種形式造景,形成多層次的景觀效果;草坪綠地通過種植小蚌蘭色塊襯托叢植的蘇鐵,成為該處景觀的焦點,而遠處龍舌蘭、金邊龍舌蘭、軟葉針葵Phoenix roebelenii叢植與該處景觀相互襯托,使整個景觀靈活而生動;花池部分將紅過仔Eugenia uniflora以基礎綠籬和灌木球兩種形式組合進行綠化,紅果仔新葉紅色,且株型圓整,作花池組合綠化成為該處植物造景的一大亮點。
3.3.3各功能區植物造景風格迥異,彰顯校園文化
培正中學的校徽由紅色和藍色組成,這兩個顏色是培正中學的校色,百年來培正中學的優良傳統被校友們概括為“紅藍精神”。紅色代表熱情、積極向上,藍色代表冷靜、理智,表現出了培正人熱情沉穩的精神。校園各區景觀設計或典雅莊重,或樸素自然,或活潑開放,植物造景各具特色:在一些光照充足的地方種植木棉、雞冠刺桐等觀花樹種,營造出一派明媚燦爛的景觀環境,給人以積極、明朗的感覺,彰顯校園文化的紅色精神;而在背陰處選擇一些耐陰植物如蕨類、花葉冷水花、米仔蘭Aglaia odorata及天南星科的一些觀葉植物等形成靜謐的環境氛圍,讓人心情平靜,顯示出校園沉穩的藍色精神。
3.3.4大型喬木景觀,彰顯校園歷史厚重感
學校歷史悠久,古樹數量多且樹齡大多在50年以上,主要有榕樹、印度橡膠榕Ficus elastica、木棉、銀樺Grevillea robusta和石栗Aleuritesmoluccana等。這些大型喬木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就是有高大的外形和粗壯的干徑,體現出一定的氣勢,在校園綠地中孤植、對植或散植,與校園古建筑營造出一種古樸幽靜的氛圍環境和一種古老原始的自然面貌。
4結論與討論
培正中學校園綠化具有現代嶺南植物景觀特色,古樹名木以及人工引種栽培植物資源眾多,不僅能豐富校園植物種類、保存物種資源,還能服務于教學科研。大型古喬木彰顯了校園歷史厚重感;植物造景形式靈活多樣,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氛圍,彰顯出校園文化,同時滿足了校園綠化、美化、生態以及學校師生交往活動等需求。
然而部分植物景觀造景及養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如操場區與生活區交界設置的一道綠色屏障,滿足了植物造景的功能性要求,但中層灌木應用了朱槿、狗牙花、朱蕉、海桐、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錦繡杜鵑、紅花檵木、花葉艷山姜、龍船花等十多種植物,卻沒有考慮植物之間疏密、層次以及色彩的搭配,景觀效果擁塞而繁雜。又如,教學區地被采用多種植物材料,如百合竹、蚌花、翠云草Selaginellauncinata等分片種植,形式呆板,叢植的朱蕉作為景觀主景顯得薄弱,應豐富其造景形式,增加植物之間的協調性,突出景觀主題。此外,校園多處植物景觀因缺乏管理,任植物自然生長而顯得雜亂,應加強植物景觀的養護與管理工作,適當疏除、修建等以保持校園景觀的整潔、美觀。可給校園綠化植物掛標牌,注明中文名、學名、習性和功用等,傳播植物學科普知識,更好地發揮服務教學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