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秋

2006年,在清華大學讀書的亓亞烜,幸運地成為國內最早一批接觸到SDN(軟件定義網絡)技術的人。當時,清華與美國斯坦福、伯克利大學同步進行SDN研究。它們一起發論文,相互交換學生,展開項目合作。亓亞烜曾到硅谷學習,親歷了SDN的興起。
2011年,亓亞烜博士畢業后成立公司,致力于SDN產業化。他給公司起名“云杉”,這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杉樹,寓意在云計算行業中能夠成為一家有中國DNA和特色的常青企業。
與大公司的PK與合作
在亓亞烜看來,SDN并不是一項新技術。過去這些年,網絡設備巨頭一直在做SDN,因為復雜龐大的網絡離不開軟件控制技術。只不過巨頭做的SDN是“封閉的”,以此保障自身壟斷的利潤。
但在2009年,谷歌開始研發SDN,因為那時它們數據中心的網絡已經復雜到商業化產品無法滿足的地步,所以不得不定制自己的網絡,把原來人工的事變成軟件的事,從而更有效、更安全地去運維更大規模的IT設施。谷歌的腳步也帶動了運營商巨頭。這期間,開放設備、開放網絡協議興起,開放網絡產業鏈逐步成型,像云杉這樣的初創企業也有機會參與SDN市場了。
公司創立伊始,亓亞烜他們希望能像美國那些SDN企業一樣,專注于SDN技術,但后來發現,中美兩國市場存在巨大差異。美國客戶的技術和整合能力很強,它們自己就可以把計算、存儲、網絡整合起來,做成一朵云。但在中國,大多數企業不具備這樣的技術能力。“于是,我們決定去做云,把SDN作為后端的支撐技術,這樣,我們做出的云就有了SDN的基因”。
因為具備SDN的基因,云杉的云具備很多優秀特性。首先SDN能夠提供云計算的網絡安全。目前,市場上很多安全產品僅從服務器端來處理安全問題,但SDN能從另一個維度——底層網絡來監控安全。多維度的協作,可為云提供更好的安全防護。SDN也為云帶來規模優勢。云杉設計了三層網絡架構,每層都采用分布式處理,這讓它的技術目前可同時支持100個數據中心,每個數據中心100個機柜的規模。此外,利用網絡虛擬化,云杉實現了多家網絡異構設備的統一集成。這樣,多類用戶和多類云服務能動態銜接起來,豐富了云端的類型,擴大了云業務的部署規模。
云是一個大生態,云杉從2012年開始培育自己的生態圈,最初與一些小企業合作,后來,云杉的生態圈中也出現了微軟、思科、中國移動等大企業的身影。亓亞烜說,云杉最核心的就是SDN技術,他們愿意與任何大企業PK和交流技術。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它們贏得了大企業的認可,逐漸贏得了合作。
這其中最有趣的是與思科的合作。本來,開放的SDN技術對思科是一種挑戰,思科為什么愿意與自己的挑戰者合作呢?這是因為在網絡設備開放、標準化后,相當多的設備已低利潤化,越來越多的價值來自網絡服務和應用。思科也意識到這個潮流,它在向高端網絡和服務發力。在云杉和思科合作向企業交付的混合云中,周邊使用廉價開放的網絡設備,核心使用思科設備。思科解決跨數據中心異地互聯、100G網絡傳輸等問題,而云杉實現混合云的統一管理。
最近,云杉和微軟、思科推出了混合云體驗計劃,邀請技術達人來體驗混合云的使用和運維。
三類客戶
混合云是云杉看好的方向。市場調研公司和業內的一些看法認為,“2015年是混合云的爆發年”。
在亓亞烜看來,公有云是巨頭們的事,而混合云,才是云杉的發力點。與游戲、移動應用和開發者不同,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和云化相對復雜。這些企業的業務不太可能全都放到公有云上,他們一部分要使用自有IT資源(構建于用戶數據中心),一部分用云杉提供的虛擬私有云服務(構建于云杉合作數據中心,與其他企業IT隔離的專屬IT資源),還有一部分放在公有云上。“云杉希望幫助傳統企業在走向云端的過程中更容易些。”亓亞烜說,“云杉負責把這三部分IT資源用SDN打通,統一管理和進行安全配置,并保證企業IT運營與之前的流程基本一致。”
在做混合云的過程中,云杉像大多數初創企業一樣,采取了相對輕盈的運作模式,它提供軟件技術,加盟的數據中心提供機房和設備,雙方一起提供混合云服務。目前,已有9家數據中心加盟,其中5家對外運行。
企業級云市場雖然潛力巨大,但來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也不小。不過,亓亞烜認為兩類客戶可能最先破冰:一類是正在興起的做大數據的客戶。這類客戶規模不大,但都是為大公司和大機構做數據分析。而大數據分析并不是現有公有云平臺所能做的,一定是針對大數據應用做過底層優化的平臺。
還有一類是外企客戶。因為業務的不確定性,這些企業在海外開展業務時,往往不愿意采購設備,而希望采購中立、服務品質高的云服務。特別是這類客戶需要適配多種設備的虛擬網絡,以便讓全國各地的員工能夠動態接入,還能與海外總部對接,這恰好是云杉的優勢。
除了這兩類,央企和政府部門也是最早一批走向云端的傳統機構。這類客戶強調自主可控,而云杉自主開發了整套數據中心的控制系統,正好符合需求。
現在,云杉正在這幾類市場上摸索拓展。
當年,由斯坦福大學的教師和學生創辦的SDN創業企業Nicira于2012年以12.6億美元被VMware收購,造就了SDN業界的神話。亓亞烜希望云杉也能成為一家小而美的公司,能撬動數以億計的業務市場。他經常與公司同事說,云杉的軟件技術讓公司中每個人都能“搞定”一個數據中心,這個數據中心繼而又能帶動上千萬元的業務。長期來看,只要把生態圈建立好,形成影響力,云杉就一定有好的前景。自創業以來,云杉已獲得來自美國硅谷的多家風投公司的投資。
“我們非常關注中國廣大的運維工程師群體。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其中的大多數人卻日復一日地重復著繁雜卻低效的運維工作,而這些工作必將被機器取代。他們會成為真正推動這件事(云計算)往前走的力量。” 當年也曾在機房天天費力倒騰機器的亓亞烜說,“一旦他們掌握了這些順應大勢的技術,思想和雙手被解放出來,中國的IT環境將更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