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秋

如果觀察芯片巨頭的交替更迭,德州儀器(TI)是唯一一家在過去50年間一直保持在Top10行列的企業,這一點連英特爾都要自嘆弗如。分析這家企業長青的秘訣,有一點至關重要,就是它能在歷次產業革命中,都實現成功轉身,而這有賴于它靈敏的市場嗅覺、技術創新及強大的執行力。
上世紀50年代硅產業革命伊始,TI踏足芯片業,發明集成電路,制造了全球第一臺晶體管收音機和第一臺集成電路電腦;在上世紀90年代英特爾稱霸PC行業后,TI轉身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芯片企業;10年前,在手機芯片企業交錯變化之際,TI再次轉身聚焦模擬和嵌入式業務,成為全球最大模擬電路企業。最近,我們采訪了TI業務運營執行副總裁Brian Crutcher先生,就TI如何面對互聯網新經濟進行探討。
Q: 德州儀器從上至下都有拜訪客戶的文化,同事之間還會“競賽”拜訪客戶的數量。在互聯網時代網絡溝通方式,這對公司既有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方式是否產生了沖擊?
A: 現在,很多客戶喜歡網上溝通方式,所以,我們在網站建設上進行了大量投入,使我們的產品更容易被找到,應用說明和產品技術文件更容易使用,我們在網站上也提供了1200種參考設計,涵蓋從工業、汽車、個人電子產品、企業到通信的廣泛應用,這在行業中是領先的。
我想我們盡力做的是培養“網絡優先”的文化。既然人們都在使用網絡,在網上搜索和購買各種東西,我們就要改變思維模式,要確保TI的網上商店具備最佳的設計和好的體驗,從而幫助電子設計工程師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買到TI的產品。
Q: 互聯網公司這幾年成為半導體企業的重要客戶群,相比傳統企業,他們有什么不同?
A: 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在設計互聯設備,像可穿戴、互聯的醫療電子設備等。他們希望通過這些設備,讓用戶感覺更安全、更好用甚至更有趣一點。我們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與其他客戶類似,都是在早期介入。相比較而言,互聯網公司比較缺乏硬件經驗,我們需要給他們更好的培訓,讓他們了解到做硬件和做軟件的不同之處,同時給他們提供技術支持的保障。我們也看到,國內發展較快的互聯網公司,在業界已經領先了,我們需要把有創意的新品盡早分享給他們,使他們在市場上表現得更好。
Q: 創客和開發者開始在中國興起,一家初創公司可能在3年內就迅速成長為一家大公司。TI這樣的大公司是否針對這些小客戶制定戰略?
A: 我今天早上就拜訪了一家只有幾個人的中國初創企業,我們確實已經看到了這個趨勢。事實上,很多創客來自大學,很多創客團體就設在大學中。因此,關鍵在于與大學保持良好的合作。我們每年舉辦很多大學競賽,其中也包括創客活動,去年TI贊助了教育部主辦的中美青年創客大賽。TI在各個高校的實驗室超過1000個,我們向他們提供創新技術和最新開發工具,創客也可以在TI網站上找到所需的技術支持,這讓我們與創客有很好的聯系。與此同時,TI本地團隊也會與創客和開發者保持密切聯系。
Q: 能跟我們談談目前TI關注的新興科技潮流嗎?
A: 我們看到第一個正在形成的趨勢是工業物聯網,這里面會使用從超低功耗無線連接、電源管理到非常先進的嵌入式處理和模擬技術。第二個是半自動車輛。今年CES上展出了許多全自動車輛,我們認為這是通過多個階段來實現的,所以現在我們關注的是半自動車輛。這里涉及傳感器和高性能處理器技術,兩者結合起來能對駕駛狀況進行準確判斷,幫助駕駛員做出駕駛決策。第三個領域是正在形成的智能電網,這里需要非常多的創新技術,比如高壓技術、驅動技術、電動汽車快充電技術、隔離技術以及和氮化鎵、碳化硅技術。第四個是通信基礎設施領域,其中集成式“輕無線電”是在室內進行熱點部署的技術,在5G發展過程中,它可作為戶外大型基礎設施的輔助。第五個是隔離技術,尤其是高數據速率的數字隔離和高壓隔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