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富裕社會中貧困的消除:加爾布雷思的探究及啟示

2015-05-30 02:00:26張士引
北方論叢 2015年5期

張士引

[摘要]貧困表現為人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富裕社會”中的貧困表現為私人生產、物質生產的過剩和公共生產、精神生產的不足。加爾布雷思認為,美國“富裕社會”中貧困的原因是不平衡的“二元經濟體系”,只要實行“新社會主義”,實現“計劃體系”和“市場體系”的平衡,就能解決“富?!北澈蟮呢毨栴}。由于這一設想是以不改變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為前提的,所以,只能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改良。只有揚棄經濟學的“傳統智慧”,建構以促進“每個人的自由發展”為目標的“全面生產”經濟學,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富裕社會”中的貧困問題。

[關鍵詞]富裕社會;貧困;二元經濟體系;新社會主義;“全面生產”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069.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5)05-0141-07

Abstract: Poverty is that the basic need of people can not meet. The poverty of “affluent society” is mainly the surplus of private production and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public production and spirit production. “Total production” refers to meeting the comprehensive needs of people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Galbraiths “affluent society” theory,unbalanced “dual economy”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poverty.Implementing the “new socialism” and constructing “balance” Economics is the main solution to the poverty. The precondition of his measures is not to change 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capitalism,which determines that it can only be a palliative improvement. Only by abandoning the “traditional wisdom” of economics, establishing“total production” economics to promote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can we eliminate the poverty problem in the “affluent society”.

Key words:affluent society; poverty;dual economy;new socialism;“total production” economics

[收稿日期]2015-07-02

[基金項目]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自由個性之路——基于勞動異化、物化及其揚棄的視角”(CXJJ—2014—428)

羅伯特·L.海爾布羅納和威廉·米爾博格在其《經濟社會的起源》一書中提到:“在美國主要城市里的人行道上,看到無家可歸的人蜷縮成一團,這告訴我們即使富裕的國家也會窩藏著貧困?!盵1](p.2)保羅·A.薩繆爾森(Samuelson,paul.A)在其《經濟學》一書中,不僅談到了富裕中的貧困,而且對歷史上各國曾經發生的貧困進行了分類:“各個國家曾經發生過三種貧困:由于饑荒和生產能力不足而引起的老式貧困(ancient poverty);體制上的原因造成購買力不足而引起不必要的豐裕中的貧困;GDP很高但由于不恰當、不公平的分配而造成的貧困。”[2](p.223)

舒爾茨在發表于1965年5月《美國經濟評論》第40卷的《貧困的經濟學——一位經濟學家關于對窮人投資的看法》一文中倡議,經濟學家應該將關于貧困問題的理論納入經濟學的研究范疇[3]。前世界銀行行長詹姆斯·D.沃爾芬(James.D.wolfensohn)在為《2000—2001年世界發展報告:與貧困作斗爭》所撰寫的前言中指出:“豐裕中的貧困是我們這個世界中最大的挑戰”,并號召:“用我們滿腔的激情和專業化的手段與貧困作斗爭”[4]。

美國新制度學派經濟學家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對“富裕社會”中貧困問題的關注更加具有代表性。他在1958年的出版The Affluent Society(2009年中文版譯名為《富裕社會》)一書中指出,20世紀50年末的美國已經具備了消滅貧窮和流離失所的力量,美國正在告別貧困時代,進入“富裕社會”,但私人富足、公共貧困,公共部門建設遠落后于私人部門。他主張兼顧效率和社會公正,在積累財富時要注意社會均衡發展,“國家要在市場中扮演積極角色”,要“把消除富裕社會的貧困置于社會和政治的中心地位……讓我們捍衛自己的財富,不能讓某些人以保護財富之名,而只給這個星球留下毀滅的灰燼”[5](中譯者序)。

與以往經濟學家對富裕中貧困問題的關注不同,加爾布雷思不僅正視這一問題,而且提出了具體的解決之道。他認為,進入“富裕社會”的美國仍然存在兩類貧困,即人的貧困和公共貧困,而政府主導的“二元經濟體系”則是導致兩種貧困的主要原因。政府加強干預,建構實現私人生產與公共生產的“社會平衡”和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的“投資平衡”的“平衡”經濟學,是“富裕社會”中貧困問題的解決之道。不過,這一探索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經濟基礎前提下進行的,難免失敗的命運。

隨著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基本實現,21世紀的中國已經進入過剩經濟時代,人民群眾的物質需要已經能夠得到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人是“文化”的動物。這里的“文化”取“人文化成”之意,包括人的社會需要和精神需要兩個方面。參馬擁軍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夢——從“天下大同”到“全球一體”的科學發展歷程》,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59頁。需要已經提上日程。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中國不僅有能力完成加爾布雷思所期待的建構“平衡”經濟學的任務,而且有能力超越加爾布雷思的“平衡”經濟學,以馬克思的“全面生產”理論為起點,構建“全面生產”的經濟學,以徹底解決“富裕社會”中的貧困問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一、“富裕社會”中貧困的主要類型:人的貧困和公共貧困

加爾布雷思認為,雖然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勞動生產率有了極大的提高,物質財富迅速增長,已經具備了消除貧困的物質基礎,但貧困問題仍然突出,貧困表現為“人的貧困”和“公共貧困”兩大類型。

(一)人的貧困

“富裕社會”中人的貧困具體又可分為兩種類型: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絕對貧困是指,雖然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也已經具備了消滅貧困和流離失所的能力,但為了避免打擊那些創造了大量財富階層的發展動力而漠視調節社會收入分配從而造成的貧困[5](中譯者序)。相對貧困則指,在“富裕社會”中,“如果人們的收入遠遠落后于社會共同體的平均收入,即使他們的收入足以生存,他們依然是貧窮的。由于他們不具備社會共同體一般意義上的體面生活的最低要求,因此按照共同體的一般的評價標準,他們是不體面的……他們是墮落的,因為他們的生活范疇或層次已經超出了共同體可接受的范圍?!?[5](p.225)。

根據“富裕社會”中貧困問題發生的變化,以及貧困程度的不同,加爾布雷思又將貧困群體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被稱為個案的貧窮”,“通常情況下,個案貧窮總是與遭受貧窮的個人的某些特征具有某種聯系”,“例如精神障礙、疾病、無法適應工業化生活、未能控制生育、酗酒、對極少數人的歧視、教育狀況不佳,或者在有些情況下幾種缺陷兼而有之”。“在每一個共同體中,人們都能遇到這類貧窮的人,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也不管這個共同體有多么富庶,或那個時代有多么繁榮”?!暗诙惥褪撬^的‘孤島貧窮,就是那種自身表現為‘孤島式的貧窮”,“這個孤島上的人們顯然是受到環境中某些共同因素的影響而表現出這種貧窮狀態”。“大多數的現代貧窮現象都具有孤島特征,而這些‘孤島就是農村和城市的貧民窟”?!肮聧u貧窮現象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所有社會共同體常見的各種力量,限制或完全阻止了共同體成員參與到具有穩定回報的經濟生活中去”。這些常見的限制力量主要有種族、落后的教育狀況和家庭的破裂等等。“無助和被社會拋棄的感覺以及隨即而來的道德衰落,也都是這種共同災難的產物”[5](pp.226-228)。

亨利·喬治在《進步與貧困》一書中指出:“財富的確有巨大的增加,一般的舒適、閑暇和講究程度也提高了;但是這些利益不是普遍的。最底層沒有分享好處。”[6](p.15)這正是對財富的增長與社會底層狀況的每況愈下進行的深刻揭示。對于進入“富裕社會”的美國,加爾布雷思也有類似的闡述,他指出:“經濟增長——即產值的擴張,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對大眾有利”,“經濟增長仍然沒有給普通人帶來生活改善的指望”?!翱偖a值的增長將在收入金字塔的底部留下永遠存在的邊際貧窮”[5](pp.77-78)。而且在當時的美國,加爾布雷思認為,人們對作為經濟問題的貧富不均現象的關注興趣正在下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盡管這個問題持續存在,而且日趨嚴重,但它并沒有顯示出人們預見的促成暴力反應的趨勢”[5](pp.68-70)。

凱恩斯將人類的需要分為“絕對需要”和“相對需要”。“絕對需要”是每個人固有的客觀需要,“相對需要”不是自身固有,而是相對于同伴而言的、滿足與否對自身沒有客觀價值的需要。只是這類需要的滿足“使我們凌駕于同伴之上,讓我們感到比同伴優越”[7](pp.365-366)。在美國,“與財富相聯的奢侈花費和炫耀曾經一度是確保獲得顯赫聲譽的源泉”,但進入“富裕社會”以后,情況似乎不再如此了,這也是影響人們對貧富不均問題態度的重要因素。加爾布雷思指出,在發達國家,增加產量是貧富不均問題導致的緊張關系的調解劑。在產量增加的情況下,“即使貧富不均持續下去,為解決這個問題而可能導致的棘手的沖突則是可以避免的”,“產量的增長已經消除了與貧富不均有關的諸多尖銳的緊張關系”[5](pp.77-79)。因此,整個社會對生產本身的關注已經超過了對生產對于滿足人們基本需要的功能的關注,而且人們徹底改變了生產的初衷,主要關注私人產品的生產,增加生產成為轉移視線、緩解矛盾的另一種選擇,進而進一步淡化了對貧富不均問題的關注[8],結果使“富裕社會”中貧富不均問題的解決變得更加渺茫。

(二)公共貧困

從二戰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加爾布雷思一直密切關注“富裕社會”中的貧困問題,尤其是公共貧困問題。《富裕社會》一書并不是加爾布雷思為美國社會歌功頌德,而是直指美國社會富裕背后存在的貧困問題。書中提出了一個二元命題:“私人的富足和公共的污穢”(private opulence and public squalor)。這里“公共的污穢”指的就是公共產品或服務的匱乏,即公共貧困,這是和“人的貧困”并行存在的貧困的另一個維度。加爾布雷思認為,私人生產與公共生產、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的失衡是“富裕社會”的顯著特征之一。政府干預失當、依靠對生產的“依賴效應”(dependence effect)制造出來的人們對財富增長的過度追求,是導致兩種生產嚴重失衡進而產生公共貧困的重要因素。

“在經濟學誕生的時代,人類有四種最緊迫的需求:食物、衣服和住所,此外就是有序的環境,而有序的環境又為前三者提供了保障。”加爾布雷思指出,前三者依賴以市場為導向的私人生產,后者是政府職能的體現,但“作為政府職能而提供的秩序,幾乎常常是不可靠的。除了少數例外的情況,政府提供的秩序也過于昂貴。保障秩序的借口也經常為政府貪婪地剝奪人們賴以生存的方式提供了機會。”作為那些必須集體支付的服務,包括“市容管理、公共安全、大眾識字率和衛生的整體利益、流行病控制,還有國家安全”,“盡管它們是在直接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才進入人們的整體需求計劃之中,但其緊迫性的增長可能超過財富增長的速度。如果財富的增長還伴隨著人口數量和人口密度的增長,那么情況就更加如此了”。在美國統治者看來,公共服務的任何增長都是一種內在的邪惡趨勢的表征,因此,“即使是最普通的公共服務也可能對被納入社會革命的范疇,因而橫加阻攔。”[5](pp.109-111)政府的這種不恰當干預正是美國社會富裕背后公共貧困依然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政府的不恰當干預之外,公共服務的滯后以及私人產品富足與公共貧困之間的嚴重不平衡也是公共貧困的重要表征。通常情況下,“人們為了享有他們極為需要的公共服務,需要交出多少私人收入和產品”,“人們從私人產品和服務中得到的享受和公共機構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的享受之間總有一種平衡”,然而,“需求管理和競爭的作用是為私人生產效勞”的,于是,“公共服務將天生有一種落在后面的趨勢”。加爾布雷思指出:“在發展的狀態下,大規模交通工具侵襲社會的耳目時,是為了更多的啤酒,而不是為了更多的學?!盵5](pp.186-187)。這正是私人產品而不是公共服務或設施成為生產的主導的真實寫照。另外,在“富裕社會”中,私人產品的富足與公共貧困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尤其是當私人生產商品所得的財富引起了公共服務的供應危機時,這種反差將表現地更加淋漓盡致。

這種反差所引起的更為深層的道德影響是引發公共貧困的又一根源。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社會中,“大城市的報紙每天都講述自治市和大都市基本服務的不足和缺點”,如“學校既古老又過度擁擠,警察力量不充足,公園和娛樂場地不夠,街道和空地骯臟,衛生部門裝備不齊,并且缺少人手。在城市工作的人進城乘坐的交通工具不能得到保證,而且條件很差,情況越來越糟。”盡管如此,“私人生產的商品日益豐富的故事”卻“成功地勝過了對這種公共貧窮的討論”。由于“精神的保持和恢復主要是在公共領域內”[5](p.181),這種為追求私人產品需求而造成的嚴重道德失衡正是精神生產缺失導致的公共貧困的典型特征。

二、“富裕社會”中貧困的原因:二元經濟體系的嚴重失衡

對于解決美國社會中私人生產的富足和公共生產貧困的問題,加爾布雷思是從探究美國二元經濟體系嚴重失衡的原因入手的。他指出:“計劃”盡管被冷戰時期的西方國家看成一個十分污濁不堪的詞,但美國的“經濟體系不管有著什么樣式的、帶有意識形態色彩的名稱,它的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是有計劃的經濟”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美國的經濟體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方面是由技術上充滿活力、大規模資本化和高度有組織的公司組成的世界;另一方面則是數十萬傳統的小業主”[9](pp.6-10)。前一方面是“計劃體系”,后一方面就是“市場體系”。加爾布雷思認為,計劃體系過于強大,而市場體系過于弱勢,兩大體系發展不平衡正是美國社會富裕背后貧困的根源。

(一)強大的計劃體系確保了生產者主權的形成卻導致了消費者主權的喪失

加爾布雷思指出,計劃體系通過“把大量金錢和技術手段投入到報紙、雜志、室外廣告牌上面,尤其是要投入到無線電臺和電視方面”等方式保持它對公眾的影響力,“為了它的產品的利益,計劃體系對它與公眾的溝通所實施的控制,即便不及教會那樣全面而徹底,但在范圍上也已足夠廣泛”,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使公眾堅信它們的所作所為的價值所在,并使公眾對于他們的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性抱有深刻的信念。他們對消費者所做的這些無孔不入的宣傳和說服工作,“都在強調一個事實:商品消費,是一切快樂之源,是衡量人類成就的最高標準”,他們甚至“把消費視為人類幸福的基礎”。這就造成了生產者和消費者在經濟發展中主次地位顛倒的局面。然而,“計劃體系對于媒體的影響力,不在于它能夠直接控制媒體的話語權,而是它有能力通過媒體,讓它的需求獲得充分認可,并最終通過公共政策而表達出來?!盵10](pp.180-182)這便使計劃體系通過控制媒體達到了控制消費者的目的。這種控制的后果是使人們逐漸淡化了對公共產品和服務貧困的關注,同時,也不可避免地使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計劃體系不僅通過媒體使生產者的主權地位得以確立,使消費者的主權地位被迫喪失,而且通過他們與官僚機構的共生關系來控制政府。因為“要控制需求,就需要控制政府。某些特定需求的產生,必須以政府在經濟方面采取的補救性措施為前提條件——對于汽車的需求,需要政府在公路建設方面加大指出;對于飛機和空中旅行的需求,需要政府在機場和航線方面加大支出”。所以,就“生產者對于消費者(或其商品的其他使用者)具有某種程度的控制權這一點”,計劃體系“對于價格、成本、消費需求和政府的控制,無非是一種權力應用的一部分。”[11](pp.154-156)計劃體系對媒體和政府控制權的強化,還能起到弱化社會目標中與計劃體系目標不一致的公共需求。這些公共需求是由市場提供的,但市場體系的弱勢使公共目標的缺失進一步凸顯出來。這也是導致公共貧困的重要原因。

(二)虛弱的市場體系加劇了公共需求的貧困

由于兩種體系力量對比懸殊,計劃體系有力地控制著它的運行環境,市場體系只能迫使自己適應那種無法控制的力量[10](p.204)?!笆袌鲶w系和計劃體系之間的這種不平衡現象,將會長期存在”,“如果不進行強有力的改革,經濟的發展趨勢,將是嚴重的貧富分化現象?!盵10](p.229)由于計劃體系超強的控制能力,這使它能只關注與自己目標一致的領域,而將與自己目標不一致的領域拋給市場,這樣,市場就成為公共需求的主要提供者。但公共領域的許多需求具有公益性質,市場的宗旨是利潤至上,它追求以最小的投入產出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市場的宗旨和公共領域公益性質的背離,將會導致公共貧困問題進一步加劇。

強大的計劃體系通過控制政府將自身的需求塑造和解釋為公共政策,進而將自己的目標解釋成為社會的目標[11](p.186)。這樣便“在計劃體系所生產的商品和所提供的服務與國家所提供的服務和并不服務于計劃體系的需要的服務之間,造成了一種自然失衡的內在傾向”[10](p.328)。但由于計劃體系內企業目標和公共目標的沖突,公共目標在和計劃體系內企業的競爭中往往處于劣勢地位,這種劣勢是市場體系弱勢地位的反映,這樣公共貧困因為市場體系的虛弱而進一步加劇。

加爾布雷思把貧困產生的原因歸咎于二元經濟體系的失衡,寄希望于通過實現兩大經濟體系的平衡來解決貧困問題,這無異于揚湯止沸。因為他只看到了資本在促進生產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卻沒有看到資本在導致人的異化方面的消極作用。加爾布雷思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因為他生活在以私有制為經濟基礎的社會中,“正是私有制”使他“變得如此愚蠢而片面”[11](p.189),這也正是他的理論不能解決他的問題的關鍵癥結之所在。 三、“富裕社會”中貧困問題的解決之道:實行“新社會主義”

加爾布雷思認為,經濟體系中處于壟斷地位的計劃體系和處于弱勢地位的市場體系之間的鮮明反差已經對美國社會帶來了損害,并與公共目標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要終止這種損害,實現整個經濟體系和社會公共目標之間的一致,就要對市場體系加以扶持,以對強大的計劃體系形成抗衡,同時,對消費者權力加以培植,以對強大的生產者權力形成抗衡,以此形成計劃體系和市場體系、生產者主權和消費者主權之間的平衡,這是解決“富裕社會”中貧困問題和貧富不均問題的主要途徑,要形成這種平衡,就要實行“新社會主義”。

在加爾布雷思看來,“新社會主義”在內涵、工人階級的地位及所關注的內容等方面已經與舊的傳統的社會主義有了根本的不同。“舊的社會主義,更多地屬于意識形態范疇”,“新社會主義……是現實環境的逼迫的結果……這種具有逼迫作用的現實環境,指的是市場體制滯后的發展”,所以,“新社會主義”主要屬于經濟范疇。對于工人階級的地位,加爾布雷思認為,與傳統社會主義將工人看成被剝削者不同,在現代資本主義計劃體系中,工人不但已經不是被剝削者,而且“可以得到工會和政府的保護,另外,由于他們的雇主能夠把工資增加的成本轉嫁到公眾身上,因此,他們自身也可以從公司的這種市場權力中獲益。相對于市場體制的工人而言,計劃體制的工人,相當于特權階層”[10](p.311)。正因為如此,傳統社會主義的號召力逐漸減弱了,而新社會主義的吸引力卻大大增強了?!靶律鐣髁x”主要關注公共需求問題,它“可以為人們提供住房、衛生保健和地方運輸。在寒冷氣候下的取暖供應,在人們生病時提供的醫療救助,在上下班時提供的交通便利”等都是“實實在在的需求”。這些在市場體系中發展滯后的行業,“不但對于公眾的舒適、安寧和幸福感有著特殊意義,它們對于人們的正常生活而言,也可謂關系重大?!盵10](pp.312—313)加爾布雷思指出,在市場體系處于弱勢地位的情況下,有關公共需求的行業“不可能正常運轉,也不可能獲得發展機會。然而,對于公眾而言,這些行業卻是必不可少的”,“對于這些行業來說,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通過公有制將其完全組織起來。這就是新社會主義,它重點關注的,不是經濟社會中強者的處境,而是弱者的處境。”[10](pp.314-315)所以,加爾布雷思將實行“新社會主義”看成公共貧困的解決之道。

對于“新社會主義”的實施,加爾布雷思從重新定位政府職能,使政府擺脫計劃體系的束縛、采取有效措施,限制計劃體系的權力、充分發揮政府在支持市場體系發展中的作用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加爾布雷思強調,政府行為“在推動計劃體制的目標實現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政府的這一功能而形成了這樣的信念:凡是符合計劃體制的目標和需求的,也必然符合公共利益的需求。凡是能夠服務于計劃體制的政策,也必然會成為可行的公共政策?!倍笆虑榈恼嫦唷眳s是:“在計劃體制追求的目標與適應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的目標之間,有著本質的差異?!盵10](p.274)要消除這種差異,政府就必須使計劃體系的目標和公共目標實現一致,要實現這種一致,就必須使政府擺脫計劃體制的控制。只有擺脫了計劃體制控制的政府,才“能做到全身心地為公共目標服務,才有可能考慮如何開展那些須由政府采取行動的改革計劃”[10](p.250)。

在限制計劃體系的權力方面,加爾布雷思認為,對于經濟的最薄弱部門而言,實行社會主義是絕對必要的?!凹幢闶窃谀切嗔姶蟮慕洕块T,實行社會主義的必要性也十分突出。權力來自于官僚主義的共生關系的計劃體制,也需要全部或部分地把社會主義作為解決方案?!盵10](pp.318-319)此外,加爾布雷思還強調,要通過有固定利息的有價證券的方式購買計劃體系內的成熟公司并將其完全國有化,通過政府利用稅收實現收入平衡,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限制計劃體系權力,減少社會中的貧困現象。

對于政府在促進市場體系發展發揮作用方面,加爾布雷思認為,政府應該支持“小工商業者為穩定價格和產量而采取的聯合行動”,“對市場體制的價格和生產”由政府實行直接管理,“給予市場體制的工會以堅決的、有力的支持”以改變公司雇員在勞資談判中的弱勢地位;不僅“普遍而且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資”,且“實行最低工資制度”以“消除市場體制和計劃體制的工資差別”,政府通過干預或者借助于關稅政策,保護市場體制內的公司在價格和收入方面,享受到跨國企業天然享有的那種權力保障,幫助他們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完成生產和銷售;政府還應該給予市場體制內的小公司或企業在研究、技術、資本和合格人才方面等以支持,以縮小它與計劃體制在這些方面的差距[10](pp.289-292)。政府的這些行為在改變市場體系的弱勢地位,增強市場體系同計劃體系相抗衡的力量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加爾布雷思的“新社會主義”本質上是想通過政府的力量,平衡計劃體系和市場體系二者之間的關系,將市場體系納入計劃體系之內,同時將計劃體系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以此來發揮政府在消除公共貧困中的作用。但計劃體系內的大公司大企業建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之上,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最終目標,而且“現代的國家政權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12](p.33),這就決定了加爾布雷思的“新社會主義”只能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改良主義,通過實行“新社會主義”這種揚湯止沸的方式來消除“富裕社會”中的貧困問題只能是他的一廂情愿。

加爾布雷思高度評價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提出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原則,卻不懂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區別不在形式方面,而主要在經濟基礎及其決定的上層建筑方面;加爾布雷思通過對馬克思經濟學的研究發現,它和英國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美國經濟學一樣,也沉浸在“貧困”的絕望氛圍中,也屬于經濟學的“傳統智慧”,只能解決短缺時代的貧困問題,而不能解決“富裕社會”中的貧困問題。這個結論顯然說明了,加爾布雷思忽視了馬克思的“全面生產”理論,以馬克思的“全面生產”理論為起點,建構“全面生產”的經濟學,恰恰是“富裕社會”中貧困問題的正確解決之道。

四、“全面生產”經濟學與“富裕社會”中貧困的消除

過剩經濟時代的到來為 “全面生產”經濟學的建構奠定了基礎,為“富裕社會”中貧困問題的消除創造了條件。建構“全面生產”的經濟學,必須以“生活統一于生產”揚棄“世界統一于物質”,以“全面生產”經濟學揚棄經濟學的“傳統智慧”,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揚棄“剩余價值生產”,以“社會主義價值觀”揚棄“資本主義價值觀”。

(一)以“生活統一于生產”揚棄“世界統一于物質”

在短缺經濟時代,人們主要追求基本物質需要的滿足,這一需要與對文化需要的追求相比處于絕對的優先地位。所以,在那個時代,物質生產就像一道“普照的光”,使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打上了“物質”的顏色,經濟學追求“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哲學強調“物質生產是歷史發展的唯一基礎”,“世界統一于物質”。在過剩經濟時代,人們的物質需要已經能夠得到滿足,于是,更高級的需要凸顯出來,文化需要和物質需要成為人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馬克思強調,在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12](p.591)??梢?,人們的生活不僅包括經濟方面,還包括了社會、政治和精神。根據馬克思關于人類社會“史前時期”的“制約論”原理,人的全部生命活動不僅包括經濟活動,還包括社會活動、政治活動和精神活動,人的需要不僅包括物質需要,還包括社會需要、政治需要和精神需要等方面。人的需要的全面滿足即為貧困的全部消除,所以,在過剩經濟時代,經濟學應該追求“生產以滿足人的生活需要為目標”,哲學應該強調“物質文化生產是歷史發展的共同基礎”,“生活統一于生產”,“全部生活統一于全面生產”。建構“全面生產”的經濟學,全面滿足人的需要,成為過剩經濟時代經濟學的主要任務。

(二)以“全面生產”經濟學揚棄經濟學的“傳統智慧”

加爾布雷思對處于“富裕社會”階段的美國建構“平衡”經濟學的呼吁,對進入過剩經濟時代的中國有重要的啟示。美國和中國在經濟基礎,以及上層建筑方面的根本不同,可能使其在美國落空的設想在中國變為現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完成了由短缺經濟向過剩經濟的過渡。21世紀的中國已經出現了加爾布雷思所說的“豐裕社會”的種種跡象。20世紀80年代開啟的重新私有化道路和2008年金融危機,使美國陷入社會危機和金融泥潭難以自拔。在中國經濟現實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吸引下,經濟學的重心正在轉向中國。

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表述,從總體上看無疑是正確的,但同樣可以肯定的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已經告別短缺經濟時代,進入過剩經濟時代,雖然這種過剩只是相對過?;蚪Y構性過剩。為此,中國在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繼續追求物質財富積累的同時,應該重視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同落后的文化生產之間的矛盾。此處的“文化”是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在內的廣義上的文化,也就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部內容。過剩經濟時代的中國社會建設,應該在考察“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統籌考慮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應該堅持用“全部生活統一于全面生產”的原理匡正傳統價值觀念,揚棄經濟學的“傳統智慧”,建構私人生產和公共生產平衡、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平衡的“全面生產”的經濟學。

(三)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揚棄“剩余價值生產”

促進“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馬克思恩格斯的最終價值訴求。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揚棄“剩余價值生產”包括多個環節。首先,以“價值生產”揚棄“剩余價值生產”。“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共有特征,而“剩余價值生產”和“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為目的的生產”分別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獨有特征,這就決定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奉行利潤至上主義,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只是把獲取利潤當作實現其目的的手段。由于“價值生產”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人與人之間交換關系的反映,是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方式,所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仍需要利用“價值生產”這一手段達到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

其次,以“使用價值生產”揚棄“價值生產”。在人的全部生活中,經濟生活需要的私人產品和物質產品可以用貨幣來衡量,而人們在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生態文明中需要的“文化”產品卻沒法用貨幣來衡量?!拔幕碑a品對于那些在短缺經濟時代連基本的物質需要都沒有得到滿足的人們來說,可能毫無用處,但對于那些在過剩經濟時代私人產品和物質產品已經非常富足的人們來說,這些產品可謂“無價之寶”。所以,過剩經濟時代,用“使用價值生產”揚棄“價值生產”正當其時。目前,發達國家將“人文發展指數”作為社會發展的衡量標準,而放棄GDP標準,是向以使用價值為全面的衡量標準做出的積極努力。

再次,以“全面生產”揚棄“使用價值生產”?!笆褂脙r值生產”仍主要表現為一種具有經濟意義的活動,而“全面生產”作為滿足人的全面生活需要的生產則包含了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等方面的意義。作為衡量“人的全面發展”的尺度,“全面生產”比“使用價值生產”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最后,在“人的全面發展”基礎上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全面發展是就社會整體而言的,它本身并不是最終目標,而只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的基礎,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個人不可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全部潛能的無限發揮之中。只有每一個個體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符合自身特點的潛能發揮的選擇,并據此建立自己的個性,所有具有自由個性的社會成員才能交織出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四)以“社會主義價值觀”揚棄“資本主義價值觀”

價值和需要密切相關,需要的層次決定價值的體系。社會主義階段和資本主義階段人的需要的不同,決定了它們分別以“全面發展、自由發展”和“利潤至上、自我增殖”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改革開放以來,從“兩個文明”到“三個文明”,到“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演進的歷程體現了國人需要狀況的具體變化,即從最初的物質需要,到后來順次出現的精神需要、政治需要、社會需要、生態需要。在這個變化過程中,資本主義價值觀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自2000年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基本實現以來,人們的物質需要已經基本得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的需要與落后的物質生產之間的矛盾”已經得到基本解決。當前,中國得不到滿足的是包括精神需要、政治需要、社會需要和生態需要在內的“文化需要”。我們應該在將“文化需要”的滿足提上日程的同時,用以“全面發展、自由發展”為主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揚棄以“利潤至上、自我增殖”為主的資本主義價值觀,并逐步使“全面發展”和“自由發展”上升為整個社會公認的價值觀。

[參 考 文 獻]

[1][美]羅伯特·L.海爾布羅納,威廉·米爾博格.經濟社會的起源[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0.

[2]Samuelson,Paul.A.Economics[M].Eleventh Edition.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1980 .

[3]彭剛.豐裕中的貧困[J].教學與研究,2005(12).

[4]The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2000/2001:Attacking Poverty[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5][美]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富裕社會[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6][美]亨利·喬治.進步與貧困[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7]John K.Galbraith:The Affluent Society[M].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98,pp.123.

[8]劉合波.富裕社會中的貧困:加爾布雷思的政治經濟思想研究[J].哲學研究,2013(9).

[9][美]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新工業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10][美]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經濟學與公共目標[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

[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系上海財經大學博士研究生,上海金融學院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 冒潔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久久91精品牛牛|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 在线看AV天堂|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欧美色99|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毛片在线看网站|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欧美性天天| 国产精品护士| 日韩在线影院|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欧美在线免费| 在线免费观看AV|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久久超级碰| www.亚洲色图.com|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www.亚洲色图.com| 免费一极毛片|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swag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麻豆精品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欧美在线伊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欧美黄网在线|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青青草91视频|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a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欧美区国产区|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特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