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如玉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掌握數學內容的同時形成對自己素質發展有促進作用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一、思維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價值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直觀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有待發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正是思維發展的過程,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要貼近“生活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內容要面對生活實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平等而又充滿智力活動的氛圍,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創新性思維的訓練。由于學生思維的創新性是一種心智技能活動,因此,必須借助外在的動作技能顯性活動作基礎。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再創造”來學習知識,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的,達到能力的創新。如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中,有這樣一道題:“154-98=154-100+2”,學生對154-100時還要加上2難以理解,于是我讓學生表演買東西找零錢:媽媽帶了154元錢,去醫藥商店買一盒98元的西洋參,準備給爺爺補身體。她付給營業員100元的鈔票一張(應把154元減去100元),再找回2元(應加上2元)。在聯系生活實踐的教學中,抽象的運算得到了實踐經驗的支持,具體的實踐經驗也經過了一番梳理和提煉,上升為理論上的簡便運算,使學生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愉快地訓練、發展了思維。
二、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數學的學習是枯燥的。特別是學習計算,學生的情緒更低。為此結合教材特點,學生特點,以及學生的生活環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情境中掌握,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小學生學習數學是以自己經驗為基礎的一種認識過程,數學對小學生來說是自己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的“解讀”,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從而應用。數學源于生活,數學活動更離不開生活。把數學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起來,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頭腦去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事物,學會數學地思考。 例如,在教學“乘法運算定律”一課時,創設學生在植樹節開展植樹活動的情境,根據情境給出了幾組信息,讓學生通過篩選信息列出算式,引導學生歸納出乘法運算定律。在教學時,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積極制定植樹方案,進行勞動分工,體會到數學來自生活,服務于生活。又如,在教學 “除法的初步認識”時,我創設了為春游準備食品的教學情境,學生興趣高昂,參與的氛圍十分濃厚。學生人人動手,用學具和實物分一分、擺一擺,非常輕松地認識到除法的含義,并能巧妙地利用平均分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教學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因此,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將課堂自主探索權交還給學生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有效方法。
三、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感受數學的魅力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任何功課的目的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即孩子自己會學,學了會用,會解決實際問題,光紙上談兵是沒有用的。數學教學如能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練,會有利于實實在在地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充滿了數學,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趣。
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常常是整合著各類信息而綜合顯現的。我們可以將其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接近實際情境的實踐活動中去解決數學問題。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他們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有關知識后,讓學生去計算教室的空間大小、學校噴水池的容積、為家庭的裝潢設計一個購物計劃;又如學過“人民幣”后,可指導學生到超市購物等。
又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可以模擬超市購物這一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買賣東西”。通過識別商品,看標價,付錢,找錢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識別假幣,懂得要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的道理,從而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
再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上去模擬同時相向、同時同地反向、相遇、同地同向、追上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對相遇問題中常見的專用術語有了清晰的認識后,理解和掌握算理,解法也就水到渠成了。這種模擬生活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到數學的優越性,體會到數學與社會的關系,懂得了數學的真正價值,提高他們真正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數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的價值,才能使他們真正地理解數學,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生活,是數學教學的源頭活水。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率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數學教學只有走生活化的道路,讓學生的生活走進數學課堂,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綜合實踐能力和個性品格,才能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