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摘要】 高三畢業生面臨著鋪天蓋地的試卷和練習,高考復習很容易陷入“題海”,并最終迷失于“題海”。針對練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高三政治復習要慢下來。應將“慢教育”理念貫穿于高三政治復習的全過程,給學生足夠的消化、吸收時間,給學生盡可能多的自由發展的機會,讓他們自己慢慢成長,真正到達花開無聲、花落無語的慢教育境界。
【關鍵詞】慢教育 高三政治 復習
一、問題的提出
進入高三,進行階段測試成為學生的家常便飯,浙江卷政治學科總分100分,選擇題48分,非選擇題52分。對幾次階段考試進行分析,總結出以下答題中的典型問題:
選擇題的錯誤率比較高,不管那個層次的學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對幾個小題進行了討論分析。部分中等難度的題,學生犯了錯誤,表明對基礎知識的把握停留在表面的程度,沒有作深入的理解;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內容出現在小字部分的,復習過程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較難題,側重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讀懂題目意思是關鍵,要求靈活運用知識。
非選擇題部分問題突出,個別學生這一部分得分在10分以下,甚至極個別同學交白卷。主要問題是:
(1)學生答題不規范,語言與邏輯缺乏嚴密性、邏輯性,更談不上創新性和綜合性。文字表達能力弱,語言規范性差,專業用語少;層次不清,無清晰思路,從頭到尾無段落,只有羅列,改卷老師難以看清,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2)時間分配上失當,最后一題匆忙作答而導致的空白卷、低分率特別高,0、1、2三檔分值的考生占很大比重,說明考試技巧的訓練也沒有到位。
(3)材料的讀取能力不足,導致具體知識(理論部分)選取上的偏差。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欠缺,部分學生對課本原理再現能力較強,但在對材料的解讀上差強人意。
(4)基礎知識不扎實,錯誤地運用了教材原理,知識范圍不明確,課標題縮小成框標題或放大成單元標題,造成答題失誤。
(5)出現錯別字和表述不規范,如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部分學生寫成決定因素;公司誠信經營,有學生寫成誠實守信。圖表題解讀能力不夠,把總體上升表述成逐年上升。有些答卷答錯劃掉再答,有些答卷字體過小,字間距過密。
高三政治復習的內容包括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與哲學四大體系,知識點很多,既需要鞏固記憶,更需要理解運用,理論性和靈活性要求都很高。大量的題海戰術,不斷地拔高學習要求,強求每一個學生在同一個階段完全掌握同一知識,既不現實也不可能。高三政治復習要慢下來,高三政治復習呼喚慢藝術。
二、淺談慢教育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是一種等待的藝術。孩子的成長有他自身的規律,我們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用短暫要求悠長。張文質先生的著作《教育是慢的藝術》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有所發現,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我們都有過陪自己的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經歷,我們不妨試著把需要幫助的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就會微笑著對他們說:“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
“慢教育”一詞在1979年6月中國訪問美國初級教育調查團的報告中首次出現。 隨后教育家張文質先生于2006年在其著作《生命化的責任與夢想》一書中進一步明確“慢教育”的內涵,他認為:“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教育是慢活、細活,是生命潛移默化的過程,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的、細微的,需要生命的沉潛,需要精耕細作式的關注和規范。”
慢教育思想在我國源遠流長。 從 “潤物細無聲”、“磨刀不誤砍柴工”到“閑暇出智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葉圣陶先生提出“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不可以批量生產”到張文質先生的“教育是慢活、細活、是生命潛移默化的過程”。
在教學基本理念和基本目標都關注學生充分發展、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今天,“慢教育”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從人的成長規律及認識論的角度看,個體對知識的吸納是一個逐步累積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從教育學角度分析,能力的培養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慢,就是讓學生感受、體驗的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慢”是一種別樣的教育智慧——有時的“慢”,是為把發現和鍛煉的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展現自己。教師慢一點,能給學生無限的契機,廣闊的時空和舞臺。也許,這個學生因此開竅,那個學生因此重拾自信;也許更多的學生因此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起學習信心和熱情,真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運用慢教育
應將“慢教育”理念貫穿于高三政治復習的全過程,給學生足夠的消化、吸收時間,給學生盡可能多的自由發展的機會,讓他們自己慢慢成長,真正到達花開無聲、花落無語的慢教育境界。
1. 重視基礎知識
知識是能力的載體,沒有學科基礎知識,就失去了學科能力考查的依托。。“死”讀書固然不可取,但讀“死”書卻不可少。如果不記“死”基礎知識,只是浮光掠影,不留痕跡,一到考試,似曾相識,效果會很不理想。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基礎知識,全面復習教材,準確記憶基礎知識和政治術語。要對歸納整理的內容進行記憶,要背得細、背得準、背得熟、背得巧。教學中要重視單元題目、課標題、框標題、甚至目標題的識記,浙江卷政治主觀題出題以這樣的形式呈現知識范圍已成常態。
2. 及時鞏固復習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及時鞏固復習是高三復習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遺忘是先快后慢的,第一次重復復習最重要,當天學過的內容一定要進行及時復習,才能收到增強鞏固的效果。否則,等十天半個月想起時才去記,那么以前的努力又相當于做了無用功。
3.自覺反思總結
練習并不是越多越好,關鍵是通過練習自己收獲了多少。反思是練習的一個重要環節。練習后的主動反思,是保證練習高效的重要保障,千萬不能忽視。平時練習中要處理好“做題”與“反思”的關系,既要認真做題,更要自覺反思,做到做、思結合,對自己做過的練習,對老師講評過的試卷,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問題在哪里?錯誤的原因是什么?對自己今后的復習與考試有何借鑒意義?準備好錯題本、好題本,只有經過自己思考,加以消化、吸收,才會真正地變成自己的知識與能力。
4.盤點基本題型
在高三政治備考復習中,我們有必要對高考政治主觀題設問的基本類型作一個盤點,準確把握每一種設問的基本特點,進而熟練掌握每一種設問的答題要領。我們只有對各種題型了然于胸,才能在考試中從容應對、得心應手!政治主觀題大致可分為原因類、意義類、認識類、體現類、說明類、措施類、啟示類、探究類等八種基本類型。對基本題型的熟悉,有助于我們在考場中心態平穩,解題思路清晰。
5.加強方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思維習慣和解題能力的培養。俗話說: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要加強對材料性主觀題的解題訓練,教給學生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解答材料性主觀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如下:
第一,認真審題。審好題是答好題的前提,如果在沒有審清題的情況下就匆忙做答,就會答非所問。審題包括審材料和審設問兩個方面。審材料,要努力挖掘材料中的每個有效信息,特別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句,這是審好題的關鍵;審設問.先要搞清試題要求運用的知識范圍,確定答題方向,然后看設問方式是要求回答“是什么”、“為什么”還是“怎么辦”。同時還要看設問對象是什么。
第二,整理答案,在明確題目要求的基礎上,準確選擇相關的知識點,運用基本原理或觀點結合材料中的現象進行一一對應的分析。分析時要把握材料與試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清主次。還要從不同的角度全面回答問題。有些題目要結合國家當前的方針政策等進行分析,整理答案時還要做到思維具有邏輯性,條理清楚。答案要做到三化,即要點化、符號化、段落化。
皮亞杰認為:“一切真知都應由學生自己獲得,或由他重新構建,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教師在教學中應突破教材的局限,留給學生思考探究的空間,變傳遞結論為學生發現真知,發展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真正做到授人以漁。為了避免再次出現“不講不會,一講就會,稍作變化還是不會”的局面,讓我們在課堂上慢一點,再慢一點!
【參考文獻】
[1]林元龍.慢教育——基于地理學科有效學習的視角[J].地理教育,2014
[2]朱桂鳳,孫朝仁.數學慢教育研究綜述[J].江蘇教育研究,2013
[3]張文質.生命化的責任與夢想[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張文質.教育是慢的藝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5]田霞.授之以漁,提高離三政治復習的有效性[J]. 吉林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