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中國工人階級用自己的血汗和生命為代價,直接推動著中國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和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工人階級內部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工人階級的新成分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工人階級出現了大批的農民工,下崗工人和貧困職工。建立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決定了工人階級的“主人翁”的身份和地位,但真正的問題是改革開放以來工人階級“主人翁”的地位已有所動搖。如何消除對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問題的困擾,如今已經成為一個需要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中國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回歸
1 中國工人階級的變遷
工人階級,通常用于表示社會地位與社會等級。一般來說,該階級在現代工業社會中所占比例最高。工人階級,亦稱無產階級,歷史可以追溯到14、15世紀歐洲的工場和手工業的產生,至18世紀的后半期,以蒸汽機和棉花加工機的發明為標志的產業革命,以及引發的市民社會的全面變革,為其發展壯大、步入政治舞臺提供了契機。[1]
在過去的社會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是指社會從業人員中一切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薪勞動集團。隨著社會主義發展、建設和改革事業的不斷深入,隨著工人階級數量的不斷增長,工人階級在構成上和質量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現階段,我國既占有大多數的國有企業工人,也有在鄉鎮企業、私營企業、中外合資與合作企業工作的工人。
從職業分工來看,既有生產物質產品的工人,又有生產精神產品和管理服務部門的工人。
從文化素質上看,由于知識分子屬于工人階級的一部分,近年來加入工人階級的多是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各類學校的畢業生,由于職工教育的加強,使工人階級的總體文化素質、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活動的能力明顯提高。工人階級是社會主義發展、建設和改革事業所必須依靠的一支基本力量。
改革開放前,在戶籍制度和勞動用工制度的嚴格控制下,我國工人階級基本上由全民所有制企業工人和集體所有制企業工人構成,統一八級工資制和勞保福利待遇在全國的工人中實行,身份地位明顯。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形成,以及戶籍制度的松動,勞動用功制度的改革,我國工人階級的內涵和外延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在:
1.1 “一元”向“多元”的轉變
改革開放前,我們所說的工人階級主要指產業工人。改革開放后,我國工人階級不僅包括傳統產業工人和大量從事新出現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工人階級,還包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和知識分子以及廣大的農民工。我國工人階級的結構從單一化向多元化不斷發展。
1.2 “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轉變
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勞動方式也由過去以體力勞動為主向以腦力勞動為主轉變。同時,教育的不斷普及及深入,現代工業對勞動者受教育程度隨之提高,工人隊伍中腦力勞動者的比例越來越大。
1.3 “封閉僵化”向“開放流動”轉變
改革開放前,工人都在自己固定的崗位上,成員之間很少流動,工人階級結構呈現極強的封閉狀態。改革開放后,我國工人階級的流動大大加快。
2 中國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是否發生改變
2.1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至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工人階級
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的問題是關乎于在國家權力與社會階級關系中的地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依靠工人階級,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功地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在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以工人階級為堅強的基石,對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完成,建立了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制度。[3]中國從此走上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之路。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艱難時期,雖然困難重重,但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確立,工人階級成為新經濟制度下生產關系的主人,由此工人階級的地位、收入得到很大提高,無人可以撼動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
2.2 改革開放后中國工人階級
改革開放后,計劃經濟體制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工人的地位有所改變,新的改革開放,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隨著不斷深入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企業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發生變化;企業管理體系也發生了變化,許多企業設置了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黨委會和職代會,特別是在非國有的企業,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呈現弱化的趨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浪潮,導致一些工人下崗,影響了工人的切身利益。
2.3 總評
雖然改革開放后我國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有一定程度的動搖,但是主人翁的地位依舊不變,因為:
①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由社會發展規律決定。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揭示了一個原則,即:社會發展最終是少數人服從多數人的意志。中國共產黨永遠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絕大多數人的支持,這其中包括工人階級的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所以才能由小變大、從弱變強,最終擊敗了國民黨。
②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是由工人階級的先進性決定。中國工人階級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因此,她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黨必須依靠工人階級,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③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由廣大工人在企業中的主體作用所決定。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的速度不斷加快和規模的不斷擴大,新的工人階級成分也不斷增加,工人階級的隊伍不斷擴大。工人階級在支撐著我國的經濟增速、支撐著企業發展中發揮著無可估量的作用。無法想象離開工人階級,何以談建設、談改革、談發展。
3 如何選擇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的回歸路徑
鑒于工人階級主人翁意識淡化這一客觀事實,筆者認
為有以下幾個路徑可以幫助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的回歸:
首先,應該由體制來決定。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是由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所決定。人民民主專政的體制必須能充分有效地保證國家法律實施,體現工人階級的意志和要求,確保工人階級能夠按照憲法和法律,通過正規的途徑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保證工人階級作為一個整體在國家經濟、政治、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也就是說,工人階級不僅要在政治上當家作主,而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市場化改革中要有有力的制度保障。
其次,應該通過制度進行安排。建立產權和責任明確,保護嚴格的現代產權制度,使勞動產權制度成為現代企業產權制度的應有之意。保證工人階級地位鞏固,從而確保勞動者的發展權利的和平等地位。保護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的基礎就是科學理解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三者之間的關系。只有充分理解他們的關系,工人才能有效參與企業管理,工人的主人翁地位才能更實在,更具體,從而更有保障。
最后,應該通過文化來引導。在國家危難之時,中國工人階級的光榮傳統和優良品質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尤其是,許許多多的工人階級中的勞模代表在各自的崗位上,奉獻著自己的青春,身體力行的生動詮釋著作為主人翁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工人階級的“主人翁”精神可以作為為一種文化,用于在廣大工人間宣傳,用教育的手段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讓“主人翁”精神形成一種意識,各方也要采取多項具體措施,加快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回歸的腳步。
參考文獻:
[1]高慶,吳海珍.正確認識新形勢下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J].烏魯木齊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2(02).
[2]謝菲.對中國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的再認識[J].經濟研究導刊,2015(03).
[3]田鳳瑞.淺議如何提高企業職工的主人翁地位[J].經營管理者,2012(12).
作者簡介:
謝菲(1988-),女,河南人,碩士,研究方向: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