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峰
摘要:這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各行業都在抓住時機,搶占機遇,利用一切資源進行拓展和優化。中國科學技術的前行,信息溝通的覆蓋性也正在對傳統的銀行業提出了新的概念、新的課題,網絡金融的新概念正在滲透入傳統的銀行業,為傳統銀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生命力,中國銀行業在適應新形勢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如銀行對新網絡體系的重新構建、網絡金融中銀行業的新型監控不力、網絡技術還不夠全面不足以有力地推進銀行的進程等等。現本文就將網絡金融對傳統銀行的實時影響進行剖析,并提出在網絡金融新態勢下銀行的應對之策。
關鍵詞:網絡金融 傳統銀行 影響及措施
近年來,網絡信息技術在迅猛發展的同時,為傳統銀行業帶來了新的網絡金融新概念并注入了新的網絡行業理論和業務延伸。所謂網絡金融,即是指以網上支付、網上虛擬社交、搜索網絡引擎并進行云計算為依托工具的互聯網新型模式,它區別于傳統銀行業的現實面對面支付交易,增加了虛擬空間的內涵,對傳統銀行業務進行了高效的延伸。新型模式中,網絡與銀行進行互補共贏態勢,一方面網絡系統的創利性決定了其必須會介入傳統銀行業,另一方面銀行業也必然會利用網絡系統的知識性覆蓋其運營金融數字體系,打造“智慧銀行”新面孔,為社會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網絡商務平臺服務。
1 網絡金融滲入傳統銀行的原因剖析
1.1 新網絡信息技術的知識更新引入了網絡金融的新概念
金融與經濟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經濟技術的每一項更新都必將運用到實際生活鏈當中,自然網絡技術的崛起也滲入了傳統銀行業,將銀行傳統的概念、銀行數字理念都進行了全新的打造。如各種網絡電子商務平臺的平穩建立,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信譽提供,推動了人們需求消費新理念的改變,人們漸漸對網絡商務產生了支付信任感,隨著信任和依賴感的不斷增長,人們進而擴大了金融范圍,產生了網上理財需求,各種理財產品也慢慢在網絡上進入人們的視野,找到了他們的網絡地位。
1.2 網絡金融利用網絡虛擬空間的監管滯后性進行自由掌控
網絡金融正迅速進入銀行業,在網絡知識技術刺激帶動金融的同時其監管必然存在滯后,虛擬網絡的市場管理也還未健全。此時,金融銀行新業務便呈現自由發展態勢,各金融機構可以自由設計自身的銀行理財產品,用多種利益模式供用戶進行自主選擇,加大了網絡金融的自主權,這是現實中的實體銀行所無法比擬的。正是這種新型網絡金融的“自主”特性,吸引了不同類型的貿易商、貿易機構及大量資金的快速注入,為網絡金融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1.3 網絡金融的超高值利潤及靈活性推動了這一新型產業的快速發展
網絡金融產品相較于傳統銀行利息對人們有更大的吸引力,因為網絡貿易商為了吸引客戶的眼球,保護自身的聲譽,他們常常會對客戶承諾以最低的投資收益。與此同時,許多網絡金融產品的準入門檻比較低,而且產品的經營形式靈活多變,可以根據市場客戶需求靈活地調配資金,因此其低門檻、高利潤性及靈活性創立了網絡金融的品牌效應。
2 網絡金融對傳統銀行的挑戰性影響
2.1 挑戰傳統銀行的支付結算權威地位
傳統銀行以現實面對面的存取款業務、匯賬支付業務為依托渠道,人們利用銀行中介作用實現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對等支付關系,而網絡金融則可充分發揮其優勢,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禁錮,實現網絡業務的瞬時交換,極大地轉換了金融概念。現在網絡經營商們以及支付寶、財付通等公司也在紛紛更新自己的網絡產品,提供更安全快捷的、繞開銀行網銀的支付模式,這樣就給銀行的網上支付對接及結算鏈條產生影響,撼動銀行支付結算的地位。
2.2 挑戰傳統銀行的中介地位
網絡商務模式下,網絡搜索引擎為投資雙方提供了互利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大家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時間和空間的對等轉換,這樣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這個平臺上,簡單的資金中介已沒有市場需求,而資金信息中介則可以大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這樣,網絡金融便會成為不同于傳統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第三種融資運作新模式。
2.3 挑戰傳統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的地位
網絡上現已為人們所熟知的阿里巴巴網站,對小微企業開辦了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業務發展迅速,這個網絡平臺通過逐步累積其信用度,在小微企業的創業者中建立金融關系。并且目前,阿里巴巴還通過天貓、淘寶平臺向部分會員提供訂單貸款業務和信用貸款業務,這些業務的逐步創建已發展了相當一部分網絡客戶群,滲透到了傳統銀行的貸款核心業務之中,極大地刺激了傳統商業銀行在核心信貸方面的神經。
3 傳統銀行與網絡金融實現共融的應對措施
3.1 用互聯網基因重組銀行產品
傳統銀行畢竟也已運作時間久遠,存在龐大的用戶群、社會資源群,它的信任度因歷時較長而是其他的網絡金融產品暫時無法超越的。因此,銀行應聯合互聯網技術,吸引其新的知識點,更新產品領域和服務領域的觀念和模式,學習電子商務支付中的優點,創建銀行自身與眾不同的支付體系,立足于人們的信任基礎創出更具特色的銀行金融服務體系。
3.2 在融資領域設立信用評級新模型
傳統銀行在其融資領域也應發揮自身優勢,鑒于銀行的固有的企業交易信息資源、資金狀況和銷售情況的全方位把握,銀行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將這些資源加以融合,建立銀行獨特的互聯網融資信用評級系統,基于深入多元化的數字分析,建立起自己的包括融資申請、方案評估、信用評級及貸后跟蹤管理服務的全方位融資模式,這樣可以通過銀行的信用度評價吸引更多的注重安全性能的需求貿易商。
3.3 利用互聯網提升客戶行為體驗
銀行在利用互聯網的基礎上,首先必須對客戶進行安全性識別以精準營銷。互聯網方式為銀行鑒別客戶數據提供了便利,挖掘CRM數據將成為銀行識別客戶的先潮主流,銀行可將數據結果用于營銷策略和風險掌控,為客戶提供“入站式實時營銷”,這需要銀行實行精準而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提升客戶對銀行新系統的認知和認同。
3.4 通過與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
互聯網時代撲面而來,銀行要順應潮流,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加強與各網絡商家的聯盟,學習電子商家對不同企業尤其是中微型企業的靈活配置特長,改變信貸新思路,在部分銀行條件成熟的前提下,銀行還可收購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與網絡商家進行深度合作,實現互創共贏。
4 結束語
現今的網絡新時代催生了網絡金融新概念,傳統銀行也在進行重大轉型和調整,銀行在調整其自身上下業務鏈、整合上下游資源方面要加強與網絡的資源共創,做好各網絡軟件的主流設計,加大對客戶實現金融銀行理念的灌輸,增強構筑銀行網絡平臺功能,才能解決傳統模式滯后的現象,建立合作共贏、網絡互補的新型戰略關系。
參考文獻:
[1]郭世邦.銀行如何迎接互聯網金融的崛起?[J].卓越理財,2013(03).
[2]葉冰.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怎么做[J].銀行家,2013(03).
[3]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