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霄


電商和電影院實際結算的價格要高于票面價,最后票房還是按實際的影城結算價來計算的,中間的差價由一方或者幾方來承擔。
Low-price Film Tickets Make a Costly Way
“價格便宜,買票也方便。”最近,王先生帶著兒子看了一回《超能陸戰隊》,影院現場購票80元,在網上訂票直接半價40元,讓他大呼“很值得”。
其實,從2014年開始,格瓦拉、淘寶、貓眼、糯米、微信等電子購票平臺集體掀起了一場電影票價格戰,尤其是節假日期間競爭更為激烈,一些電商甚至打出了“9.9元看大片”的超低票價。
就在觀眾沉浸在低價觀影的喜悅中時,一些業內人士坐不住了,“通過電商的低價票可以帶動市場人氣,提升影院上座率,但火爆的背后卻給影院帶來重重隱患。”
《中國經貿聚焦》記者了解到,2014年,全國的票房接近300億,其中有近半數的票房都是通過電商售出,電影業的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
電商低票價來勢洶洶
朋友罔有這樣的段子,小A購票看電影,誰知電影沒有想象中精彩,眼見中途有人離場,他為了不浪費電影票依然堅持到最后,這時身邊兩人開口:“還好我買的是一分錢的電影票……”
當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與影院和片方合作,推出各類優惠活動——10元、9.9元甚至1元、1分都能看場電影時,許多人開始有了“超過10元電影不看”的心理。
實際上,9.9元電影票的促銷概念很早就出現了。去年雙11期間,已經有多家電商平臺這樣做了,比如l1月上映的《全城通緝》、《露水紅顏》、《單身男女2》等電影,淘寶電影就推出19.9元兩張票的活動,貓眼電影、百度糯米也不甘示弱,推出9.9元電影票的優惠。
有的電商還打起了明星效應。去年國慶檔,黃渤有《痞子英雄2》、《親愛的》、《心花路放》三部電影上映,這期間,“黃渤套票”概念應運而生——觀眾花75元,就能買到三張電影票。該套票首批1萬張,推出一天即售罄。
更早在2010年,團購發展迅速,電商的“百團大戰”開始,電影票成了電商熱點。經過幾年的飛速發展,團購售票的電商平臺倒了不少,但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以貓眼、格瓦拉、微信電影、淘寶電影為首的幾家電商平臺卻越戰越勇,并對電子購票市場進行了新一輪洗牌。
目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網絡篩選,確定觀看的影片、時間、場次,僅留出三分鐘在取票機取票。看電影,在之前還算奢侈消費,近年來卻成了一種正常的生活方式。
格瓦拉生活網副總裁顧瑩介紹:“雖然團購讓很多人因為低價走進電影院,但真正讓電影發展的還是在線選座。”
眼下,各大電商平臺幾乎都開放了在線選座功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加廉價票價的同時,還讓消費者避開了排隊兌換選座的中間環節,很大程度上節省了觀眾的時間。
雖然這樣的低價票對于消費者是喜聞樂見的,但是對于行業來講算良性競爭么?顧瑩介紹,任何行業如果是這樣的競爭都不是良性競爭,業內并不提倡用低價的方式去做營銷,畢竟電影屬于文化,電影賣得太廉價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影響。
“在很多大電商平臺加入后,一定會出現這樣短暫的低價競爭,它是整個行業發展的階段性必經之路。”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告訴《中國經貿聚焦》記者。
那低價攻勢會不會造成觀眾只看便宜電影的習慣呢?石川說,雖然有一定占比的觀眾會受價格影響特別大,但大數據顯示,票價高的影院票房更高,大多數用戶會更傾向于質量而非價格。
“用戶并不是兇低價才去看電影,而是會考慮到整個觀影體驗,座椅、等候區是否舒適。其實未來電影營銷不單單是用低價去影響用戶,如果讓用戶養成一個10元以下才能看電影的習慣,那就是整個行業的悲哀。”他說。
而且,低價票做多了,觀眾很容易形成慣性,一旦恢復原價后有的影院票房馬上跌。石川強調,電商類需要加強的是服務意識,而不要僅僅通過低價去吸引用戶,比如:給觀眾的停車場提醒、影廳最近路線提醒,如何最快在影廳內到達白己的座位,以及提醒哪些影片有彩蛋等。
三方掏腰包回饋觀眾
不可否認,電商們的低價票帶動了市場人氣,提升了影院上座率,但影院經營者同時也發現,觀眾在影院前臺買票的越來越少,觀眾都去電商那里買票了。很多人困惑,為什么這些電商賣的電影票這么便宜?
記者了解到,中國電影票房目前的分賬模式是電影院拿50%的票房,發行方和院線分10%,余下的錢,扣掉稅款和其他費用,都歸制片方。以去年最火爆的電影《變形金剛4》為例,這部影片的觀影人次大約有4000萬,平均票價四五十元,最終拿到了接近20億的電影票房。
如果票價是9.9元的話,票房會縮水到4億左右,無論是電影院還是制片方,都是不能接受的。尤其是制片方,為了保障成本的回收和相應的利潤,會根據不同的電影和放映城市定最低票價,要求電影院不能低于這個價格賣票。
那么原價50-80元的影片,為何會賣出1元、10元的低價呢?一位院線負責人透露:“從影院的運營成本來看,作為電影的銷售終端,電影票的價位不可能降到1元甚至10元,盡管觀眾享受的都是低價影片,但最終入票房的價格依然是至少33-35元以上。”
那么其中的差價到底是誰在出?真實的情況是,電商和電影院實際結算的價格要高于票面價,最后票房還是按實際的影城結算價來計算的,中間的差價由一方或者幾方來承擔。
“從影片方面來看,主要是片方本身和合作品牌方,影片的宣傳可以借助電商平臺發布,比起路牌、平面廣告而言,他們能看到更多購票、轉發等直觀的觀眾行為,因而不少片方愿意貼錢。”顧瑩介紹。
還有一些與電影有合作的品牌方,他們希望借助影片的上映做些宣傳,通過廣告宣傳的形式合作;此外,電商還借助一些支付體系,比如銀聯、支付寶之類的,或者通過此類第三方合作來補差價。
當然電商本身也會白掏腰包回饋客戶。簡單來說,電商高價從電影院買票,再低價從自己的平臺上賣給觀眾。
一位電商廣告從業人員告訴記者,電商這么做就是希望在短時間大規模地培養用戶。用戶是電商最大的資本,用戶一旦在某個電商注冊,就會習慣性地在該平臺上消費。而該用戶在某電商上注冊并消費的時間,是不會花在另一個電商上的。電商占有了市場,可以得到廣告客戶的青睞,也有了融資的資本,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既然是為了搶奪用戶、占有市場,電商就不可能永遠這么低價優惠下去。目前,9.9元電影票大戰雖然還沒有結束,但也沒有之前力度那么大。雖然優惠活動不冉密集,但類似“9.9元電影票”的活動還會不定期地持續下去。
“你不做,別人也會做”,片方、電商、電影院的回答基本一致。目前,各個電商網站或者APP依然有各種電影票促銷活動,即使不是9.9元,但19.9元、29.9元這樣的票價同樣吸引大批觀眾。
或倒逼影院排片
對觀眾來說,當你在電商平臺購買便宜票價的同時,你的個人信息也被電商掌握,包括電話、看片喜好等。在某些平臺,還需要進行注冊等一系列繁瑣的動作。當然,和去電影院看影訊、排隊買票相比,這種通過手機就能簡單便捷買到電影票的方式更吸引入。
據騰訊提供的數據顯示,幾輪價格大戰后,2014年全國電商售票的比例達到全年票房的40%。上海某影院王經理介紹,40%這個售票比例,對于電影院來說是一條警戒線,假如長期高于這個數字,那么一旦離開電商的補貼,電影院的客戶就會大幅降低,甚至無法維持日常運作,“這意味著電影院將被電商綁架。”
“一旦和電商合作,電商就會要求影院首日包多少票、排多少場次,對其他片子就不公平。”王經理稱。
除了要看著電商分走自己的利潤,電商的參與也讓影院的優勢越來越弱。工經理說,未來當網絡購票比例進一步擴大時,電商勢必會進一步爭奪話語權,甚至爭奪分成比例,這對已經喪失售票主動權的影院來說,那時的日子勢必會更難過。
電商愿意為差價買單,表面看上去,觀眾實現了低價觀影,影院的上座率提高了,是皆大炊喜的事情,但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電商這種近似瘋狂的促銷舉動,其實就是變相的團購行為。通過打價格戰,在短時間內提升客戶量,看起來很繁榮,但對整個電影市場的發展不是好事。
“通過這種低價團購方式賣票,片方分不到錢,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到整個電影產業。現在電商這種促銷方式,就是通過燒錢搶占端口,綁走觀影人,而這種方式到底能走多遠,還是個未知數。”王經理說。
“電商不會甘于只做打工者,從馬云布局電影產業來看,未來電商恐怕要插手電影的全產業鏈。”一名業內人士說,“可以試想,如果一家電商做大了,它完全可以直接做自己的電影發行渠道,可以跟片方談合作,也可以跟影院淡場次,不但可以獲得更多的票房分成,同時還能省去不少宣傳費。”
他認為,對于影院來說,與電商拼渠道并不是明智之舉,“未來影院和電商可以進行整合,也可以互相依賴,形成互助生存的關系。”
先天缺陷明顯
有觀點認為,電商進軍電影業打得轟轟烈烈,未來幾年電商或將主宰約半數的中國電影票房。電商的規模無疑會越來越大,并將持續改變中國傳統電影產業格局。
毫無疑問,電商發行電影票有諸多優勢。根據電影票預售情況,片方可以提前獲知某一區域的發行情況。
比如,電商會與片方聯合舉行多輪點映活動,讓片方逐步明確哪些影片在哪些地區受歡迎,是否要增加或減少該地區的線下投放等。這些數據可以輔助片方節約很大一部分線下投入成本,達到更好的后期收效。
以前一部電影要做發行,可能會交給幾大發行公司操辦,但今后很可能直接給電商,而電商也可以用僅幾人的團隊、極低成本就完成發行。若是在電影上映前才去電影院里鋪廣告,會發現已經被電商搶了先機,很多觀眾來之前就已經買好了票。
另外,電商還可以為片方帶來一定增量市場。作為片方,當然希望不是導演或主演粉絲的觀眾也能注意到影片,這類“淺度”影迷對于電商來說也是目前尤其要爭取到的客戶。比如,阿里巴巴有8億支付寶、淘寶、天貓的注冊用戶,這8億用戶無疑都將成為淘寶售票的目標群體。
“但電商也有自己的短板和先天缺陷,如制片方生產的內容永遠是電影產業的核心;賣票賣出再多花樣,最終也得走進實體電影院里觀看,這些都是電商無法全盤接手的。”石川告訴記者。
電商既然如此擅長發行,那未來會否架空傳統發行公司,威脅其生存?業內人士幾乎都給出了否定回答,認為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安樂(北京)電影發行公司總經理張晗說:“我不太贊成提所謂的傳統發行以及互聯網發行,其實就是發行在電商介入后,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而已。”
張晗解釋,這里面既有傳統發行需要繼續做的工作,比如影院的噴繪征訂及路演,也有因為電商的介入而有調整的部分,比如各種售票網站會吃掉一部分預算。借助這些電商售票平臺,片方也多了一種宣傳營銷及發行的渠道,“所以我更把電商看作一種補充,不是取代,更不是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