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倩 江曉鑾
摘要:近年來,我國大學中有關班級管理的諸多問題引發社會及高等院校的廣泛關注。本文分析了現階段大學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的成因,并給予一些班級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班級 管理 建議
大學生是一群思想活躍、身心發展趨于成熟,具有強烈好奇心和自我獨立意識,但是非觀念較弱的一個群體。作為大學生接受教育和人際交往的基本單位,一個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教育、大學生未來發展的好壞。隨著人才強國政策的實施,高等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邁向大眾教育,在校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導致大學班級管理難度加大,班級管理問題也成為教育者們關注的重點。
1 大學班級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班級缺乏凝聚力,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積極性不高
學生是班級管理的主體,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對班級事務的關心程度都直接影響到班級的凝聚力。而班級缺乏凝聚力這一問題已成為班級管理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對其根源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從主觀因素看,如今的大學生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影響,他們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個性和世界觀,甚至被稱為“張揚自我個性,相對缺乏團隊忠誠感”的一代。當張揚個性和維護班級共性發生沖突時,學生可能會脫離班集體,當人數超過一定范圍,班級開始體現出缺乏凝聚力特征。缺乏凝聚力的一大表現就是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熱情不高,參加班級活動不積極。學生本該對使自己生活更加絢麗多姿的班級活動寄予很大希望,但對于追求新潮的“90后”來說,呆板的班級活動、程序化的班級事務已經越來越吸引不了他們。學生們參加班級活動的熱情也漸漸冷卻,對班級活動越來越不積極,對班級事務越來越不關心。這又反作用于班級凝聚力,導致凝聚力降低,如此惡性循環,使得一些管理不當的班級如同一盤散沙,失去了一個班級應有的活力與激情。
從客觀因素看,學分制的推行和教育大眾化的趨勢,沖擊了原本的班級管理制度,為高校班級管理帶來了新的問題。大學之前的教育是老師包攬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學生過分依賴老師。但隨著學分制的實施,學生的自主選擇性增強,原本因同一個目標聚集一起學習的同班同學,由于選擇不同的課程,開始分散,失去集體性質。因此集體活動也很難全部參加,這導致通過集體活動促進班級融合,提高班級凝聚力的做法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隨著教育的大眾化,高校的人數逐年增加,學生也由來自一個地區擴大到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國。由于文化、宗教、世界觀的不同也為班級管理加大了難度。
1.2 班級成員相互影響,思想認識易產生偏差
個性張揚的“90后”是較容易步入歧途、思想產生偏差的一代。一方面,“90后”的學生雖然體驗過“減負”、“素質教育”,但他們還是承受很大的學習壓力、升學壓力。繁重的課業負擔和心理壓力,使得部分“90”后對學習沒有興趣甚至厭學,特別是在面對十幾年的填鴨式教育、緊張的高考后,大學的自由讓大學生漸漸不明確自己在大學中的學習目標。
另一方面,大學環境相對自由寬松,輔導員和班主任對學生的指導工作大多集中在日常事務性工作、團學管理工作、就業工作等方面,絕大多數班級的繁瑣工作由班干部負責完成的,輔導員或者班主任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得不到很好的實現。而早已習慣有老師管制的學生,普遍產生迷茫狀態,在沒有具體目標的情況下,部分同學會將學習的精力用于其他方面,如網絡游戲、社團兼職等。受這部分同學的影響,其他一些同學也慢慢加入了這個群體,彼此影響,思想認識產生偏差,漸漸開始遠離班集體,造成了班級管理的又一大難點。
1.3 班級概念淡化,班委組建難度加大
高校教育除了傳統的書本教育,更大的教育意義在于通過各種社團活動、各種社會實踐讓學生增長知識、擴展視野。由于社團的各種鍛煉益處、較之班級更加有集體歸屬感的氛圍,班級概念隨之逐漸淡化。高校學生現在更多的喜歡投身于社團,而不愿留任班委,在自主管理的班級管理體制下,由于班委人數的下降、班委成員的一成不變、班委工作熱情的下降等情況,班級管理也得不到很好的落實。目前高校的金字塔管理形式下,班委作為班級管理工作的最主要基礎,一旦有所動搖,必將影響到整個管理體系的實施,以及學生自我管理的班級管理體系。
2 多管齊下,改善班級管理現狀
2.1 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班集體是由學生個體組成,唯有每個成員都奮發積極,更為主動、自主地管理自己所在班級,并且在這一管理的過程中促使自身改進不良行為,并自覺培養良好的習慣,才能以自身帶動他人,一起營造優秀的班集體。因此,著力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意識到張揚個性與維護集體共性的關系,找到既能在保證共性的情況下,又能張揚自己個性的正確方式,做一個不迷茫、不偏差、不頹廢的當代大學生。
2.2 重視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班集體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依托的有效載體。一個好的班集體,積極向上、進步力強,能為自身以及同班同學營造一個良好學習、生活環境,塑造奮發向上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相反,一個凝聚力不強,沒有或缺乏正氣的班級,不良風氣和習慣也在班級的每個成員中傳播、吸收,彼此影響。因此,輔導員和班主任須發揮指導作用,通過班會、講座等方式,宣傳班級的重要性,讓學生意識到班集體的重要性。
2.3 加大構建優秀班級文化的力度
班級文化是班級管理中看不見的軟件,是聯系班級成員的紐帶,更是一個班級的靈魂。這種文化是班級成員共有的一種價值取向,一個擁有正確的共同價值取向、共同理想和追求的班級,學生的集體意識就強,學生對班級就有認同感和歸屬感,若班級凝聚力大,成員之間就能產生良好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因此,加大班級文化的構建對班級管理極為重要。管理者可通過開展主題團日活動、節日聯誼活動、季節性出游活動等形式來增加學生的交流機會,培養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精神,讓班級文化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并成為班級成員間的聯系紐帶。
2.4 發揮先進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
發揮先進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是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之一。優秀的班干部,不僅要以身作則、有效管理,而且還要取得同學們的認可。班干部要起帶頭作用,無論在工作上、還是學習上都起著激勵作用。班干部要重視自身的表率作用,并在集體工作、學習中,以自身感染他人,讓班級同學深刻理解一名優秀學生的衡量準則,使同學們對優秀思想有理性的認識,并通過這些理性的認識,將優秀思想落實到學習、生活活動之中,從而指導自身行為。
參考文獻:
[1]靳擁軍,王強,李遠蓉.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高校班級管理:問題分析與體系重構[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2]田野.大學班級實施自主管理的有效措施和途徑[J].中國校外理論2011(01).
[3]丁怡.班級文化是班級管理之魂[J].學園2014(10).
[4]鐘春玲.用班級文化提升班級管理的教育力[J].教育界,2012.(14).
作者簡介:顏倩(1986-),女,回族,安徽亳州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