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素珍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發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已趨成熟,如何把信息技術高效地運用到教學中去,以有效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興趣,已成為現在教師的必備素質之一。
【關鍵詞】信息技術 學科整合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改革日新月異,其中信息技術教育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成為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作為一名新課標下的教師,無論從事哪個學科的教學工作,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網絡時代的大潮中,也同樣能夠感受到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
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最佳整合,必須瞄準教學目標,巧妙地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才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中知識是本體,多媒體技術是載體,以“載”促“本”才是整合課成敗的關鍵。在這里我們著重來探討:如何將本體和載體有機統一,利用好載體的問題。
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
最好的學習動機就是學生對所學習的東西存有較高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就一定能集中注意力,積極地思考,學起來才會更快更好。眾所周知,多媒體具有形聲兼備的優點,在創設情景、營造氛圍方面比其它媒體來得更直接、更有效。因此,自制課件時,我們就應該選擇能創設新穎有趣的問題情景的內容,給學生以適當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這樣也符合中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能激發起他們的好奇心,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能很自然地深入理解課題。
二、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動手活動能促進學生把外界的運動與內隱的思維活動緊緊地聯系起來,使學生的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盡管多媒體有其獨到的優越性,但是它難以調動學生的觸覺參與,代替不了學生的動手操作,這就要求我們在自制課件時,要巧妙的運用網絡,達到讓學生動手操作和多媒體的完美結合,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直觀演示與學生的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了學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了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創造思維。
三、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敢于創新。
現在社會最需要的是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創造力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想象力豐富,教師應當給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激活并拓展學生的想象力。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教學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視聽信息,便于學生感知所學的材料。但是要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僅僅靠視聽感知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通過判斷、推理、想象等一系列思考過程,來深入理解所學的知識。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及時抓住學生所閃現出的點點光輝,要將那些有獨到見解的孩子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讓他們帶動其他同學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上要盡量使每個學生的思維空間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讓每一位學生都在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與贊揚聲中,充滿了自信,帶著更高的積極性與探索欲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
四、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構建知識網絡。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為學生創建了良好的認知環境,為學生掌握新知識提供了捷徑。構建學生的認知結構,課堂教學必須著眼于學生知識的積累,使學生從知識的內在聯系上把握知識結構的現狀。因此,我在教學時,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優勢,生動地展示知識脈絡,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我們都知道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就是容量大,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把學過知識和新知識有效的貫穿起來,讓他們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把學過的舊知識也能重新復習,這樣既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又能把新舊知識相互聯系起來,幫助學生理解本質上的東西,提示其內在規律,從而完成知識構建。
五、因材施教、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作為教師,我們課前在為學生準備學習資源時,就應該考慮到根據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的不同,有針對性地設計由易到難幾種類型的資源和練習題來作為學生進行探究的資料。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個人的喜好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研究,最終通過自己的觀察、操作、驗證,從而獲取新知識,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整堂課能夠兼顧到每一位學生。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收獲,求知欲都能得到滿足。避免了出現“學生一部分無所事事,一部分艱難吃力”的現象,真正做到了“優等生吃得好,待優生吃得飽。”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文化修養,還應與時俱進的將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靈活地運用到教學中去。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設計出更靈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讓信息技術成為新時代學生不可或缺的、挖掘知識的工具。
【參考文獻】
[1]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新世紀教師教育叢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開發新時代的學校課程一一關于我國課程改革政策與策略的若干思考》鐘啟泉 《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