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莉
【摘要】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是為社會培養專業設計的動手型操作人才的專業,在這一專業的教學中,必須更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是當下最適合該專業教學的教學模式,本文從“教、學、做合一”教學的內涵入手,探索了該教學的教學模式與實踐模式,并進一步探索了教學與實踐一體化的模式,展望了“教、學、做合一”教學未來的前景。
【關鍵字】高職教育 教學實踐 藝術設計
前言: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深入,高職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重視,在高職教育的教學中,更注重實用性的教學效果,“教、學、做合一”教學,已經在高職教育中逐漸被推廣,并以其強大的優勢不斷的發展和被普遍應用,推動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為社會輸送理論知識扎實,動手能力較強的實用性操作人才,從而推動我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一、“教、學、做合一”教學的內涵
“教、學、做合一”教學是近年來為了適應日益發展的高職教育而推出的新型教學模式,它源自中國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學理論。把“教、學、做”合為一體,“做”是核心,主張在做上教,做上學。強調“做”的功能,對于教師來說,“做”便是”教”,對于學生來說“做”便是“學”,同時還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的教學模式。其核心內涵是反推法,就是說根據“學”的方法,來決定“教”的方法,又根據“做”的方法,決定“學”的方法。也就是“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教”與“學”的最終成果都在“做”上得到具體的檢驗和體現。
二、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做合一” 的教學與實踐
1、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做合一” 的教學模式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要實踐“教、學、做合一” 教學,首先要設計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效果,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要實踐“教、學、做合一” 教學中,所運用的教學模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無論是多媒體教學還是情景教學,以及問題教學、比賽式教學等模式都可以采用,主要一點是充分體現“做”就達到了教學目的,突出“做”的特點,就需要建立充分互動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中來,通過參與和互動,把教學內容融入到“做”中,以“做”為中心,緊緊圍繞“做”來設計教學模式。比如在多媒體教學中,把經典設計播放后,可以讓學生進行經典模仿秀,進行自我設計,比賽看誰的設計更像經典;也可以進行奇思妙想大比拼教學,讓學生對指定的物品進行設計創意,看誰的創意更奇特,更與眾不同;還可以把一款經典設計做為道具,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設計創意解讀。這樣的教學模式,都是以“做”為中心,圍繞做展開教學,根據“做”設定教學模式,突出“做”的功效,為學生動手打下理論基礎。
2、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做合一”的實踐模式
“教、學、做合一”的實踐模式是在教學的另一個主要環節,這一環節中,“做”的功效更加突出,整個過程以“做”為主線,教師的“教”只是起到為學生的“做”服務的作用。筆者在進行月餅包裝盒設計的教學中,把自己對月餅包裝盒的創意及尺寸材料等要求給學生,然后就讓學生自行進行設計,并要求學生自己介紹自己的設計中對創意的體現,要求學生的設計中把創意中的每一項內容都進行一一的落實。由于在表面上教師沒有過多地進行要求,使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設計起來更能夠發揮自己的潛能。而實際上,通過創意教師已經把要求充分融入,這樣既規范了學生“做”的形式,又發揮了學生的個性才能,使“做”發揮了更大的功效。
3、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做合一” 的教學與實踐一體化模式
當今的“教、學、做合一”能夠充分地配合“產、學、研”一體化,能夠把“做”的功效落實到生產實踐中,依然以筆者的月餅包裝盒設計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包裝盒的尺寸,包裝盒的材料,包裝盒的印刷工藝,和學生的經典設計,都送進印刷廠,印刷出樣稿,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改價,最后成盒。整個個過程就像師傅帶徒弟一樣,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實現“教、學、做合一” 的教學與實踐一體化模式。
三、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做合一” 的教學與實踐的未來前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高職教育改革的推進,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做合一” 的教學與實踐將于“產、學、研”一體化結合的更加緊密,首先更多的教學模式將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更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個性,互動教學將更加普遍被推廣;第二,學生的實踐將更能夠接近未來的職業,實踐更能夠推動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在實踐中能夠充分體現“做”的價值;第三,學生的設計將能夠更多地被采用和實現生產,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的進程;第四,更多的學生由于在學校中充分實踐了“做”的動手能力,畢業后就能夠直接適應工作崗位,并能夠順利進行動手操作,學習與工作之間的對接時間。
結束語: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人為本的教學目的更加突出,“教、學、做合一” 的教學模式,會逐漸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培養理論知識扎實,專業性、技術性、動手能力強的操作型人才方面彰顯其巨大的意義,推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更好發展,為我國提供更多的實用性人才,從而推動我國的文化和經濟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偉平;高職藝術設計教育教材初探[J].美術觀察.2003年第02期
[2]于靜;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一體化初探[J].工業設計.2011年第12期
[2]劉建國;對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育的思考[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第10期
[3]郭英凱;高職教育“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年第36期
[4]張晶; 徐金壽;論高職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J].職業教育研究.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