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東海與中國存在領土爭端,而越南、菲律賓則與中國在南海存在爭端,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似乎形成了某種“利益共同體”,期待通過相互的合作牽制中國。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應當是鄰國越少、越弱越好。中國同其他大國相比,卻恰恰周邊地緣環境極為復雜,鄰居太多且“品種齊全”,面臨的問題相當復雜。
這些周邊國家的軍事實力如何?他們在地緣體系中扮演何種角色?
越南:擬大幅擴軍對抗中國
美國《防務新聞》8月30日稱,為應對中國在南海地區日益增長的軍力,越南擬大幅擴充軍事實力。自1975年以來,越南一直依賴蘇聯時期的武器裝備,目前越軍主要裝備仍處于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的水平。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越南正忙著與多國協商,希望重點改善海空實力。
報道稱,越南當前正與俄羅斯及印度進行接觸,考慮采購俄印聯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返航巡航導彈。同時越南也積極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及波音公司等軍火巨頭接洽,希望購入SC-130J“海上大力士”巡邏機等美式裝備。美國政府此前宣布,未來將為越南海岸警衛隊提供1800萬美元用于購置巡邏船。另外,在五角大樓宣布的總價值4.25億美元的“太平洋伙伴關系”計劃中,越南也將從中“分到一杯羹”,用來進行裝備升級、物資保障、訓練及小型建設等。
澳大利亞國防學院專家泰耶爾認為,盡管越南已經向美國提出采購申請,但政治和法律等因素的限制,使越南直接購買美國軍艦和戰機不太現實,更可行的做法是采購美國的裝備平臺,然后整合進其他國家的武器系統。
但就算越南從西方獲得復雜的武器及傳感器平臺,但在一體化進程、培訓及后勤支援方面仍然面臨很多挑戰。
印度:不能讓中國成為亞洲唯一主導力量
印度的對外政策中,其中重要的一項是“不能讓中國成為亞洲的唯一主導力量”,因此,印度也配備了較為強大的軍事力量。其武裝力量由正規軍、準軍事部隊和后備力量組成,現役部隊分陸、海、空和海岸警衛隊四個部分,現役兵力132.5萬,目前其軍費排名世界第九。
印度軍隊始終秉承立足南亞、稱雄印度洋、爭當世界軍事強國的思想,其推行“地區性有限威懾”的軍事戰略。然而,印度海軍力量相對較弱,其只擁有184艘艦艇,包括2艘航母、15艘護衛艦、11艘驅逐艦、24艘輕型護衛艦、17艘潛艇、32艘岸防艦艇和7艘掃雷艦。
在空軍方面,印度空軍擁有200架現役蘇-30MI戰斗機,這些一直被全國上下視為榮耀的第三代戰斗機自1997年以來陸續服役,目前仍然是裝備數量最多的機型。不過,這些被寄予厚望的戰斗機長期問題不斷,甚至印度國防部也不得不公開承認其“情況糟糕”。
不過,印度是少數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其把發展核武器作為謀求世界大國地位的一條捷徑。另外,印度正逐漸實現擁有自己的衛星支持的定位和導航系統,以期提供民用和軍事戰略應用服務。
當然,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靠進口武器來成為超級大國或者地區大國,印度輿論認為最應該學習中國將武器設備生產本土化,否則印度一直會雄踞武器進口國家名單榜首。2014年5月莫迪上任總理后,已經開始力推“印度制造”計劃,他希望改變印度大國夢里的一些尷尬。
菲律賓:應付南海問題一刻沒閑著
前不久,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將向議會遞交2016年度國家財政預算,其中的國防預算總額為5.52億美元,這個數字不到中國2015年度軍費的1/200。菲律賓軍費的這個規模,大概會讓很多中國人感到意外。
拋掉這個數字不談,其實近來菲律賓的軍事消息表明了其為了應付南海問題一刻都沒有閑著。就在今年9月份,韓國防長韓民求就到訪菲律賓,跟菲律賓國防部長加斯明簽署了一份軍事機密保護協議。
隨著韓國不斷的向一些東南亞國家出售武器裝備,菲律賓也成為韓國出口武器的主要買家以及捐贈的對象,最近菲律賓也是向韓國添購了一批12架的FA50(音)的輕型戰斗機,菲方并計劃將其中的兩部部署在臨近南海的蘇比克灣。
整體來看,現階段菲律賓不僅缺乏規模化戰爭所需要的大型軍事裝備(海軍缺乏大型艦只,空軍缺乏先進戰機,陸軍缺乏坦克和火炮),而且還嚴重缺乏現代戰爭所必需的導彈。由于資金短缺,菲律賓的軍事現代化進程進度緩慢。
菲律賓空軍少將羅薩里奧曾稱,菲律賓將在未來13年提高軍備,投入200億美元用于軍隊現代化,“以對抗中國在南海爭議的野心”。羅薩里奧的言論一時間引發輿論嘩然,外媒紛紛指出是“中國威脅”這一因素刺激菲律賓砸錢夯實軍力。但日本《外交學者》7月8日刊載評論文章認為,菲律賓的軍力本來就弱,砸錢夯軍力的做法并非僅“中國威脅”完全使然,而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
日本:積極拉攏周邊牽制中國
日本最近最大的動作莫過于解禁集體自衛權,雖然從解禁集體自衛權到發動戰爭也依然有很長的距離,但是由于這個問題標志著日本戰后防衛政策的重大轉變,對日本以后的發展道路都有極大影響,因而可能會波及戰后秩序,波及地區乃至世界的局勢。
很顯然,安保法的通過意味著中國周邊戰略環境將呈現出一種更為復雜的態勢。21世紀以來,中國的加速崛起與區域影響力日益增強,致使與中國存在領土與海洋權益爭端的鄰國焦慮不安,其加緊相互串聯與加大對美國的借重,對中國實施一系列的反制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對日本新安保法的通過表示歡迎。因為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需要日本這一重要的鐵桿盟友,通過不斷加強和升級與日本的軍事合作,可鞏固其在亞太地區占據主導的軍事地位。而美國將來在世界各地的軍事行動,也可以名正言順、堂而皇之地得到日本的軍事支持。
不僅如此,日本在東海與中國存在領土爭端,而越南、菲律賓則與中國在南海存在爭端,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似乎形成了某種“利益共同體”,期待通過相互的合作牽制中國。“這些國家對日本有一種復雜的心態,甚至有一種大國平衡的意圖,也就是所謂的期待日本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平衡中國的影響,尤其是那些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國家。”
近期,日本多次宣布將向越南、菲律賓提供巡邏船等裝備以及資金支持,加強雙方在安保領域的合作,此外,還將向兩國提供巨額的政府開發援助與低息貸款。據了解,多年來,日本是越南最大的外資和官方發展援助來源國,目前對越南的投資總額超過了350億美元,官方發展援助超過250億美元(占越南吸收官方開發援助總額的30%以上)。2014年,日越雙邊進出口額超過276億美元,其中越南出口147億美元,進口129億美元。雙方表示將在2020年實現兩國貿易額翻一番。出于投桃報李的考量,越南、菲律賓自然對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持積極態度。
不僅如此,越日“廣泛戰略伙伴關系”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一是政治上兩國高層互訪日趨頻繁;二是雙方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交流密切;三是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相互支持,在南海問題上相互配合。盡管這樣,日越之間的合作并非毫無顧忌。越南的主要顧慮在于:一方面需要拉日本來抗衡中國,另一方面政治上又要依托中國,因此,越南既要在與日本聯合抗衡中國方面有所進展,又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有損中國的面子以至于失去政治上的重要支持,甚至導致更大的損失。這正是阮富仲訪日期間,日方高調炒作南海問題,而越共則相對表現克制、回應低調的原因。
而安倍本人,自1993年首次當選議員踏入政壇以來,支持參拜靖國神社、對華政策上態度強硬幾乎是其鮮明的“政治標簽”。
(《齊魯周刊》2015年第38期、《世界知識》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