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現(xiàn)象在中國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送禮不再是一種信號傳遞,而不送禮反而成為一種信號了。因為所有的人都在送禮,你送禮顯然是沒有用的。但是反過來,如果你不送禮,就有問題了
禮品中的個人成本
現(xiàn)實生活中不同的人送禮有不同的目的,傳遞信號并不是送禮這種行為的唯一解釋。一種可能是送禮是出于利他主義,就是說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別人、關(guān)心別人;另一個原因是“禮尚往來”。但關(guān)鍵是我們發(fā)現(xiàn)有很多難以用這些原因解釋的現(xiàn)象,比如說禮物的價值對于收禮的人說,可能要低于禮物的實際花費。比如說,我花了1000元錢請你吃了一頓飯,我的成本是1000元人民幣,但是對于你來講,可能會覺得還不如給你100元錢然后讓你回家吃一碗面。那我為什么還是請你吃飯而不是給你100元現(xiàn)金呢?原因就在于:從傳遞信號這個角度來講,最重要的是送禮對于送禮人的成本。如果成本太小,就沒有辦法顯示送禮人的耐心。
對于不同類型的人,送禮的個人成本是不一樣的,因此為了達(dá)到同樣的目的,不同的人采取的行動也是不一樣的,或者說,同樣的行動對不同的人傳遞的信息不同。比如說,窮人送禮和富人送禮就會有很大的區(qū)別。窮人最缺的是錢,而富人最缺的是時間。窮人給你買了件價格100元的禮物,富人買了一件禮物價格可能是1000元錢,這兩種禮物傳遞的信號是不能以實際價格衡量的,窮人100元傳遞的信號可能比富人1000元傳遞的信號更強一些。反過來說,窮人陪了你一天,富人只陪了你一個小時,表現(xiàn)出來的信號也可能是富人更愿意跟你在未來合作,更重視和你的關(guān)系。所以我們要了解不同的人,了解他們每一種禮品中包含的個人成本,因為對于不同的人來說,相同舉動包含的信號是有很大不同的。
當(dāng)然,一般來說,我們希望別人能夠喜歡我們送的東西。這與前面講的并不矛盾。因為,每個人的興趣不同,你要是想知道他喜歡什么,你就得花時間去了解他,還得花時間找到他喜歡的東西,這些成本可能很大,除非你特別重視對方,否則不會花那么大的力氣。所以送給對方一件他喜歡的禮物也構(gòu)成了一個信號,說明你很在乎他。這就是為什么人們更偏好送禮物而不是直接送錢給對方的原因。
當(dāng)然,如果你送禮的目的是誠心誠意幫助對方而不是傳遞信號,送錢是最好的。錢給了他,他愛怎么花就怎么花,對他的幫助最大。比如說,好朋友的孩子結(jié)婚,你送錢可能最合適。但如果你朋友很富有,無須你幫助,送錢就不如給對方買件喜歡的禮品。
送的是“價值”還是“重視”
前面講的是單方面信息不對稱,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下雙方都不知道對方是否愿意跟自己長期合作的情況,也就是說,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貼現(xiàn)率是多少。這個時候,雙方可能都需要送禮。比如我花8元錢買的禮物,可是它對你的價值只有2元錢;你出8元錢買的東西對我來說價值也僅僅是2元錢。而我們相互送禮,每一方的價值就都減少了。本來8元錢的東西,現(xiàn)在互送之后變成了2元錢的東西。但從個人的角度看,這不是浪費,它是有意義的,因為它表示出了彼此對對方的重視。因為它“毀滅”了一些價值,所以才能表現(xiàn)出更重視對方。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相互送禮的時候,我們不能送現(xiàn)金,而要送禮品。
現(xiàn)實生活中送的很多禮物其實都是浪費性的,最典型的就是中國人中秋節(jié)的時候送月餅?,F(xiàn)在沒有多少人真正喜歡吃月餅,而且即使喜歡吃月餅的話,也沒有必要非得中秋節(jié)之前買。其實在中秋節(jié)的時候,買月餅、送月餅的人并不是注重月餅的使用價值,而是要證明花了多少錢,證明自己想著對方。現(xiàn)在的月餅做得越來越精致,已經(jīng)不在乎里面放的是什么了,更在乎的是外面的包裝,包裝的成本已經(jīng)是里面的月餅成本的好幾倍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能夠傳遞信號,顯示自己的誠意:你看我花了這么多的錢給你送了一個根本就不值錢的東西,說明我是多么地在乎你。
目的是“合作”還是“合謀”
你可能會說,如果是出于傳遞信號的目的,外國也一樣,外國人也要送禮的。但是為什么他們沒有我們這么奢侈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國,請客送禮主要是花“公家”的錢,而不是個人付費。如果是個人付費,一塊錢就是一塊錢,但花公家的十塊錢對個人的成本可能只相當(dāng)于花你自己的一塊錢。這樣,為了傳遞同樣的信息,需要10倍于個人的花銷。
目前,送禮現(xiàn)象在中國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送禮不再是一種信號傳遞,而不送禮反而成為一種信號了。因為所有的人都在送禮,你送禮顯然是沒有用的。但是反過來,如果你不送禮,就有問題了。送禮的人多,領(lǐng)導(dǎo)可能記不住誰送禮了或者送了什么禮,但是誰沒有送禮領(lǐng)導(dǎo)是清楚的,因為不送禮的人很少。
結(jié)果,所有的人都送禮,一般性送禮的信息量就沒有了。最后只能比誰的禮品更貴重。
有必要指出的是,在我們國家,送禮在許多情況下不是為了“合作”,而是為了“合謀”,也就是通常講的“尋租”(腐?。?。在這種情況下,送禮傳遞的是“壞人”的信號,真正的好人不會送貴重的禮品,也不會接受貴重的禮品。這也意味著,從社會的角度講,送禮這種社會規(guī)范未必是最優(yōu)的。
(騰訊網(wǎng) 2015.10.28 張維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