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如今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但出人意料的是,一項抽樣調查顯示,有七八成老人情愿讓孩子“啃”。這些老人表示,他們愿意看著子女在自己的幫襯下一天天把日子過好,這樣他們心里頭踏實、有盼頭。此前,美國學者共同做過研究,結果顯示,若父母為子女提供大量有形支持時,他們的抑郁癥水平會明顯降低。
哪些行為可以歸為有形支持范疇呢?實質性的幫助和財政援助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例如修理東西、跑腿辦事、提供搭便車的機會、借錢應急、幫助子女購買商品、服務、保險和教育等。
市民尉女士,今年84歲,面容清秀,身體硬朗。老伴兒是退休教師,兩口子日常生活還算寬裕,平時也總是給予子女物質上的幫助。尉女士說:“我也閑不住,就給兒子女兒們搞搞衛生,帶下小孩,看著孫輩、曾孫們長大長好,我高興啊!”把培養子女當做自己的第二事業,為其提供良好的教育、購買家用、借錢應急、幫忙帶孩子,老人們因付出這些有形支持而倍感驕傲,找到了自身的價值感。
老人給予子女有形支持,與之對應的還有無形支持,也就是情感支持、建立友誼關系、談論日常生活事件和有效建議等。
達醫師的女兒是一名兒科醫生,每天加班到晚上八九點,回到家總是一臉疲憊和焦躁。“女兒回家,我就給她做點兒夜宵,也聽她叨叨,有的時候還給她一些建議,并且聊聊我以前曾走過的彎路。” 情感上的互相溝通與支持,讓達醫師母女成了最要好的朋友,而這種情感類的付出也讓老人變得更加樂觀、豁達。
退休后,有些老人會有落差,感到空虛無助,給予子女大量情感上的支持以后,老人也會得到相應反哺。
(新浪網)